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鵬
摘 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人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必須攻克邊、遠、難、艱、少的貧困村。祥云縣下莊鎮的金旦村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村,筆者以該村為例來給山區村精準扶貧提幾點意見。
關鍵詞:精準扶貧;建議;山區村
在十九大報告中,第八部分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這一章節中,對脫貧攻堅作了如下論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人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確保到二O二O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貧困縣要想順利脫貧就必須攻克邊、遠、難、艱、少的貧困村,下面我以一個少數民族山區村為例來談幾點建議。
一、基本情況
金旦行政村隸屬祥云縣下莊鎮,地處下莊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49公里。東鄰新郎村,南鄰石門村,西鄰小倉村,北鄰干海村。轄恩才埂、松樹地、新村、大村、舊村、拉梅村、交代村、黑井尾、烏馬坡、黃竹箐、雙山、小橫山12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2014年,有農戶566戶,人口2203人,農業人口2136人,非農人口6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41戶,534人。
全村國土面積41.8平方公里,海拔182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47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煙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457.4畝,人均耕地0.66畝,林地54020.1畝。金旦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筑面積1881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截止2014年底,全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和磚混結構住房為主。
金旦村的入村公路:從下莊街到小倉村是柏油路,從小倉村到金旦村是水泥路,從村委會到黃竹箐自然村是彈石路。自然村巷道大部分為土路,未進行路面硬化,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農田水利設施:全村擁有小(二)型水庫4件(清水溝水庫,秧田箐水庫,未末箐水庫,洋條箐水庫),小壩塘10件,總庫容量約100萬立方米。
金旦村種植業以烤煙為主,2015年種植面積700畝,養殖業以肉牛、豬和山羊為主,2014年肉牛存欄483頭、豬出欄3192頭、山羊出欄102只。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一)要素缺乏致貧
1.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戶往返一趟村委會需要步行2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2.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一是雖然從下莊街到小倉村是柏油路,從小倉村到金旦村是水泥路,但小倉村有兩個地方因為路兩邊有民房致使大車無法到達金旦村。二是灌溉條件有待改善,小(二)型水庫1件和小壩塘10件均已破舊,需要加固除險,灌溉溝渠有4千米急需修復。三是全村共有50多個塌方點,塌方量達2萬余方。
3.土地資源匱乏,現有土地資源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脫貧基礎差。一是人均耕地面積偏少,只有0.66畝。二是山地、林地土壤貧瘠并且缺水導致雜糧單產量低、經濟果林面積少。
(二)因病致貧
自然條件艱苦,醫療條件差,141戶建檔立卡貧苦戶中有94戶因病致貧。
(三)自然災害致貧
2007年至2014年連續七年干旱,2015年1月到6月干旱,下半年雨水多發,洪澇災害嚴重,141戶貧困戶中有28戶是因災致貧。
(四)文化技能致貧
1.大多數村民文化素質低,只能從事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金旦村總人口有2203人,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只有57人,初中學歷有252人,還有1621名村民只是小學文化或是半文盲。
2.全村有勞動力1284人,外出務工人數為622人,人均毛收入僅為2600元左右每月。 外出打工的村民大多都從事艱苦的建筑業,缺一技之長。
三、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
1.經調研因路兩邊有民房致使大車無法通行的問題,只需籌集5萬元左右的資金即可解決。這兩個狹窄點打通后金旦村的交通情況將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金旦村的長遠發展。
2.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盡快落實急需修復的4千米灌溉溝渠的資金;增加資金投入,每年維修改造小壩塘1至2個。
3.爭取專項資金治理塌方點。
(二)積極參與“雨露計劃”,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1.組織貧困群眾參加“雨露計劃”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確保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有一人接受免費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轉移就業。
2.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種養殖能力。結合金旦村實際可組織烤煙、美人椒、核桃等種植技術培訓;生豬、肉牛、山羊、放養土雞、蛋雞等養殖培訓。
3.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戶并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抓好產業培植,增強自我脫貧能力
1.扶持好現有產業為留守農民不離鄉不離業增加收入創造條件、打好基礎。一是實施烤煙與玉米的輪作減少烤煙病害,增加煙農收入。二是指導農戶選擇種植美人椒的田地減少洪澇災害對美人椒種植的影響,確保特色產業美人椒種植在金旦村順利發展。三是解決好山羊養殖與生態環境的問題。全村2015年山羊存欄量為1800只左右,建議全村山羊養殖不要超過2500只。
2.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整合,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從而提高農戶收入。三是著力培育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業莊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緊密聯系機制,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
3.根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著力減小農戶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鑒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戶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落實好安居工程,改善貧困群眾住房條件
到2015年底可以解決了46戶群眾的住房問題,但還有49戶危房戶的住房問題沒有解決,2020年前要協調好住建、發改、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資金,確保貧困群眾住上安全宜居住房,基本消除無房戶、危房戶。
(五)積極協調解決融資難題,全力為貧困戶發展增收服務
1.經調研發現金旦村沒有任何農戶申請扶貧貸款,要在村內多宣傳扶貧貸款的相關政策,積極協調幫助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貸出5到10萬元的扶貧到戶貼息貸款;幫助致富能力強的黨員貸出“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爭取每年增加5到10戶的扶貧貸款名額。
2.積極響應以農村“三權三證”抵押融資為重點的“三農”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點工作,爭取貼近農戶的小額貸款。
(六)爭取社會幫扶,善用各方力量
1.引入工商資本進行結對幫扶,爭取非公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結對幫扶,壯大幫扶力量。
2.多渠道募集村級救助資金,提高救助能力。
(七)完善社會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2015全村已有2114人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新農合參合率為96%;全村只有390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應繳納人數為1284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只有30.4%。今后五年,對確實無力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減免;加大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的宣傳,對確實無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補貼,確保到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參合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基本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問題。
(八)抓住機遇落實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雙推進”機制
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把扶貧工作與村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整合好美麗鄉村建設、“三清潔”環境衛生整治、“四群”工作掛鉤部門及駐村扶貧隊員、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等力量。嚴格黨員教育管理,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努力將村黨組織建設成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快金旦村脫貧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