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
摘 要: 本文針對當前學生“怕寫”“難寫”“寫不好”作文的現象,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際情況,從寫前“以說引寫”和寫后“以說評寫”兩方面分析“說”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以“說”激發學生“寫”的興趣;以“說”引發學生思考,找到可“寫”的內容;以“說”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以此論述“以說促寫”的有效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說 寫 作文教學
引言
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習作教學的最終目標。《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言素養的綜合體現。”小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發展起來了,寫作能力自然就強,內在言語的發展與其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能力、已有知識經驗相關聯。很多語文教師習作教學以閱讀為主。其實,說與寫相輔相成。在表達能力中,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升華[1]。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說”的能力,上好作文課,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原因一是平時不觀察,覺得沒有什么可寫。學生怕習作,這和學生生活不夠充實豐富有關,平時對周圍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觀察,不大動腦筋去想。二是教師只有形式和技能的指導,素材的指導沒有。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寫用的時間多,接著讓學生寫一篇篇作文。怎樣把學生的視覺指向身邊的生活和社會,教師不作指導,就沒有生活體驗。多數學生不喜歡寫或害怕寫老師命題的習作,卻能輕松寫好一篇日記。學生沒有了習作興趣,更不會主動寫自己不喜歡的內容。三是題材沒有創新。現如今的習作教學,老師只注重習作內容的思想性。一些學生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仿寫、抄襲不斷,成了“千篇一律”的作文,沒能寫出有自己特色、有創新題材的文章。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要求,暴露出諸多弊端。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興利除弊,開拓創新,多層面進行作文教學改革。一些語文教師認為,忽視說寫結合是造成中小學生作文成績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大膽嘗試在作文教學中采取說寫結合的作文教學策略,以說促進寫的質量的提高,有效提高作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以說促寫”作文教學策略
1.談“說”的重要性。
“說”很重要。正如斯大林所說:“不論人的頭腦中會產生什么樣的思想,以及這些思想在什么時候產生,它們只有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在語言的術語和詞句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和存在。”這說明了思維和語言的關系。人們的思想交流、社會交際等活動都需要語言,其中“說”占有很大的比例。
“說”和聽、讀、寫密切相關,口頭表達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聽讀寫能力的強弱。有人提出,改革語文教學確立以說為主的指導思想,有一定的道理。要想說得好,必須聽得明、讀得懂,在具備廣闊智力背景和豐富語言信息的基礎上,說才能有內容、有針對性。口頭表達能力強的人,往往文章寫得不錯,因為“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說”的內容落在紙上。臺灣女作家陳平(三毛)的文章寫得好,她的口才比文筆更好,她說故事的本領堪稱一絕。會讀書的未必會寫作,會講話的大半能提筆成章,確乎是常見的事實[2]。
2.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密切聯系。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語文?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其中“口頭語言”是指語言、對話、交談;“書面語言”是指文字、文章、文學。二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聽的是說的,看的是寫的。聽與說要求速度快,基本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看和寫就需認真思考、再三斟酌。寫是說的提升,照理更要注重說,最低要求也要擺在同等位置。但現實中還是只“重寫輕說”。雖然說話是人與生俱來的,人們不會探究,卻花大量時間探究閱讀寫作。信息爆炸時代,自從有了錄音、錄像、各種通信設備,人們的交流不僅靠一紙書文,想說的話可以傳到任何地方,甚至變成電子文檔保存永久[3]。由此我們可以認為:語文課即語言課,它是一門關于祖國母語教學的課程。所有語文學習都是以掌握及運用語言為出發點與歸宿的,換言之,語文教育的一切行為都必須以語言的感受、理解和運用為表征。輕視這一點無疑會造成語文教學的失落。
3.說寫結合是一種值得推廣的作文教學模式。
