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承校園文化,彰顯辦學理念,踐行企業文化,努力實現海航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是南方職院校園文化建設發展的客觀需要。塑造南職精神,全面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必須對學院文化建設有一個整體規劃。
關鍵詞: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校企文化融合
長沙南方職業學院是全球知名航空企業海航集團主辦的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院校。學院位于湖南省會長沙,地處岳麓山腳下大學城內,毗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及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大等名校,文化氛圍濃厚。學院下轄航空服務系、機械與汽車工程系、現代信息與物流系、經濟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基礎課部,開設有26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逾萬人。近幾年來,學院堅持特色立校、人才強校戰略,重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全面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著眼探索一條"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校企文化對接融合的道路。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及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核心,以海航企業文化及先進 的環境文化為載體,打造師生自強不息、學以致用的校訓精神,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培育現代企業文化精神,提升學院辦學品位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學院的跨越發展。
二、建設目標
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方針,通過全員參與,踐行海航企業文化,進一步提升辦學理念,統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突出特色,爭創一流,形成全院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增強教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校風、教風、學風好轉,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
1.教學嚴謹,學術氛圍濃厚,改革和創新意識強烈,彰顯高職教育特色,改良校風。
2.以人為本,弘揚校訓,構建“愛崗敬業、明禮誠信、公平正義、安定團結、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和諧校園。
3.積淀“正氣、靈氣、大氣”的校園文化底蘊,鑄造具有本院特色、在國內高職院校有一定影響的文化品牌。
4.建設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環境。
三、建設內容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
1.充分挖掘學校辦學歷史。充分吸收現代大學的辦學理念與思想精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充分發揮師生繼承和弘揚自強不息、學以致用的校訓精神,豐富學校精神的內涵,增強凝聚力。
2.建設民主、科學、進取、和諧的制度文化。從制度上保證學校重大原則、重大決策的民主化,形成學院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學院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設,創新人才工作制度。
3.行為文化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辦學理念的動態反應。從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加強學風建設,樹立嚴謹務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率,擴大覆蓋面,注重實際效果,重視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和管理。
4.開展學院品牌形象識別系統的建設工作。重視品牌形象的推廣,重視公共關系工作,重視學校形象宣傳工作,擴大學院知名度,提升學院品牌的價值。
四、主要措施
1.實施大學生精神培育計劃
(1)用先進的政治思想武裝師生,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師生。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同時編印供師生學習的《海航文化》、《湖湘文化學習參考》系列叢書,根據形勢的發展介紹最新的政治理論、形勢政策、教育觀念和學院發展規劃及重要工作。
(2)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旋律。
(3)每年在學生中評選“十大感動校園人物”,對學院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及時組織采寫報道,進行廣泛宣傳。
(4)加強與校友的聯系,積極宣傳取得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進事跡。同時,經常組織校友返校為在校師生講傳統、講創業成才經歷。
2.實施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計劃
(1)加強制度建設,依法規范學校的決策體制、完善決策過程和工作規則,實現決策的程序化、科學化,特別是重大問題決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黨委會、校務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工代會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規定開好雙代會,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范、學生行為規范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和行為養成中的功能。
3.實施師德建設計劃
(1)倡導“志存高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良好師德風范,鼓勵和引導教職員工自覺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識教風上率先垂范,為人師表。
(2)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引導教職工德才兼修。每學年評選表彰一次師德及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及優秀輔導員,每年舉辦一次“教學標兵”及“我最喜愛的教師”評選活動,樹立典型,進行宣傳學習,為教師的道德行為提供示范。同時,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職工,要予以及時處理,嚴肅教風,凈化師德環境。
(3)牢固樹立人才立校的意識,建立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及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一個心情舒暢的工作氛圍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環境以及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從思想上、政治上關心教師的成長,關心教師的生活,積極創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和工作條件。
4.實施學風建設計劃
(1)完善工作機制。每年定期召開學生及家長代表座談會,按時發放家校聯絡卡,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把學風建設作為學生工作評估的主要內容,每學年舉行一次總結表彰。
(2)加強日常管理。創新科學的學生評價考評體系,嚴格學生宿舍管理制度,加強學生自習、上課考勤,整肅考風考紀,加強校園不文明行為的糾察和引導,定期通報學生違紀情況,強化學生遵紀守法和道德實踐意識。
(3)開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把開展“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系列主題活動,作為促進優良學風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每年開展以“我的大學我做主”為主題文明宿舍創建活動,大力開展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營造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5.實施校園文化活動精品計劃
(1)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大學生文明修身承諾活動、“愛校周”、“文化周”、“創業巡禮”、“關愛老人”、教師節慰問服務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尊師、愛校、敬老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大學生的文明素養。
(2)學生創業科技活動。組建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開展校企合作育人,訂單培養,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就業平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大賽、技能大賽;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新生文化節、女生節、讀書節,逐年增加學生活動經費,大力支持學生創業,著力培養學生較強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學生社團活動。本著“突出科技技術型、加強志愿服務型、優化文體藝術型、鼓勵興趣愛好型”的思路,調整學生社團布局,保持20個左右有影響的學生社團規模,落實每個社團“有一位指導教師,有一個掛靠單位,有一項特色活動,有一定經費保障”的學生社團,每年推出不少于20項的學生的社團特色活動。
(4)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堅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宗旨,按照“立足校園、面向社會”的志愿服務活動原則,鼓勵在校大學生人人爭做注冊志愿者,保證每位注冊者每年不少于48小時的志愿服務活動,青年志愿者協會積極指導各分會每年至少開展30項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
6.實施校園環境建設計劃
(1)加強校園綠化美化亮化信息化工作,創設各種文化設施,加強校園人文景點建設,規范校內道路樓宇名稱、指示牌等,如名人雕塑、文化廣場、文化墻;加強數字校園網、校園廣播站建設。
(2)美化教室、實驗室、實訓室、圖書室等公共場所的環境,開展學生公寓環境建設活動。在學校實訓車間樓道、墻壁建設“海航文化長廊”,著重宣傳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規范以及行業質量標準,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熏陶。按現代企業生產模式設計標志、標牌、標語,懸掛企業規章制度,營造企業人文環境。
(3)為增強師生對校園環境的新認識,激發師生愛校意識,廣泛開展征集校訓、校徽、校歌、校景、校文集“校園美景”及舉辦“美麗校園”攝影作品征集和展覽活動。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院師生長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同心協力,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構建內容豐富多彩、格調健康向上、校企融合緊密、充滿生機活力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郭揚.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姜佐軍,夏蘭.當代教育論壇:融合海航文化,構建特色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