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琳
(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第一中學,山西 朔州)
課堂教學問題由來已久,需要創造高效課堂來解決。這是一個備受歡迎的措施,而不光是一個口號。在新課改的潮流下,語文老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從在教學修養和教學手段上提高入手。這是為了讓高中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迎來擁有自己春天的教學。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喜歡聽故事。這么說來,故事的意義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同。所以,在上新課的時候,老師最好選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神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該會有相當不錯的效果。在設計故事導入的時候,得注意跟課文的內容結合。
在高中課本上,有一篇議論文叫《拿來主義》,因為學生不喜歡議論文,更喜歡小說、戲劇,所以老師要考慮一下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投入課文的學習中去。有一位老師很聰明,他在上課之前,不直入課題而是跟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來講一下故事吧。”學生聽到老師要講故事,很高興,都很興奮。這個時候,老師生動地說:“同學們了解大作家馮驥才多少?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馮先生的宴席故事。在那次宴會上,一個外國記者問他:‘馮先生,貴國正在改革開放,主張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你們不怕會轉變成資本主義嗎?’對于這個侮辱,馮先生并沒有生氣,而是回答了那個記者:‘難道人吃了豬肉就會變成豬嗎?我們是在學習貴國的經濟制度,是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而已,我們在運用拿來主義這種方法’。”就這樣,通過這個故事,老師在課堂之上描述“拿來主義”,學生一下子就喜歡學習《拿來主義》這篇議論文,覺得議論文很有趣味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老師非常重視“對話教學”這個教學觀念,主要是關于老師、學生和課文之間的平等對話。所以,課堂教學之中,老師應該要求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進入課文中,使對話更加真實。加上,在對話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讓學生深入發展大腦的思考能力。
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以優美的語言、清新的文風和淡淡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深深觸動讀者的心靈。所以,老師在課堂之上需要組織學生進行關于課文的積極對話,和學生一起研究課文,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學習第5段的時候,先讓學生用三分鐘的時間去思考,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接著讓學生自由說話,提出疑問,想一下“課文中的牛乳和輕紗是描述月亮的嗎”這個問題,輔導學生深入研究,能夠勾起學生跟老師在課本之間對話的興趣,促進對話的進行。
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之上,老師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更是促進者,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促進學生對話的激情上下功夫,幫助指點困難的解決,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意思,提高認知水平。
在獲得一定的理解能力后,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獨特的情感體驗。這個時候,老師要賦予學生獨立研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的認知體驗中閱讀課文,鼓勵學生去體驗和品味,跟自己同學交流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
小說的教學在高中語文中十分重要,學生對故事人物和情節的敘述很感興趣。因此,老師在小說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從而達到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比如,在學習《祝福》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進行獨立學習。一開始,學生感受一下課文,接下來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提出疑問:這篇小說的題目為什么是祝福?祥林嫂有反抗嗎?她是如何反抗的或者她為什么不進行反抗?祥林嫂是怎么走上絕路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自由發表言論,各抒己見,在小組之間對對方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更加獨立研究課文,真正實現了“少教多學”。
需要注意的是,老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在這一點上落實到行動。老師應該設計好過程讓學生去獨立研究體驗,給學生一個精彩的閱讀生活。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老師要注意加強讀寫結合的教學。學生需要做到“閱讀”吸收,“寫作”傾訴,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打造。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寫作能力,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學習課文《我與地壇》的時候,老師要幫助學生學習“借景抒情”這個表達方式。課文涉及的寫景內容十分多,老師先指導學生找出關于寫景的句子,再讓學生體會句子的美妙。這樣一來,學生初步感知一下寫景,有一定的印象。老師讓學生深入思索:“作家為什么要寫這些景色?怎樣聯系感情的抒發?”在彼此的交流下,學生知道了寫景是作家抒發從這些雖古老卻活潑的景色收獲的人生領悟。所以,老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一篇這樣的文章,能夠學以致用。
目前,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新課改既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又在社會上反響強烈。在新課改的潮流下,解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已經成為一種趨向。身為老師,必須要在思想和方法上裝備自己,讓課堂既有效又高效,從四個角度解決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