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祥


摘 要:伴隨當前高等教育的日漸普及,大學生在社會消費群體中所占據的比例日漸增大,其消費心理、消費行為與消費觀念對于社會消費發揮著較為深遠的影響價值。本文選取問卷調查法作為研究方法,調查對象為來自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的共計208名大學生,針對其消費行為、消費心理與消費觀念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為大學生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的研究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成都市;大學生消費觀念;問卷調查法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思維認知形成的關鍵時期,易于接受新鮮觀念、新鮮事物與思維的影響,其消費行為、消費心理與消費觀念對于社會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流消費行為與生活方式會產生較強的影響,也能夠為市場營銷的發展指引一定的導向,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基于開放式問卷調查考察成都市大學生消費價值觀的基本概況,依據不同問卷條目構建大學生消費價值觀理論模型。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成都市大學生在消費方式選擇、消費心理、消費認知與消費觀念等方面所持有的態度,探尋成都市大學生群體整體的消費觀念導向,以此觀照新一代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理念,致力于針對大學生消費行為中存在的不合理問題予以警示并給出合理的建議,以期為未來一代人消費行為與生活方式的正確引導發揮借鑒意義。
(二)調查對象
本文利用問卷調查法,共計發放問卷220份,其中回收到的有效調查問卷為208份,回收率為94.5%。調查問卷中共設置了20道問題,調查對象分別來自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其中男生共計94名,女生共計114名。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針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歸納概括,我們可以基本判斷出成都市大學生的月收入、支出狀況、消費方式、消費心理、消費認知、消費觀念等情況,進而從中選取幾項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
其一,從大學生參與問卷調查的方式角度出發,主要包含手機提交與微信參與兩種方式,其所占據的比例如圖1所示。
其二是針對大學生的月收入情況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其中有32.69%的學生月收入為1000元及以下,有43.27%的學生月收入為1000-2000元,有24.04%的學生月收入超過2000元。其中又有83.65%的學生依靠家庭給予獲取收入,少部分學生則通過勤工儉學、兼職、獎助學金等作為獲取收入的主要途徑。
其三是針對大學生的月消費狀況進行分析,其支出費用量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食物>衣服>日用品>娛樂>教育>交通>交際>住宿>其他,且選擇網上購物的人數占比88.46%。由此可判斷出,成都市大學生消費的恩格爾系數較高,網上購物的方式更容易為大學生群體所青睞。
其四是針對大學生的消費考量因素、消費心理、消費計劃、對自身消費情況的評判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學生主要考量的消費因素為價格、質量和外觀,多數學生在進行消費活動前有制定消費計劃的意識,但執行力普遍較差,且多數學生認為自身的消費情況較為合理。
其五是針對大學生的購買心理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學生對于高于自身消費能力的商品仍然具有較強的購買欲,但會制定合理規劃逐步實現目標。同時,大學生普遍遵從求實心理進行消費,超過半數的學生有過超前消費行為,主要通過螞蟻花唄和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消費,總體來說多數學生仍然堅持著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消費觀念,也有25%的學生抱有奢侈有度、合理消費的消費觀念。
其六是針對影響大學生的消費因素進行考察,可以發現受家庭環境與個人習性因素影響的學生群體主要呈現為81.25%、77.88%的比例,也有58.65%的學生較易受到社會輿論、人際關系的影響。進而結合大學生的自身情況,將大學生認為影響自身消費行為的主要消費觀念進行了歸納概括,其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知,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自身的消費行為極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環境與自身社交圈的影響,成都市作為一個餐飲娛樂文化盛行的現代都市,其消費市場呈現出顯著的年輕化趨勢,這也影響了成都市大學生對于潮流文化和新鮮事物的追求,社會環境對于大學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1]。同時,學生的消費觀也離不開原生家庭和社交圈的影響,父母、朋友與周圍人的消費觀在潛移默化中會影響到學生本人的消費選擇,加之現如今網絡營銷的日益廣闊覆蓋、市場潮流趨勢的逐漸更新,都會對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產生一定影響。
二、成都市大學生消費觀念的研究
(一)成都市大學生消費觀念現存問題
通過針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現如今成都市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帶有較強的娛樂主義傾向,且對于網絡、社交媒體的關注度與傾注時間要超出學習時間,同時部分學生群體呈現出社交過度的趨勢,在人際交往、聚會、戀愛中投入的消費金額較高,還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大學生群體具有超前消費的傾向,在此形勢下極易導致享樂主義、攀比之風在大學生群體之中蔓延,不僅加劇了大學生的經濟負擔,也極易使學生陷入畸形消費觀中。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的具體對策
首先應從社會環境入手,強化營銷手段與方法的合理引導,要求企業肩負起責任感與使命感,針對大學生消費市場進行合理、適度的開發,借助網絡社交媒體給予大學生群體正面的宣傳,強化正確消費觀的有效引導。其次應當從學校教學管理入手,定期開展消費觀念講座等活動,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避免大學生群體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與影響,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最后應當從大學生自身層面入手,大學生應當充分立足于自身的家庭狀況與消費能力,在消費行為發生前能夠制定合理計劃、進行慎重思考,牢固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進而自覺加強理財價值觀、理財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實現理性消費[2]。
三、結論
總而言之,務必要針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引導大學生在消費行為發生前能夠立足于自身的客觀條件,養成消費的自控能力,傳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良好美德,進而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進一步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在全社會范圍內引領良好的時代風氣。與此同時,也希望通過調查研究引導整體社會加強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正確引導,未來著重從政府管理、企業引導、學校教育與社會監管等多個層面出發,針對當前的消費文化予以正確的引導與規范,引導大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與健康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甘偉平,喻榮強,陳元園,等.大學生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趨勢研究——以成都市部分高校為例[J].消費導刊,2014,(9):1.
[2]張慧一.當代大學生消費價值觀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3,25,(2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