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娥
(福建省南安市華僑中學,福建 南安)
課堂教學最難的是教師的獨角戲,教師無論講什么也收不到學生的反饋。課堂是學習知識的場所,需要師生有更多的互動,這樣才有利于教師掌握課堂的節奏和進度。獨角戲的課堂也越來越讓教師感覺到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課堂有很大的弊端。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就顯示出了很大的優勢,能夠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積極性,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和學生片面的理解,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小組學習在如今的高中數學課堂是比較常見的,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但是我們通過觀摩和調研也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在小組學習的時候,看起來討論得轟轟烈烈,回答問題的卻寥寥無幾。其實這就是小組人員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教師在進行分組學習的時候,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致使小組學習成為優秀生的一言堂。從教師的一言堂轉化為優秀生的一言堂,大多數學生還是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很多課堂小組活動中,教師注重小組討論的結果,沒有太注重小組合作的探究過程。所以說教師等待的就是學生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從而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這種只要得出答案就中止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小組交流活動變成了尋找答案的過程,從而缺乏充分的交流與探究。
很多教師喜歡在小組交流前預設問題,這種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交流的方式是正確的,但是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太過籠統,或者范圍太大,讓學生無從下手。學生在討論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使交流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小組活動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但是教師引導還是必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太過于謹慎,生怕活動會脫離自己的預設,太多的干擾,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沒有起到合作學習的效果;有的教師又完全放手,讓學生處于群龍無首的局面,小組交流活動陷入混亂,從而無法完成教學任務。
針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從而抹殺小組合作學習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而是要更深入地研究,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根據我與同行們的交流和自己的研究,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合理分組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進行分組以前,要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在分組的過程中,要依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個性特點進行分組。在同一個小組中,要建立相互幫帶、相互補充的關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交流的過程中來。并且要在小組與小組間建立適當的競爭關系,激烈的競爭讓每個小組都無法放棄任何一名學生,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學有所得。當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強調,每一個學生要先思考后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新的靈感、新的視角、新的思路。
對于小組學習要討論的問題,教師在準備的時候,就要做好各種預設。對于范圍大的或者較為復雜的問題,教師要給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小目標,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完成問題的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設置是關鍵,也是靈魂,只有問題設置合理,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不斷解決問題,不僅能將知識生成的過程加以內化,而且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這樣既實現了課堂目標,又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
小組學習不只是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而且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以前課堂模式完全按照教師的預設來,教師準備了什么,我們就學習什么。小組合作學習會讓課堂教學出現很多“意外”,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1)要參與到學生討論中來
課堂是師生互動學習的場所,雖然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也必須要參與進來。教師要做到了解每一個小組的交流探究進度以及具體情況,加以合理引導。這些引導教師是無法預設的,是教師綜合素養的體現。適當的引導是不同于干涉的,教師要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給予學生更多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在某些問題上恍然大悟。在指導的時候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地交換意見,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探究過程中的多種可能性。
(2)要對學生的討論給予適當的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探究交流的動態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很多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教師要在這個時候給予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善意與關注,同時對于學生的探究行為和方法,對于學生出現的爭論教師也要適當地給予回應,但是切記不能用“錯了”“不對”等否定的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