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 要:高校管理信息化已然變成各大院校發展建設的關鍵工程部分,成為必然的發展方向。高校可針對各個管理層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方式,增強高校管理質量與效率,推動高校自身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對基于信息化建設高校管理創新進行分析探索,以此為有關教育人員提供幫助與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教學管理
信息化程度逐漸變成衡量國家、地區等整體實力的主要標志之一。高校管理信息化已然變成發展現代化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成為衡量教育事業的關鍵性因素。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行業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高校為有效增強綜合競爭力,通過擴展培養層次以及豐富專業種類與擴大辦學規模等手段,增強高校社會影響力。基于此,高校管理的復雜程度日益提升,對各項管理事宜的順利有序開展產生一定影響。因此,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高校需建設科學系統的綜合管理平臺,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綜合管理,推動高校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數字化,為高校的良好發展奠定可靠基礎。與此同時,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實現高校管理的信息化能夠有效增強高校管理的質量以及效率,確保高校各項管理工作能夠順利有效的開展,為管理人員降低負擔,從而有效面對冗雜的管理事宜,實現管理的系統化、精細化、信息化建設發展。
一、基本概念
按照最新制定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信息化主要是對信息技術進行高效利用,并對信息資源做出開發運用,加強信息以及之間之間的交流與共享,增強經濟增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與創新轉型的歷史進程。
信息化高校主要是運用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針對高校以及教學科研與生活服務和管理等相關的全部信息資源做出數字化處理,并運用科學、合理、規范的管理收集整理此類信息資源,從而構建一致的用戶、資源以及權限管理與控制,將高校建設成為面向社會與校園的跨域時間、地域的虛擬高校。
信息化高校內部的校務管理系統通常涵蓋辦公自動化系統以及管理信息系統,即OA與MIS,OA系統能夠面向高校提供全部辦公事宜的數字化處理,實現辦公的系統化、數字化以及網絡化,使得工作人員彼此的工作流程得到規劃,并加強交流溝通與寫作。MIS系統則涵蓋眾多子系統,比如教務管理系統以及圖書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以及財務管理系統和人事管理系統等。
二、高校信息化建設具有的重要性
信息化高校建設已然變成高校發展建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成為一項長期化、系統化、常態化的工作內容,其建設整體水平成為高校綜合辦學水平以及地位與形象的關鍵性指標之一。
(一)政策導向
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曾清晰指出施行“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并明確了主要戰略部署。對于教育部而言,政務信息化領導小組同樣制定發布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等指導性方針政策文件,大力推動教育系統自身的信息化發展。人才規劃綱要同樣重點提出信息化建設以及信息類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1]。
(二)形式需要
基于大環境而言,高校在發展信息化,實現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階段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校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領域;另一方面,高校成為嘻嘻技術教育以及人才培養的主要搖籃,高校不但為信息化發展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同時提供優秀人才儲備。基于內部環境分析,信息化高校有利于高校辦學理念的實現以及高校管理能力的增強。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快速高效的對教職人員開展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培養,加快辦學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轉變。信息化高校為院校提供了基礎的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與方式,可以實現管理的系統化、規劃范與高效化[2]。
(三)激活現狀
對于高校管理模式而言,傳統形式的科層制管理模式存在相應的不足,需要全新的力量激活現狀、增強管理質量與效率。由于管理層次與管理職位相對較多,導致高校各個部門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傳遞相對較慢,且準確性較低,較易產生信息孤島,對領導決策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以及高效管理質量與效率產生一定影響。此外,技術領先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及手段與內容無法運用至教學中,致使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傳統的信息傳遞手段,不但過于復雜且效率較低,信息化的運用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促進高校的良好發展。
(四)科學決策
