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軍
摘 要:馬克思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句話背后暗含著所有的理論、思想、原則、觀念都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在具體的時代背景下,實踐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行為過程,它本身有著豐富多樣的特性,在人們認識、獲取、檢驗真理的過程中都會受到現實的歷史條件對它的影響。在實踐當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使人們價值選擇的依據主觀化,因此,要有一個大家所共同認可的統一價值標準,這個價值標準必須體現價值與真理的統一。 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意味著掌握真理要讓真理的力量體現在實踐中,因此說,學習不是武裝知識,不是就理論而學習理論,而是要武裝頭腦,再用頭腦來指導實踐,只有這樣,黨員干部才能把知識轉化為信仰,把信仰轉化為行動。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正是體現了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一。
關鍵詞:理想信念;黨員干部;價值觀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1]這一理想對回答新時期什么是合格黨員以及怎么做合格黨員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也是自開展兩學一做教育以來所要追求的價值目標和終級關懷。因為這一理想體現了真理與價值的統一。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認識論講,體現了對真理的無限探求。從實踐論講,體現了對真理堅持。兩學一做體現了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也體現了最高理想與共同理想的統一。
一、兩學一做體現了知與行的統一
(一)學是內化于心,達到理論認同
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求真的程,求真的過程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正所謂:“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在學與思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與思的統一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
真理是我們判斷是非的標準,因為真理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人類不斷通向更高文明的現實依據。人人都希望過好的生活,沒有對真理的追求,人類永遠無法過好的生活,人作為理性的動物,求真是人的本能,但求真不是一知半解,淺嘗輒止,也不是斷章取義,堆積零碎,因此說,學習不僅是一項經常性的任務,更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這項系統工程只有常態化、 經常化才能形成整體的觀念認同,才能內化于心。
《黨章》是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歷史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證,是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成功與失敗的教訓,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不斷反復中豐富和提煉出來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何以可能的合法依據, 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更高文明的追求。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的并存,多種文明的交匯,并不是說在價值評價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純粹是一種沒有任何客觀標準的評價。人民群眾的要求和利益從根本上代表著人類整體的要求和利益,它是與歷史發展的要求相一致的,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與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相一致的,是與人類自我實現的最高價值相一致的,也表達了價值選擇依據的客觀性。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是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一脈相承,同時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活的靈魂。從歷史與現實的統一來講,我們不能忘了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對這一問題的追問與回答,讓我們才能更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的今天是從近代苦難的中國而來,近代的中國面對救亡圖存,民族獨立的重大問題。除了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沒有更好的理論選擇,也沒有更好的理論能指導中國革命,所以孫中山先生說:“知難行易”,沒有救國的理論真理,就很難有實踐的革命的勝利,是歷史與現實選擇馬克思主義,也是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人民之所以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選擇了人民, 堅持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理論選擇,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用鮮血與生命踐行的真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真理與價值的統一。
(二)做是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要用物質的力量去摧毀,理論只有掌握了群眾,才能轉化成物質的力量”。[2]言下之意是說,理論只有轉化為實際行動才能產生力量,同時馬克思又說:“以往的哲學家用不同的解方式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3]馬克思對近代哲學使命的轉向,使哲學更貼近現實,更易讓人民大眾掌握。我們不僅要掌握真理,更要讓真理體現出它的價值,由于人的認識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對真理的認知只能是無限接近的過程,表現了對真理探求的艱難性和曲折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真理的相對性。中國共產黨的近百年歷史其本質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歷史,在這樣一個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探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發展社會主義,以及怎么建設黨,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么發展,實現什么樣的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體現了我黨對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理想目標孜孜不倦的探求,也體現了我們共產黨人知行合一的理論品格。在這樣一個探求過程中,我們始終不能忘記我們要到哪里去?共產主義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社會運動,體現了它的真理性,是人類最偉大的社會理想,體現了它的價值性。相信所有文明都將在這里交匯,所有價值沖突也都將在這里消解,這才是我們價值評判標準的最大依據。才是我們外化于行的精神動力。
二、黨員干部應體現自我價值與最高價值的的統一
馬克思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句話背后暗含著所有的理論、思想、原則、觀念都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在具體的時代背景下,實踐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行為過程,它本身有著豐富多樣的特性,在人們認識、獲取、檢驗真理的過程中都會受到現實的歷史條件對它的影響。在實踐當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使人們價值選擇的依據主觀化,因此,要有一個大家所共同認可的統一價值標準,這就是最大多數人價值的最大公約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價值觀是在汲取了所有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同時也從不同層面凝練了人民群眾的共同呼聲。從個人層面講,它體現了理性精神與德性精神的統一,作為一合格的共產黨員,在自我價值與最高價值的統一中,不僅要有這種理性精神,更要有這種德性精神,不僅要有主動接授他律的意識,更要有黨性修養的自律意識,只有把二都高度統一起來,并把它落實到現實當中,才能真正領會黨性源于人性而高于人性的精神要義。
三、理想信念體現了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
真理與價值的統一告訴我們,掌握真理要讓真理的力量體現在實踐中,因此說,學習不是武裝知識,不是就理論而學習理論,而是要武裝頭腦,再用頭腦來指導實踐,只有這樣,黨員干部才能把知識轉化為信仰,把信仰轉化為行動。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正是體現了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一。堅決反對把真理與價值割裂開來的現象,西方哲家休謨提出:“真理與價值二者不可通約”。他認為:“認識本質的真假問題與作為行為本質的善惡問題不可統一,這一法則肢解了人類理性與道德的統一,從而造成西方現代理性的瘋狂”。[4]宋明理學家朱熹說:“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5]意思是說真理的探求越清楚行動則越堅定,行動越堅定真理的理解越深刻。作為一名合格黨員,只有堅定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這一核心的宗旨,不斷問自已,我是誰,我為什么要做一名共產黨員,做一名共產黨員對我意味著什么?才不會被全球化的浪潮所淹沒。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是一名黨員最核心的價值觀,因為這一價值觀體現了真理與價值的統一。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著《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M].人民出版2016-11-04
[2][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學史新編》[M].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5]丁禎彥,藏宏.《中國哲學史教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