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隨著經濟和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引入了大批的青年教師,這些青年教師組成了職業教育發展新的生力軍,是職業教育事業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了青年教師工作的水平,是教書育人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青年教師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能力,會更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課堂教學質量的實現;持之以恒、堅持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會更有利于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反之,如果不注重提高和培養青年教師良好的教學能力,會將青年教師的教學之路充滿迷茫,教學效果無法保證,在職業教育道路上無所建樹。因此,青年教師注重、培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成了青年教師的第一要務,將對自己教學工作帶來長期影響。
關鍵詞:高職高專;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一、引言
青年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力量,其教學能力關系著學生的培養質量。文章闡述了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及成因,并從不斷完善制度環境、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不斷堅持教學反思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有關對策。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
(一)輕視職業能力
很多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在大學期間,時間充足,精力充沛,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在未進入工作的崗位前,考取了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但是因為青年教師從事工作前對個人職業規劃發展存在盲目性,雖然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但并沒有實踐經驗,針對高職院校授課理實一體化特點, 職業能力就顯得有所欠缺。
(二)缺少對青年教師的崗前系統培訓
青年教師一般學歷層次比較高,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專業知識較為扎實、知識結構新、創新思維強、接受新事物快。但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師并不是師范院校畢業,沒有師范類課程專業學習與培訓,因此教育學理論知識與技能也相對缺乏。而多數學校也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也不夠重視,培訓內容往往趨于形式化,高校對于青年教師使用多、調教少,這就導致了大多數的青年教師對職業技能只是一知半解,并沒有真正地掌握。部分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考慮對相應課程與教案的熟悉度,卻忽略了教學方法及手段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勢必會造成教學內容過于枯燥,重難點把握不精準等方面問題。
(三)課堂能力欠缺
高職院校中,課堂設計能力上出現“照本宣科”的、“拿來主義”的、不自己動腦思考學情班情;課堂執行能力上比較自我,不聽從建議,不按計劃執行,課堂語言比較隨意不夠嚴謹、簡潔;課堂評價能力上,對與其關系好的、會來事的、“稱兄道弟”的學生評價不夠客觀。
三、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途徑
(一)職業資格和職稱資格并重
高職院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載體,做為職業院校的青年教師必須找到教學與職業之間的結合點。通過職業資格的獲取過程,到企業進行兼職、掛職鍛煉、觀摩等方式,積極的發現教學與工作崗位之間的教學點,將工學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更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激發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通過籌備職稱資格的科研內容,將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系統化、理論化、成果化更有助于高職院校產學研的發展。
(二)合理安排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人才需求永遠在路上。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都處在規模擴張時期,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大緩解了人民群眾對于上大學的現實需求矛盾,但也造成大部分高職院校不同程度的教師緊缺問題。在數量不足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教學工作任務,廣大教師超負荷工作似乎就成為大部分高職院校唯一的選擇。高職院校必須把教師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給教師安排合理的教學工作量。如果教師承受過多的工作壓力,長期承擔超負荷的教學任務,久而久之難免產生職業倦怠感,最終將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學校一方面要通過人才引進和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減少教師個人額外的工作負荷;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學改革,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課程和學分,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符合教學規律。同時,課堂教學不應是教師的全部工作,既要讓教師高質量完成教學工作任務,也要讓他們有時間參與教研教改、生產實踐和社會服務。
(三)專業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是高職人才培養的核心。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專業知識結構、專業基本技能、實踐指導能力與教學研究能力等。專業知識結構是指教師對所從事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專業基本技能是指教師的專業教學技能。實踐指導能力是教師運用企業的材料、設備、技術、工藝、標準等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是指教師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究,揭示教學規律,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四)不斷完善制度環境
高校考核評教機制、教師人才培養機制以及職稱晉升機制都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密切相關。高職院校要想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應建設良好的環境與制度,首先,要建立起支持青年教師教學發展的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合理的評教機制,目前的評教機制主要包括學校督導評價、院系領導及教研室同事間評價、學生評教三個方面。其中院系領導評教基本上屬于走過場,有的領導甚至叫不上該教師的名字,何來評價的公正、客觀,學校督導也只是通過一兩次的聽課給出看法,學生評教通常也會摻雜自己的情感與主觀認知,因而也難以獲得一個教師的真實信息。我們要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考核,考核方式要客觀公正,采用導師、學生、同行教師、專業教學評價機構等多方考核形式。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不但要規范、豐富新入職青年教師的職前培訓還要開展多樣化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在職培訓,可開展方法培訓,如教學導入培訓,講授技巧培訓等,也可開展提高教學能力與設計能力的專業培訓,使青年教師教學更完善,也能收獲更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定期開展關于具體教學問題的主題研討會,針對青年教師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開設主題研討會,共同解決教學問題。最后,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使青年教師以教學效果和教學能力為重心。如青年教師的獎酬金制度、職務職稱晉升標準、評先評優等各種制度,加大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建立科研與教學并重的激勵機制,使科研為主和教學為主的教師都受到較高的待遇和地位,激發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積極性。
四、結語
高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青年教師的發展,青年教師的發展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學能力的發展。通過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能力、資格和技能,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的自我提升、學習、激勵和培訓,才能實現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質的飛躍,才能真正促進高職院校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媛媛.“雙師”視閾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策略[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2).
[2]陳亞軍魏煥成牛西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12).
[3]胡江.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教育,2016(4)
[4]于紅麗.論教學學術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0):20-22.
[5]林永柏.淺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及其養成[J].教育與職業,2008(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