信息服務的主要功能即為高校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借助對各類信息的收集整理,構建對應的數據庫,按照高校的實際情況逐漸構建決策支持系統,從而開展數據挖掘,挖掘關聯信息并未高校的主要問題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例如能夠開展教學評估以及科研評估與各個部門之間的管理評估等[3]。
三、運用信息化方式,增強高校管理效率
管理決策主要是基于信息,管理施行同樣基于信息,管理協調則運用信息為主要紐帶。信息管理成為管理階段的關聯性要素,同時成為管理決策的重要基礎依據以及科學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教學管理信息化
教學管理主要是指教學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與運用的一個動態化過程,信息貫穿全部教學管理活動。首先,建立重要的涵蓋教師系統以及學生系統、教案管理、課表系統、成績管理與考試系統和自動排課等在內的綜合性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其次,構建重要的涵蓋信息點播、遠程教學、電子備課、視頻廣播、多媒體制作系統以及虛擬實驗室與數字圖書館和智能答疑等在內的綜合性教學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最后,構建如實驗室使用率以及設備使用率和保修率與課室使用率等在內的綜合性教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全面構建,能夠讓高校領導以及教學對教學階段各項教學信息進行及時獲取、了解掌握、分析處理,同時對教學管理知識進行有效規范,增強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4]。
(二)辦公管理信息化
辦公管理信息化較為常見的則為運用辦公自動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涵蓋文件管理、檔案管理、公告管理、總務管理、財務管理、請示報告、人事管理、會議管理等。辦公自動化具備完善、規范、系統的公文管理,健全、規范、系統的信息發布系統,全面便捷的辦公事務處理系統,隨時隨著均可登錄信息系統進行綜合辦公,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與高效性、便捷性,從而有效提升辦公效率以及規范化程度[5]。
(三)圖書管理信息化
數字圖書館主要是運用現代化高科技技術構建而成的數字信息資源系統,突破了時間空間約束限制、方便高效、規模較大的綜合性知識中心,借助Ieternet以及校園網絡,對教育教學信息資源進行電子化與信息網絡化處理。通常涵蓋文獻圖書數據庫以及網絡信息資源庫等,成為虛擬性的圖書館,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在數字圖書館進行資料查閱以及圖書觀看等。
(四)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
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構建教職人員的人事檔案以及基本信息、考勤管理與基本報表和薪資信息等信息模塊,將人員自身信息以及基礎性信息等進行人力資源信息化匯總集成,不但可以對人力管理進行系統規范,提供信息方面的良好支撐,同時還能夠為高校領導綜合管理、科學分配以及調動高校人力資源、人事機構優化調整提供充足的客依據,為高校領導科學決策以及人員綜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6]。
(五)學生管理信息化
高校針對全體學生均建立同學生自身學籍身份一一對應的虛擬電子身份,構建一套綜合性系統化的電子學籍學生身份管理系統,構建記錄師生溝通交流以及學生日常表現的綜合信息平臺;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思想道德表現、電子信息檔案、教師電子日志與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模塊統一建立信息內容,使其彼此之間貫通并保持連續。學生家長可以登錄對具體情況作出有效的了解掌握,從而避免學生自身素質教育階段出現高校同家庭脫節、學生狀態信息閉塞、高校教育資源無法產生結合的現象難題。
四、結論
綜上所述,伴隨網絡技術的更新發展,高校管理若想緊跟時代發展務必加強管理信息化建設,管理信息化建設同樣成為高校服務綜合水平與管理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可以為高校管理的創新提供可靠保障。為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設,高校務必加強對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分析,按照高校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對策,更新管理理念與方式,提高對信息化管理與建設的重視程度,完善有關制度與組織機構,以此推動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冉林.信息化管理平臺在高校思政教育創新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7,15(24):33-34.
[2]王芳.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財務管理創新模式探索[J].才智,2017,,2(34):22.
[3]崔健.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創新研究[J].數碼世界,2017,12(11):349.
[4]徐暉.淺談高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障礙及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7,07(10):197-198.
[5]林怡仙,何強,李明靜.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創新思考及實踐探索[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26(03):50-52.
[6]姜樺,肖釩.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明日風尚,2016,22(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