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君


摘 要:開展學科服務是當今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功能之一。它直接指向了建設“雙一流”高校任務中圖書館所承擔的職責和任務。本文作者選取11所高校(湖北大學、三峽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寧波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長沙理工大學、青島大學、南通大學、杭州師范學院、大連大學、江漢大學)進行抽樣調研,總結歸納其共性和個性,并提出努力方向。
關鍵詞:省市屬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一、國內部分省、市屬高校的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現狀概況
(以下數據均來源于各高校圖書館官網)
二、現狀體現的凸顯問題
1、館藏情況。從館藏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市屬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藏書量在200-300萬余冊,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種類和數量較為豐富,均可以做到學科服務全覆蓋,學科教育和科研保障。但是,在古籍、孤珍善秘等方面的典藏和研究還存在較為明顯的欠缺。
2、辦學理念。由于辦學理念的原因,各大省市屬高校圖書館最凸顯價值之處即在于服務本市重要行業和特色文化,例如三峽大學、寧波大學、江漢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的特藏數據庫。這些特藏數據庫可作為支持地方企業的信息服務模式,也可作為地方政府的執政“智囊庫”。所以,大多數省市屬高校著力于培養實踐型人才,而對于研究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著力相對較少,這也是制約該類型高校高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3、特色不突出,滲透性較差。就開展特色化學科服務而言,抽樣中大部分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中規中矩,應增加特色教育和定制化服務,宣傳媒介較為單一且利用率有限,嵌入式課程數量較少,具體學科滲透程度不高,資源建設力度仍有待提高。
就抽樣高校的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建設而言,與部分同類高校相比,差距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首先,學科服務平臺不夠完善,不少高校學科導航更新頻率較低,內容略為簡單;其次,學術前瞻性未能凸顯,質量評估體系略顯單薄。杭州師范大學圖書館定期更新本校科研競爭力分析,每周更新本校SCI動態可借鑒;再次,學科館員隊伍略顯單薄;最后,部分高校特色數據庫種類過少,限制了本校特色專業的發展。
三、解決對策
歸根到底,學科服務做的是科研工作。隨著人類知識體量的迅速增長,學科服務應加大開展科研課題咨詢活動、主動參與科研管理與決策支持,進一步深化科研數據和競爭力分析的調研力度。根據調研分析,學科館員主動將本職工作嵌入到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課題中,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陳全松在2012年總結的廈門大學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已經成為該領域的經典文獻之一,截至2017年5月,共被引89次。
其次,加大服務隊伍建設,細化服務人員隊伍,也需引進各院系對口的專業人才,隨時關注研究動態,捕捉學術前沿和提供最新學術動態, 并與相關院系保持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文獻服務工作做到位、做扎實。
最后,立足最新教育理念,做好頂層設計,運用跨界思維實現學科服務合作化和社會化,做好平臺建設,樹立“大媒體觀”,實現資源開放和共享。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王一館員提出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與微信平臺相結合的創新實踐,“將微信公眾平臺與學科服務相結合,為學科館員與用戶之間的知識服務架起新的橋梁,是新媒體時代實現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的有效途徑,對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四、結語
高校學科服務作為圖書館事業的重要部分,是圖書館學學術支撐體系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隨著學科服務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擴展,學科服務的方式和內涵也會發生相應改變。省、市屬高校若需在高端科研方面取得突破,則必須借助學科服務這一強有力支撐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目標,此外,為全面優化學科館員素質,提高其知識服務能力,學校也應最大限度地打開學科服務隊伍和院系科研隊伍溝通的關隘,使學科服務能真正做到和科研、教學零距離接觸,形成較為完整的質量評價體系,從而達到學校整體學科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全松.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廈門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情報工作,2012(7):83——87.
[2]王一.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微信平臺的創新實踐[J].新世紀圖書館,201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