不少有經驗的語文教師認為,作文教學要循序漸進,作文教學應遵循從說到寫的程序,做到說寫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展。先會說才會寫,人類的祖先是由講話發展到后來的書寫,說的能力肯定優于寫的能力,堅持先說后寫,學生以已有的口語轉化為書面語的表達,寫起來就容易多了[4]。為了打好學生作文的基礎,老師一定要注重先讓學生說才讓他寫,指導學生說好。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說寫結合的作文教學策略,通過先說后寫的作文策略促進寫的質量的提高;通過先寫后說的作文策略促進說的水平的提高。以說帶寫、以說促寫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作文教學模式。
4.說寫結合效果顯著。
從古到今,人類就做到了先說后寫。翻閱諸子百家的作品,也能聞到其說的口氣,他們愛云游四方到處講學,之后的記錄就是說的復制,有的文章就是說的復件,如《論語》及《孟子》部分;老百姓的口頭文化匯集成了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用樂曲歌唱出來的唐詩、宋詞、元曲;老百姓的說書誕生了名著《水滸傳》《西游記》。“到現代、當代,也不乏說出來的文章,聞一多拍案而起,用鏗鏘激越的聲音,讓后逝者目睹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講》”[1]。
“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作文就是將所說的、所想的話寫出來。
三、“以說促寫”作文教學的具體做法
1.寫作前,以“說”引“寫”。endprint
(1)以“說”激發學生說寫的原動力。
語文教師激發學生說寫的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首要任務,要及時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由無話可說、無話可寫變成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這可以讓學生從感興趣的事、物說起、寫起。
如農村學校里有許多游戲:丟手絹、丟沙包、跳房、玩彈玻璃球、跳長繩、跳房等,我們應當先讓他們親身體驗,孩子們在游戲中玩得很開心,童真爛漫。然后,讓學生嘗試寫作,在寫作之前先在班上進行口語交際,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并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觀察是寫好文章的前提,文章是源于生活的,讓學生平時多留心身邊的人、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作文素材。有一次讓學生寫《可愛的學校》,寫之前,我先帶領學生到校園參觀有什么是“可愛的”,然后讓學生將看到的說一說,再完成習作。其中一位學生在作文里寫道“我們的學校風景優美,而運動場就是同學們的一片快樂的天地,同學們在這里活動、游戲、打球,這里總有大家的笑聲,有時還有歡呼聲”,就讓你感受到學生眼中學校的可愛。
(2)以“說”讓學生找到可寫之材。
小學語文教科書在對學生口語表達進行系統性訓練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內容廣泛。人們的交流是在特定的場合表現出來的,那么訓練學生的口語也要有“特定的語境”。口語交際課上,教師要布置出生活當中的情景,讓學生有說的欲望,并要求話語要生動才能打動人心,如一次話題是“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的口語交際課,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的生日是怎樣過的?開心嗎?(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你想把生日過得更有意義嗎?今節課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接著,揭示話題:小明的生日快到了,爸爸、媽媽問小明打算怎么過,小明想了想,說:“我想請幾個同學來吃飯。”然后我要求同學們圍繞“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先在小組內發言,認為好的說說好在哪里,認為不好的,說出不好的理由。學生經老師這么一說,興致立刻來了,一下子自由組合圍在一起議論開了。后來,有的學生在作文里寫道:“我生日的時候想和爸爸媽媽過,讓他們帶我去游樂園玩一整天,因為爸爸媽媽還從來沒帶我去過游樂園呢。”這是孩子的一個愿望,但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是難得的:爸爸媽媽出外打工,一年才回家一兩次,也沒在家呆幾天。最讓人感動的是,一個孩子寫道:“我每次在電視上看到有人過生日,總有一個大大的蛋糕時,心里想要是我能吃上一塊多好呀!我知道那是城里人才有的,對于有幾個孩子的我們家來說是不可能有的。今年我過生日時終于吃上了蛋糕,那是媽媽用蛋糕粉蒸的。雖然沒有電視上那樣好看、那樣美味,但是我吃得很香,因為那是我的生日蛋糕。媽媽,謝謝你!這是我最開心的一個生日。”多純真的語言,生日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蛋糕……
口語交際課可以進行情境表演,如“購物講價”口語交際課,可以將教室布置成“商場”,擺好桌椅,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銷售,另一組購物。一輪結束后交換進行。模擬過程中創造自由交談的環境,可以購,也可以不購。由于貼近學生生活,“講價”氣氛熱烈、活潑、有趣。當中,我提醒學生注意:在購物講價過程中要文明禮貌,不亂還價,不漫罵賣主,不毀壞商品。這樣,無形中指導學生平時與人交流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思想要健康。學生不但學會了講價,還懂得了選擇自己滿意的東西,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樣,學生說得好,自然就寫得好,口語交際課后可組織學生寫《記一次口語交際課》《記一次辯論比賽》等相應習作。
