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鈺梁
摘 要:園林植被識別基于學生的觀察、聞、觸摸等行為而開展,其對學生的辨別能力、思維能力均具有很強的要求。三種感官媒介為文字媒介、語音媒介、圖片媒介,其在中職植被識別教學中應用具有很強的價值。本文基于三種感官媒介教學方法的應用,闡述了其在園林植被識別應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闡述了其優化策略,對其他教師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感官媒介;植被識別;課程教學;教學活動
山、水、建筑、植被是院里的基本要素,而植被是園林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在中職植物識別與應用課程教學中,傳統的教學以標本、圖片為媒介,以實體識別的方式,其無法滿足學生記憶與應用的需求。基于感官媒介教學應用,將文字、圖片、聲音作為教學媒介,對于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感官媒介教學概述
植被識別是應用的前提,基于中職園林教學的特征,教師發掘了感官媒介教學方法,其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在園林植被識別應用課程教學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感官是指人類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身體組織,可以將其劃分為觸覺、視覺、嗅覺等,感官媒介是指提供信息的重要載體,三種感官媒介可以將其分為文字媒介、圖片媒介、聲音媒介。基于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課程的應用,其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該教學方法以媒介為載體,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1]。
二、三種感官媒介方法在園林植物識別中優化
感官媒介教學是十分普通的教學手段,但三種感官教學通過實踐研究不斷對其進行優化,以科學的時間配置、不同媒介的合理搭配,使其可以發揮重要的應用價值。在園林識別與應用課程優化應用中,其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一)多種媒介混合應用
傳統教學方法僅僅應用單一感官媒介、兩種感官媒介進行教學,通常將圖片、文字等進行結合,僅僅應用此種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無法滿足學生的情感體驗,單一媒介教學與多種感官媒介應用相比,具有很大的弊端。在中職園林植被識別與應用課程教學中,由于植被種類過多、很多植被特征呈現出明顯的一致性,學生的認知常處于混亂情況。在具體教學中應用三種感官媒介教學,實現感官之間的交互,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對課程具有一定的優化作用。例如,在園林花卉植被識別教學中,教師應用三種感官媒介教學方法,應用文字花卉植被的特征進行概述,應用語音對基本信息進行傳遞,應用圖片直觀的展現植被的形象。三個階段的教學具有層次性。在“杜鵑花目”花卉識別教學中,首先,對個別花卉的學名、特征、分布等進行概述,要求學生基于文字開展想象,此過程應用15分鐘,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傳遞語音信息,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杜鵑花目”的認知。最后,基于圖片媒介應用,基于學生的認知展示直觀的花卉形象,通過對比、分析之后,對“杜鵑花目”整體具有深刻的了解,并對個別花類具有準確的認知。圖片識別占據20分鐘。基于多種媒介的混合應用,以層次性的教學方法,不斷對知識點進行深化,對于提高辨別、應用能力具有重要價值[2]。
(二)信息技術手段完善
感官媒介教學基于多媒體技術而不斷發展以及完善,傳統的教學受環境限制,僅以師生交流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為三種感官媒介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中職園林植被識別應用課程感官媒介教學不斷優化,其速度、效率等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例如,基于感官媒介教學的應用,開展灌木類植被識別與應用課程時,由于灌木的種類較多,辨別難度較大。教師應用三種感官教學方法,對灌木類植被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并基于語音媒介的應用,闡述了灌木植被的共性特征以及個性特征。灌木多為矮生、植株匍匐生長,基于此,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展示大量的植被圖片,多角度、無死角的要求學生對不同種類的灌木進行分析,結合其他感官媒介知識,對其進行完善,提高自身的記憶能力。
(三)深度挖掘教學資源
基于三種感官媒介教學的優化應用,其在教學資源深度挖掘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植物特征的多樣性對識別應用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基于三種感官媒介的組合應用,其在挖掘教學資源、深化教學價值上具有很強的作用。例如,在喬木植被教學中,其為針葉樹木植被,具有長青特征,也有一部分落葉,喬木數量種類繁多,不同季節的特征也大不相同。教師在應用三種感官媒介教學方法時,應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在應用文字媒介概述完喬木特征之后,將同一種植被在不同季節中的特征進行對比,并將同一季節兩種植被的特征進行對比,直觀的展現出植被的特征。基于此教學方法的應用,在挖掘教學資源上具有很強的適
應性[3]。
(四)創設感官教學情境
感官媒介教學重點在于深化學生的感官體驗,為學生帶來植被的最佳感受。在具體教學中,受地域因素影響,地域性的植被辨別僅僅以圖片、文字的方式概述,但仍然缺乏立體感。在應用感官媒介教學優化過程中,VR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可為學生帶來最新的感官體驗,但受技術因素影響,其在中職教學中尚未普及。教師可應用情境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植被情境,將三種感官進行有效的融合,通過植被情境的感官搭建功能,實現提高學生植被辨別應用能力,優化課程內容的最終目標。因此,中職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感官媒介教學的應用,不斷對其進行完善。
三、結論
基于感官媒介教學方法的應用,其在辨別正確率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在中職教學中,圖片的教學作用大于語音、語音的教學作用大于文字,當對三種媒介進行交互應用時,其會發揮出巨大的教學價值。基于課堂的合理分配,將三種媒介進行綜合應用,基于教學方法的科學搭配,對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識別能力、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澤桐,劉亞相,袁帥,等.化學成分指標對感官質量的影響及陜西省煙葉質量綜合評價[J].西南農業學報,2018,31(09):1953-1960.
[2]涂政,梅慧玲,Emmanuel Arkorful,等.冠突散囊菌和植物乳桿菌聯合發酵對綠茶液態飲料品質的影響[J].茶葉科學,2018,38(05):496-507.
[3]張蘭,王一嵐.創建感官式花園——特殊需求園藝的設計和植物選擇[J].住宅與房地產,2018(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