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水平逐漸提高,金融市場也在不斷的進行變革,商業銀行作為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核心支撐點,為我國緩解和解除了很多金融困境。但是,其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以信貸風險問題尤為突出,本文對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問題;措施
引言:
我國是市場經濟不完善的國家,商業銀行的發展不規范,抗風險能力弱。隨著金融市場全部開放,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自建立之日起風險就與之相伴,農村商業銀行作為我國資金融通和信貸業務辦理較為頻繁的金融性平臺和機構,解決了中小企業以及村鎮企業的資金發展問題。尤其是由農信社改制而來的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逐年增長,加強農商行信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商行信貸管理現狀
(一)農商行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目前,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在農商行的信貸管理過程中,銀行內部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行為規范還有待加強,以江蘇無錫宜興農村商業銀行因信貸管理不到等問題被罰款30萬這件事來說,2017年12月6日凌晨,中國網財經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道,據悉,江蘇宜興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其信貸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對關聯企業進行非法多頭授信,信貸資金的使用上違反相關規定等信貸管理工作上的不當行為被罰款人民幣三十萬元。下圖1是無錫銀監分局對其進行行政處罰的信息公開表。此類事件在別的區域還有很多,有的可能已經被發現并且正在遏制中,有的甚至都還沒有被發現,并且農商行的相關領導人還在視法規于不屑。
圖1
(二)信貸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現有的信貸管理制度不系統、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約機制,不能完全適應當前信貸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容易誘發能力風險和道德風險;其次,未建立并形成一套科學的風險管控體系。如在貸款風險的識別中,對關聯交易關注得較少;在客戶信用評級過程中,信用評分模型、違約概率模型尚未建立和應用;風險管理傳導機制也有待建立和應用;第三,貸款核查制度執行不嚴。目前農村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管理尚處于粗放經營的管理層次,缺乏一套與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約束機制。在實際工作中,只注重貸款的調查和審查,疏忽貸后跟蹤檢查。
(三)發展目標和考核制度不合理
一些農商行設定的發展目標不合理,或者制定的經營計劃不能很好的兼顧長短期利益。如果商業銀行一味追求年度業績、追求高增長,將導致基層支行壓力過大從而引發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和不正當的市場競爭,加大經營風險,損害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由此,為實現發展目標而制定的績效考核制度也不盡合理。
(四)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農商行在我國成立的時間并不長,各項信貸信息系統化程度較低,已開發的信貸系統又主要滿足于信息統計和報表管理,缺少信貸全流程管理,使得上述信息傳遞速度緩慢,不利于對其進行風險控制;而且,尚未實現扁平化管理的農商行,借款人的重大風險信息需要經支行的公司部和風險部、支行領導、總行的相關業務部門和風險部、總行資產部層層傳遞和討論才能做出應對措施,信息傳遞鏈條冗長,并且信息傳遞逐級衰減,不利于信息的傳遞與溝通,經常會發生錯過處置的最佳時機的情況。
二、改進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工作人員對信貸管理的認識及其行為規范
在農商行進行信貸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信貸管理工作的認識、對信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以及其工作中的行為等都對信貸安全管理工作的進行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所以銀行應該重視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內容的普及,注重對其進行相應的信貸安全管理意識的培養和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
(二)建立健全信貸管理制度
首先,應具備一支品行良好、開拓進取、業務精良的管理團隊,否則,整個隊伍處于散漫狀態,缺乏向心力和戰斗力,操作上不規范,隨意性大,不利于風險的有效控制;其次,應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切實防范信貸風險。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較為復雜,既有政策原因,又有社會因素,但主要還是內部管理上的問題。要提高農村商業銀行貸款的風險防范能力,就需要不斷強化信貸、財會等部門之間的崗位制衡,完善信貸操作規程,把信貸風險控制在萌芽中;最后,還要根據業務的發展變化不斷完善內控制度,在確保國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規得以貫徹落實的情況下,建立健全信貸管理體系與稽核監督協調運轉的內控制度,完善“貸前,貸中,貸后”監管,抑制內部違規行為。
(三)加強監管力度 鼓勵差異化發展
2017年11月17日,中國銀監會江蘇監管局就江蘇啟東農村商業銀行開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進行了批復,蘇銀監復248號批復文件于17日下達,文件中提到,江蘇啟東農村商業銀行在開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監督管理辦法》等制度的有關規定,嚴格履行相應備案登記程序,對各類可能產生的信貸管理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同時,還說到,江蘇啟東農村商業銀行應及時向中國銀監會江蘇監管局以及南通銀監分局報告業務開辦情況以及業務開辦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和風險問題。這一批復文件的下達也說明我國銀監會方面已經對農村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信貸管理風險問題引起了重視,希望其能夠對農商行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進行適當的指導和調整,及時對農商行的年度經營計劃和績效考評制度進行了解和掌握,健全監管機制。所以,監管部門應對銀行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進行適當指導,及時了解銀行年度經營計劃和績效考評制度,對存在不合理情況應及時予以糾正。從而促進各商業銀行從長遠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堅持以風險為本,根據戰略發展目標和外部經營環境,科學合理設定經營計劃,鼓勵各銀行在定位、服務、競爭能力等方面發展各自特色,避免以規模論英雄的同質化競爭。
(四)完善信息化建設
農商行在進行信貸管理過程中,還應該加強銀行內系統的數據挖掘能力,使系統能夠自動計算相關數據進行風險識別和提示;同時,加強本行的信息系統建設,將貸款的用途檢查、資金流檢查、物流檢查、風險預警、制定和落實風險控制措施等貸后管理過程及結果融入信貸系統,使信貸信息完整展現,縮短信息傳遞鏈條,提高銀行管理和控制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貸業務作為農村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其業務經營的好壞不僅關系到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將影響到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們要以主動促發展,確立與現代化商業銀行相適應的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和經營模式,防范和化解可能存在的各種信貸管理風險,實現農村商業銀行穩步拓展、跨越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華.改進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2(03):20-21.
[2]于天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探討[J].當代經濟,2016(23):10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