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毅
(海亮高級中學,浙江 諸暨)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傳統灌注式的教學方法逐漸暴露其弊端,而合作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青睞與推行。那么如何使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更好地服務于化學教學中呢?本文就此展開探討。
所謂“合作學習”指的是在課堂上學生為了可以出色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同一個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分明地進行相互幫助的學習性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曾被人們稱作是教學模式的成功變革。
首先,教師應清楚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小組中的交流與探討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對于學生合作小組的成員安排應該進行適當的干預與引導,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成績、性格、接受能力、優勢特長,按照互補原則合理地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以四人小組為例,可以按照成績將一個成績優秀、兩個成績中等、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小組中,這樣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游刃有余地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兩個成績中等的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幫助、探討,若遇到實在難解的問題還可以請教成績優秀的學生,優秀的學生肩負起使命感與責任感,稍稍落后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同學的幫助下奮起直追,這樣做到組內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互相帶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勇于向別人請教不會的問題,最終一定會促使整個小組共同進步。
作為教師應該明白,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并適用于所有教學內容,它主要針對的是具有一定難度與討論空間,有多種解題思路與思考角度,能夠運用多種操作與處理方式去解決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動腦與動手能力,能夠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的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乙醇的氧化反應一課中,可以將同學劃分為若干小組,分配給每個小組銅絲、酒精燈、試管、H2SO4溶液、K2Cr2O7溶液、乙醇等實驗工具,讓他們組內進行自行分工,務必保證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實驗當中。隨后將實驗步驟教給他們,讓他們先將銅絲的一端繞成螺旋狀,隨后讓學生點燃酒精燈,將銅絲繞成螺旋狀的一端移到酒精燈外焰上進行灼燒,讓他們觀察現象、做好記錄。這時可以讓學生討論銅絲變黑是發生了什么反應,反應的方程式又是什么,通過討論將得出的方程式做好記錄。然后將螺旋狀銅絲向酒精燈內焰移動,再讓學生觀察銅絲發生了什么變化并做好記錄,最后再移向外焰觀察銅絲變化。最后指導學生取出試管,向其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再滴加3~5滴K2Cr2O7溶液,然后滴入乙醇并振蕩試管,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記錄。在實驗完成后安排每一組的代表針對實驗記錄進行發言,著重聽取他們的組內分工、討論過程、遇到的問題與討論的結果。教師只需要在聽取所有小組的發言后對他們的分工情況進行點評,隨后進行標準的實驗操作,讓學生通過觀察正確的操作步驟,反思自己小組在實驗中有哪些不足之處。以往這種操作步驟復雜的實驗題常常是學生丟分的重災區,但是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明白自身存在的問題,比起教師直接展示正確實驗方法更能夠加深對于實驗的記憶。
及時對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有效評價是運用合作學習的關鍵,然而許多教師沒有及時對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就導致在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不能針對這些問題及不足進行完善,導致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降低。因此,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并不能充當旁觀者的角色,而是要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指導與點撥,在合作學習結束時針對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及時做出評價,這樣才能夠保證合作學習的高效性。以蘇教版化學“物質的定量分析”專題為例,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食醋總酸含量的測定實驗,先配制待測量食醋溶液,再將樣品裝入酸式滴定管,把標準NaOH溶液裝入堿式滴定管,取待測液、滴定,最后進行數據處理。通過以上實驗步驟的安排,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食醋總酸含量的測定工作,務必保證每個人都有負責的工作,發揮自己的功用。教師在實驗中應該對每一組進行仔細的觀察,盡量不要直接指出他們的問題所在,而是記錄下來。當將正確的操作方法演示給學生后,看他們是否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樣才能夠在及時改正的基礎上鞏固記憶,避免以后再出現同樣的錯誤。教師還應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注意每個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鼓勵與適當的批評,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優缺點,意識到需要繼續發揚與改正的地方,才能夠在合作中獲得經驗與成長。
如今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領域得到了普遍的推廣,但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應該注重其適用的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合作學習的對象,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與反饋,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優越性,更好地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