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青明
(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校)
據調查統計,近幾年報考藝術院校的學生增多,文化課錄取分數也呈現逐年增高趨勢。尤其是重慶市加入全國卷考試后,難度顯著增大,藝術生更是覺得文化課難學。如何短時間內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從而達到升學要求,已經成為我校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關鍵問題。
由于藝考生長期進行專業集訓,待專業課考試后才開始進行文化課復習,致使文化課復習:時間短,內容多,基礎差,困難多,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文化課課程跟不上,時間一長就會對文化課失去信心。在文化課的復習中,要調整好學習狀態,掌握好學習方法,緊跟授課老師的步伐,在時間分配上學會統籌兼顧,在學科復習上查漏補缺。所有藝術類考生都存在“瓶頸”的問題——專業課強、文化課薄弱,大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所以大可不必厚此薄彼,給自己施加太大壓力。針對藝考生普遍對自身文化課信心不足的現象,學校針對藝考生作專門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老師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全方位協助藝考生調整備考心態、臨場狀態等,從容面對高考文化課統考。除此之外,藝術生對文化課的學習必須有堅定的信心,充分調動自身學習積極性,在學習上始終保持一種情緒飽滿,志在必得的精神狀態,不斷提升自我學習欲望。
由于藝考生專業考試戰線較長,導致高考備考時間非常緊張,文化課、專業課兩者兼顧,讓好多藝考生力不從心。“考生一定要分配好時間,復習時做到有主有次。”況且近年來藝術類的錄取線逐年增高現象同樣使得廣大藝考生意識到文化成績的重要性。本文認為,藝考生應該合理分配好時間,從以下三個階段著手,鞏固基礎知識:
第一輪:從藝考結束至第二年的3月初,8周時間。(1)主題:以章節為單元進行復習;(2)資料:教師圍繞教材、考綱、高考題等設計教案;(3)目的:夯實雙基,建立體系,讓學生明確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第二輪:3月初至5月上旬,8周時間。(1)主題主要任務在于構建知識網絡,提升解題能力,做到熟能生巧;(2)形式:分層教學,專題(包括選考內容)訓練,做到很好地對題型的把控;(3)重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讓學生很好地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
第三輪:5月上旬至5月底,3周時間,主要在實戰演練,調適心理,讓學生在考生中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提高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
藝術類學生往往重視專業學習,輕視文化學習,導致自己文化課成績較差。相對于普通學生,藝術類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差,復習時間短,所以高效快速的學習方法應該是藝術類學生最關注的問題。藝術生文化課如何學習,如果高度概括,那就兩個字:落實。而落實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前面那六個字:老師全程把控。就是結合藝考生的實際情況,老師像保姆一樣,把講、練、輔導、改錯,這四個環節都安排得妥妥的,學生全程跟讀就行。
(一)藝考生自我消化能力弱,自控力不行,教師必須嚴格監督。因此藝考生需要當堂練習。如果按照傳統教學模式,白天上大課,晚上留作業,藝考生肯定無法完成。
(二)藝考生基礎不行,布置作業太簡單無法達到高考要求,太難又會打擊學習積極性。教師布置作業必須層次分明,將基本概念理解清楚即可。
(三)藝考生比較懶,也不大愿意主動提問,老師需要主動找他一對一輔導,課上課下都行。作業分了級,他只做適合自己層級的題,不會的自熱就少,老師點撥就行。當前,針對藝考生的一對一輔導同樣強調教師講,忽略學生練。
(四)藝考生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掌握的學習方法太少,學過的知識,要真正掌握,最好的辦法是改錯題,也就是反復改錯。針對每個層級的作業做錯的題,老師圈出必須掌握的,之后督促學生改錯四五遍以上,直到真正弄懂為止。
對于文化基礎實在太差,家庭條件還行的學生可以去外面的培訓機構進行全托管式一對一教學,其理由在于:
首先,學習欠賬多。藝考生長期專注于專業課學習,文化課落下了很多賬。等聯考結束后,學校文化課已經上完,回到學校很難跟上節奏。
其次,差距大。普通學校以群體教學為主,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主要針對多數同學,無法顧及基礎差、進步慢的美術生的特殊需要。
再次,心理壓力大。由于基礎差,橫向差距大、加之時間倉促,不少藝考生在文化考試上缺乏自信,容易產生恐慌和厭學情緒。若得不到正確心理疏導和方法指點,就極易自毀前程。專門針對藝考生的高考文化學校往往有專門的心理老師進行疏導。
最后,專門補習學校針對性強。由于培訓學校都是為藝考生開設專門班級,根據藝考生的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來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計劃,分層次教學,能讓學生迅速夯實基礎知識。
可以說,通過針對性的安排,藝考生就能夠逐漸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積極性,實現短期內綜合成績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