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郝天石

其實眼下這道坎并不難邁過,不過是損失些時間和財力,難的是今后的發展。都說物流快遞業低端,其實這些企業的總部和大型分撥處理中心的轉型升級很快,真正的短板在末端,但在現有的加盟體制下,想提升末端形象、改善營業環境,都需要資金投入,而全行業持續多年的價格戰使得基層網點的財力很難實現。
反觀發達國家,U P S、D H L這些世界級的物流巨頭都為直營模式,從總部到末端網點均自行進行標準化建設,雖然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但服務價格也會分為不同的檔次。比如巨頭U P S將一本書從美國東海岸寄到西海岸,時效三天費用為4 0美元左右,但如果選擇次日早上送達,費用則為110美元左右。
其實國內同行也可以考慮建立多層次的定價機制,按照不同時效和距離定價,同時利用價格杠桿,調節淡旺季業務量。而且類似北京這樣土地資源緊缺的大城市,要滿足每一個網點的用地需求也是有困難的,是否考慮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實行共享倉儲配送,以打破企業之間的局限攜手合作實現共贏。
當然,一個運作高效、形象和服務與城市相匹配的現代物流業,單靠企業本身的努力遠遠不夠,還需要城市的管理者提供與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務,因此相關部門也應及早出臺統一的規范標準,引導全行業實現規范化建設。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