田 俊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
科技的進步,使得計算機網絡幾乎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隱患。現階段,中學生上網成癮是令廣大教師和家長都非常頭疼的問題,與此同時,中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日漸低下也令很多人感到非常憂慮。因此,培養中學生正確上網、文明上網習慣迫在眉睫。
其一,在計算機網絡中中學生可以充分釋放自己。郭德綱在一次訪談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需要在沒有后果的網絡世界里發泄,這也是人性欠缺的地方?!敝袑W生因為長時間在教師和家長的管制之下,倍感壓抑,而網絡的出現,剛好給了他們發泄壓抑的渠道,在虛擬世界里面,他們可以在精神世界上自由馳騁,幾乎想做什么就什么,尤其在網絡游戲中,學生通過與玩家PK,贏了之后能獲得極大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往往是現實生活所給予不了的。
其二,利用計算機網絡能夠結交很多朋友。在互聯上,通過QQ、微信、YY等諸多交互工具,學生可以接觸到很多很多的人。曾經有一幅漫畫,就這一點進行了調侃,漫畫的內容是:一個小孩兒正坐在電腦前與網友聊天,網友的頭像是一個卡通版的男生頭像,但是這個網友卻是一個長著牛頭人身的怪物。由此觀之,網絡的欺詐性不言而喻。
其三,計算機網絡可以使學生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不可否認的是,計算機網絡中存在著海量的知識,能夠讓求知若渴的人孜孜不倦地去學習,但與此同時,計算機網絡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良信息,隨處可見的暴力游戲和色情網頁,無時無刻不在侵害著中學生的身心。
中學生年齡偏小,知識水平不高,社會閱歷淺薄,道德體系以及三觀都沒有完整形成,所以在面對網絡上那些不良信息時(比如一些極端的個人主義觀點,色情網站、極端的獵奇論壇等),中學生往往極易受到蠱惑,進而影響了中學生道德素質的正確形成。此外,由于過度上網,中學生的視力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而且因為網絡上具有海量的資料,學生幾乎毫不費力就能在網上查詢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長此以往,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將大大受到制約。
計算機網絡對中學生的吸引力是超出人們想象的,稍不注意就會上網成癮。所以,身為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計算機網絡,與此同時,還要及時解決學生上網時所產生的一些困惑,引導他們去控制上網時間,而且不能因為上網就忽略了和家人、朋友以及教師的交流。此外,教師要注意和學生建立相對親密的師生關系,這樣當學生在遇見網絡問題時,才會積極主動地和教師進行溝通,以清理自身的心理障礙,進而讓計算機網絡“為我所用”,成為輔助自己學習的“絕佳武器”。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減緩對上網的依賴。其次,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情感和身體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華,而且由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之間無法避免地要進行交流和合作,這在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最后,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多方統籌的能力,這不僅對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很有幫助,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的腦力發展。
在日常的德育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滲透。因為律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約束學生的言行,從而促使他們道德素質的正確形成。此外,教師還應當在上課的時候就一些網絡謠言的案例進行重點剖析,比如,可以與學生分析一下前幾年的“柑橘蛆蟲事件”(這個謠言,使得當年全國的柑橘果農損失慘重)。中學生因為社會閱歷淺,沒有很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很有可能會對網絡上一些偏激的言論偏聽偏信,從而導致他們做出極端的舉動。因此,在滲透法律知識的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此來為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形成保駕護航。
作為新時代的繼承人,中學生必須要有良好的網絡道德品質。因此,身為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學生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要幫助中學生正確對待計算機網絡的利弊,借此來讓計算機網絡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萬延花.淺議中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生成[J].新課程(中學),2014.
[2]袁曉琳,肖少北.中學生網絡道德的實證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