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要給學齡兒童家長的“煩心事”做個排名,陪孩子寫作業絕對名列前茅,甚至有家長提到這事兒就有種生無可戀的感覺,但這又是許多家長日常的“必修課”。前陣子,“陪孩子寫作業,家長做了三個支架”的文章在朋友圈火了,引發熱烈討論。孩子寫作業怎么就那么難?陪孩子寫作業就不能“和諧”一點嗎?
家長“氣出病”,源于“不合理信念”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付瑤說:一些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陪進了醫院,源于家長內在的“不合理信念”:比如認為題目如此簡單,孩子應該會;題目講了一遍,孩子應該會;孩子回家就應該主動完成作業等等。其實由于孩子的年齡原因,他的邏輯思維能力、認知水平以及自制力都遠遠低于成人,因此在作業中有不會,想不明白的情況很正常,回家第一件事就想著玩也很普遍。作為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視角結合孩子的年齡,按照他的生理發展階段來衡量,情緒就會平緩很多。
另外因為社會競爭力逐漸加大,好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允許孩子有一點瑕疵,過多的關注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陪伴滋養的過程。比如說,看到孩子這道題寫的不對,馬上就會跳出來說讓孩子立即改正;見不得孩子犯一點點錯,在一旁不斷地嘮叨責罵。雖說做父母的陪孩子寫作業,也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有個好成績,將來有個好出息。但陪寫作業也要方法和技巧,否則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想要“陪”好,需要講究方法
很多家長提出質疑,真的有必要陪孩子寫作業嗎?又怎么陪才能陪好呢?付瑤說:家長陪著寫作業是有必要的,這所說陪著不是狹義的坐在孩子旁邊督促,而是一個廣義的陪伴。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專注的學習區域,孩子寫作業的同時不在一旁做聽音樂、看電視等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更不能一邊玩手機一邊督促孩子學習。
其次,陪伴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寫作業的習慣。1.幫孩子認識到寫作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安排放學回家后開始寫作業的時間。2.感受孩子寫作業的節奏,陪伴鼓勵孩子合理科學的分配每科作業所用的時間。3.教會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陪伴孩子掌握復習、預習的方法。
付瑤表示,家長對孩子寫作業的陪伴程度最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因人而異。在不同階段陪伴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家庭氛圍的營造是一個長久需要堅持的事,而為了幫孩子養成寫作業的良好習慣,在低年級階段,家長需要更多的精力。在現實中,很多家長都困惑于孩子寫作業拖沓,注意力不集中、回家不及時完成作業等,其實很多時候源于這些孩子根本就不清楚如何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作業。因此在低年級陪伴孩子,主要是教會孩子科學做作業的方法,隨著習慣的養成,最終寫作業就變成了孩子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
教育孩子是個用心的技術活,正確的陪伴方式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還會有效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有了接納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家長在這方面的困惑也就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