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波
(沈陽市第九十五中學,遼寧 沈陽)
部分教師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時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缺乏足夠的關注,容易使學生成為“書呆子”,不僅削弱化學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違背素質教育理念。因此,教師應立足化學學科特點,注重“情”“趣”的融入,將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加以落實。
將“情”與“趣”融入初中化學課堂環節中,可營造積極、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因此,任課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結合教學內容,在“情”與“趣”上多下工夫,為學生學好化學、用好化學做好鋪墊。
例如,在講解“奇妙的二氧化碳”一節內容時,教師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事先可搜集一些晚會的視頻短片。講解二氧化碳的狀態變化內容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學生在欣賞晚會節目的時候,發現舞臺上冒出白霧,美輪美奐,而后教師將視頻暫停,要求學生結合所學,認真思考是什么物質會營造出這樣一種舞臺效果呢?該物質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視頻短片,既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進一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同時,視頻給學生聽覺與視覺上的雙重刺激,有助于加深學生印象。而后教師可告知學生舞臺上出現的白霧是“干冰”發生了物理變化導致的,為學生講解舞臺白霧效果的形成原理,即常溫條件下,干冰迅速升華,會吸收附近空氣的熱量,空氣中的水蒸氣因溫度降低而形成白霧。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工作,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刻記憶干冰的性質。
實驗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情”與“趣”,既能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探索新生事物的方法。因此,初中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與演示教材中要求的實驗,而且還應結合以往化學教學經驗,引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化學小實驗,添加一些“情”“趣”要素。
例如,在講解“幾種重要的鹽”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做“晴雨花”,以預知天氣,即使用藍色皺紋紙制作一朵花,在花瓣上涂上濃鹽水,而后放在陽臺上,觀察雨天、晴天情況下紙花顏色的變化。
學生動手制作晴雨花,趣味性較強,學生制作的“晴雨花”雨天時紙花花瓣顏色變暗,而晴天紙花顏色變淡。教師可要求學生思考,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使學生理解鹽具有的性質,即鹽具有較強的吸水性,晴雨花上的鹽在不同天氣情況下吸收的水分不同,呈現的顏色也存在一定差異。通過有趣的實驗,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而且實驗與教材內容聯系緊密,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物質性質的理解。
在課外活動中,注重融入“情”與“趣”,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將一些化學知識生活化,講解與學生生活較為密切的化學知識,鼓勵學生善于思考,注重利用生活中常見、熟悉的“素材”做相關的化學實驗。這樣一方面,可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中化學知識無處不在;另一方面,為化學增添不少“情趣”,更能激發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的熱情,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一節內容后,很多學生已掌握CO2的實驗室制法,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CO2的實驗室制法進行思考: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能否制出CO2?具體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該題目看似難度較大,其實只要熟練掌握CO2實驗室制法,聯想生活中的材料不難尋找到制作CO2的方法,即,使用小蘇打(NaHCO3)與白醋(CH3COOH)反應而生成CO2。另外,采用加熱小蘇打的方法也能獲得CO2。這兩種方法涉及的素材學生比較容易獲取,并且在家里學生便可動手操作,很多學生樂于嘗試。采用該種教學方法,在增強化學知識“情趣”的同時,可很好地鍛煉學生靈活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初中化學并不缺乏“情趣”,教師應有一雙發現“情趣”的眼睛,糾正學生“死記硬背”錯誤的學習方法。同時,不斷總結與優化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活動與“情”“趣”的融入,增強化學教學的趣味性,注重在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以及實踐教學中,融入“情趣”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應用化學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