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芳
摘 要:管理者過度自信是在公司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外部市場監管不健全背景下公司管理者普遍存在的現象,對會計穩健性和會計信息質量帶來了一定程度影響。本文從分析會計穩健性與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含義入手,對基于經營環境條件下,會計穩健性與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議,期望對強化會計穩健性原則的執行,約束管理者的過度自信經營行為有所幫助。
關鍵詞:經營環境;條件會計穩健性;非條件會計穩健性;管理者過度自信
一、會計穩健性與管理者過度自信概述
(一)條件與非條件會計穩健性
會計穩健性被分為條件會計穩健性(事后穩健性)與非條件會計穩健性(事前穩健性)。條件會計穩健性是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對資產賬面價值做出調整,經營環境不利時減少資產賬面價值,但在經營環境有利時也不會增加資產賬面價值,如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等。條件會計穩健性能夠為管理層提供更多的經營判斷空間,結合自身經營需要作出會計處理,從會計準則層面來看屬于原則上執行會計準則;非條件會計穩健性是指在取得資產、發生負債時采用使股東權益的賬面價值低于市場價值的會計處理方法,如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方法采用加速折舊法。相比較條件會計穩健性而言,非條件會計穩健性未能給管理層提供足夠多的經營判斷空間,強調對會計準則的強制執行。
(二)管理者過度自信
管理者過度自信是管理者在經營環境下的非理性經營行為,過于高估自己成功概率。對同一投資項目而言,過度自信管理者對投資項目的未來收益率預期往往高于理性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過度自信管理者認為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高于其他管理者,形成了自我歸因偏差。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的一系列經營決策有著重大影響。如,管理者過度自信傾向于利用債務融資方式使公司處于高負債經營狀態;在公司內部資金充足時,傾向于過度投資以期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等。若公司經營業績良好或經營決策成功,過度自信管理者則就會把功勞全部歸于自己的能力;若公司經營業績較差或經營決策失敗,過度自信管理者則會將失敗原因全部歸于外界環境。
二、基于經營環境的條件與非條件會計穩健性同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相關性
(一)管理者過度自信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
1.與非條件會計穩健性的關系。在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管理者在確認資產和負債時會受到會計準則的更強約束,限制管理者的過度自信心理。與此同時,過度自信管理者在采用高負債經營時,隨著公司資產負債率的增加,債權人對企業的會計信息穩健性越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企業會計準則與債權人的雙重約束作用下,若過度自信管理者仍采用不穩健的會計處理方法,則會給公司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如稅務稽查、銀行貸款條件更為嚴格等,增大公司的過度自信行為成本?;谏鲜鲆蛩乜紤],管理者過度自信會促使非條件會計穩健性的提高。
2.與條件會計穩健性的關系。我國上市公司普遍遵循條件會計穩健性原則,管理者過度自信不僅會受到新會計準則的約束和債權人的限制,而且還會受到大股東的反對,給管理者的經營管理帶來壓力。為了滿足大股東的利益需求,并且減少現金股利分配行為,過度自信管理者一般會采取高估費用、延遲確認收入等會計處理方法,提高條件會計穩健性。管理者過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的條件會計穩健性越強。
(二)基于經營環境下的管理者過度自信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
1.與非條件會計穩健性的關系。在外部經營環境有利的情況下,信貸政策相對寬松,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過度自信管理者會提高負債融資比例,將更多資金用于投資項目,這就迫使債權人對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會計準則要求更加嚴格、會計監管更加規范的環境下,會增大管理者過度自信成本,所以管理者在資金或負債的初始變動時就會采取穩健的會計方法,以便于會計信息快速對經營環境做出反應。由此表明,在經營環境有利的情況下,管理者過度自信越強,則會計穩健性也隨之越強。
2.與條件會計穩健性的關系。在外部經營環境有利的情況下,管理者過度自信會提高負債融資比例,增加投資項目,減少對大股東的現金股利支付,進而采取高估費用、延遲確認收入等會計處理方法,使股東在滿足會計穩健性要求的條件下獲取最大化收益。由此可見,管理者過度自信在經營環境變化中會通過調節會計盈余達到預期目的,這屬于事后穩健性范疇,即管理者過度自信越強,條件會計穩健性越強。
(三)兩則相關性的成因分析
基于經營環境下的會計穩健性與管理者過度自信存在著密切關系,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過度自信的管理者一般采取激進的經營策略,對公司的融資風險過于低估,導致公司負債比例高于平均水平,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審核公司貸款資格時,又會對公司會計穩健性提出更高要求,以降低公司償債能力風險給金融機構帶來的信貸損失風險。二是過度自信管理者重視投資給公司帶來的效益,他們經常高估投資項目帶來的收益,低估了投資風險,并且為了獲取更多現金流用于投資,一般采取低股利政策、合理的會計盈余調節等方式,使管理者過度自信與條件會計穩健性建立起了緊密聯系。三是我國對會計管制力度不斷加大,各項會計政策日趨完善,對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形成了強大的約束力,要求管理者必須承擔起會計主體責任,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并且有關部門會加大對公司會計賬務的稽查力度,使得管理者的過度自信受到了一定壓制。四是管理者可能受其他公司發展形勢的影響,產生過度自信心理,并將穩定的銀企關系、較高盈利水平作為經營能力的體現,過于看重自己在公司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而忽視了外部經營環境的作用。為了體現管理者的領導力和決策力,管理者會遵循會計穩健性原則增強股東、銀行對公司經營的信心。
三、措施建議
為了發揮管理者過度自信對提高會計穩健性的正面效應,建議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強化會計監管。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各公司執行會計準則的監督檢查力度,既要允許公司管理者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合理選擇會計核算方法,又應要求管理者必須秉持穩健性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限制過度自信管理者的違規經營行為。二是強化金融機構監管。國家要加強政策引導,鼓勵金融機構適當放寬信貸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渠道。與此同時,國家還應要求金融機構加大信貸風險控制,促使金融機構重視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審核,要求管理者提高會計信息的穩健性。三是完善薪酬激勵機制。公司應采取長期激勵機制,將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業績與長期薪酬水平掛鉤,引導過度自信的管理者重視會計穩健性,減少短期經營行為,避免管理者過度自信對會計穩健性帶來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韓靜,笪彥雯,趙經緯.穩健會計政策下的高管過度自信與投資效率關系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5-87.
[2]王玉春,劉亞蘭.管理者過度自信對會計穩健性影響的實證分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6(4):102-104.
[3]王思,宋在科.管理者過度自信、研發投入與會計穩健性[J].蘭州財經大學學報,2017(10):124-126.
[4]李曉冬.終極產權、管理層過度自信行為與會計穩健性——來自我國A股主板市場的經驗證據[D].蘭州財經大學,2018.
[5]胡振興,陳帥,王阿嬌.管理者過度自信、產權異質性與會計穩健性[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0):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