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階段,由于小學教師不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文章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思考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原因,思考在小學教育階段對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制定可行性的策略幫助教師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方法
一、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存在的問題
1.單一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板書的形式讓學生對板書的內容進行學習,尤其是數學教師。一般來說,數學教師給人一種嚴肅、正經的形象,對教學的內容也是按部就班,只是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但沒有通過創新的思想改變古板的教學模式,就無法讓學生在學習中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由于運用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限制了他們在學習上的思維邏輯,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2.課后習題過多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思維水平還達不到要求,因此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鍛煉和培養。但是在現階段,很多教師都只注重學生最終的成績和完成教學目標,因此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方式就是布置大量課后作業,實行“題海戰術”。這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有的學生為了應付繁重的作業就會選擇抄襲他人的作業,這樣一來更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3.小學生的天性好玩
由于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他們還很活潑好動,因此在學習中缺少定性,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干擾,難以將專注力保持在學習上。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方法
1.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我國的教育方式還是傾向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一貫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是扮演傾聽者的身份,這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在未來的教育中要深刻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充分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發言,通過不斷的舉例提升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體積時,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在四個角分別減去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按照虛線折成一個盒子,然后向學生提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仔細觀察、思考,真正去理解知識。
2.轉變教學思維,提升教學實效性
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就要尋求創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主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學習“商的近似值”時,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循環小數,教師可讓學生先進行40÷60的計算,讓學生自己思考去發現循環的規律,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3.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興趣
教師主要的職責就是傳授知識,更新教學理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合理安排和規劃教學內容,從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出發,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在數學的學習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感受數學。例如,在教學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真正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用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學校應該把教書育人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當作主要教育目標,而不是一味關注學生的最終成績。在小學課堂中,教師要對積極思考的學生提出鼓勵和表揚。在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時,可以鼓勵學生多思考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對能夠思考出多種解題思路的學生進行獎勵,以此鼓勵學生獨立探索的新知識。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造成了他們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點。因此,如果想要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要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小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提高其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豐化清.淺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J].現代交際,2016(6):204.
[2]魏東燕.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才智,2016(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