在每次習作教學中,先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語文教師指導寫《童年趣事》一文時,在指導學生審題立意后,設計了不同的問題,步步引導學生說童年、說趣事,尤其指導學生要突出“趣”字。有一個學生說:“去年寒假,有一天,做完作業覺得沒什么事干,就叫來幾個小伙伴,到村前已經收割的稻田里玩捉迷藏……捉呀,藏呀,有的人用稻草偽裝起來,有的人躲在田埂背。不要出聲,找到了,小明被發現了,他心急現身,不料褲子被什么東西劃破了一個大大的口子,我們幾個看著他那褲子不像褲子、裙子不像裙子的爛褲,笑得前俯后仰,小林笑得在地上直打滾。”學生說得有聲有色的,不乏條理清楚,接下來的寫就會按著這個順序信手拈來。語文教師要更好地上好習作課,就要把口語交際課作為重頭戲。
(3)以“說”拓寬習作思路。
教師要讓學生寫什么,習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就要求學生平時做生活的有心人,習作時就“胸有成竹”了。習作課時,指導學生怎樣將平凡小事變成典型作文。在“說”的環節先讓學生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里說,然后集體點評,教師小結時要教會學生怎樣變成書面語言才能打動人心。如:一個學生回憶了生活中與小動物的親密關系,在《“調皮大王”》一文中寫道:“星期六,我正在玩皮球,小貓看見了,‘喵喵地叫著,好像在乞求我把皮球讓給它玩。我故意不給它,它好像發怒了,一把沖過來把皮球搶走了。我看著它旁若無人地玩著,又好氣又好笑,就跑過去搶。可我哪是它的‘對手,它四肢靈活得驚人,一下子‘踢著皮球到別處去了。”讓學生評價習作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加上教師的寫作技法指導,學生就知道寫什么了。但在具體做法上,部分教師常常借助所謂的范文,講解的是死板的寫作技巧與寫作特點,少有深入孩子的心里和生活中。脫離孩子心靈的表達,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因而在具體指導上,在句子復雜化的練習上,不少教師把握得不好,無疑使孩子的想象失去擴張的機會[5]。這就是指導學生說題材,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作文教學中,還需要指導學生說構思,學會提煉中心。寫之前,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列寫作提綱。寫作提綱也可以先說后寫,教給學生如何根據習作要求安排材料,小組里說,全班里說,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然后按一定寫作順序列出提綱,學生按著這個思路寫就不會偏題跑題。
語文課教學中,為了滲透習作教學,教師還組織學生開展“每課一說”,課前花上三五分鐘講,一人輪一節課。學生想講什么就講什么。可以介紹自己,題目為《我真棒》;說趣事、樂事;說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說家庭、親人、好友等。一學期下來,我發覺學生變得會說,大膽說,說得有條有理,越說越想說。endprint
教師還可以從其他角度訓練學生說的能力,進行說的指導,如:利用插圖進行說話訓練;利用電視動畫培養說話能力;通過朗讀、討論,提高表達能力;閱讀教學中滲透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訓練。多渠道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就是拓寬學生習作思路。
日積月累,學生天天這樣練習,能說好就能寫得好,習作能力就不知不覺地提高了。
2.寫后,以“說”評“寫”。
學生習作后,讓其把它說出來,師生共同評價,肯定好的,指出不足的,提升說的意義。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作文教學要求寫演講稿的,先讓學生圍繞單元主題寫好稿,然后進行演講,學生說后,教師進行點評,學生評價交流,就能根據評價進一步進行修改講稿,從而完善寫作。
學生先寫后說,還要注意說出真感情。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文學創作的“根”,根蓄之愈深,樹的枝葉才會繁茂。蒲松齡自稱《聊齋志異》是“孤憤之書”;魯迅先生有感于辛亥革命的失敗而作了《狂人日記》……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6]。所以,學生的習作寫好了,還要指導其說出真感情,從而打動讀者、打動聽眾。說的時候,不要只注意說話的內容,還要配合身體語言,如姿勢、表情等,注意語氣語調。寫后的說,不僅使表達變得有條理了,結構也嚴謹了,還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
作文教學不僅要訓練學生會寫文章,還要訓練學生會改文章。“文章不厭百回改”,教會學生如何修改習作也是有技巧的。教師批閱學生習作時,找出幾篇大多數學生都存在同樣問題的作文,集體評改;可以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教師示范引路,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與學生面對面地修改;學習小組內相互評改。相互評改過程中,學生又一次“先說后寫”,不僅習作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也提高了。
3,“以說促寫”作文教學的反饋與評價。
在作文教學中采取說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學生說和寫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一次,筆者聽了珠海市香洲區第十小學的謝獻明校長的一節作文課:續寫故事《小白羊和小黑羊》。謝校長就在“說”的指導上下了不少功夫:如補充對話時,指導學生想象兩只羊說話時的表情和語氣,該用什么詞語形容,還通過師生表演對話加深印象;思考故事結局時,由于老師引導得法,學生想出了出人意料的結尾。有的學生說小白羊和小黑羊互相謙讓,它們順利過了河;有的學生說小白羊和小黑羊互不相讓,并在橋上爭執起來,雙雙摔下了河;還有的學生說小白羊和小黑羊掉進河里后,路過的一頭水牛救起了它們,還教育它們要禮讓。多豐富的想象。這樣的課例,就是肯定了“以說促寫”是一種很好的作文教學策略。
講究作文評價藝術,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僅是教師在學生作文本上的幾句評語,而是讓學生在評價中學到方法,能隨說隨寫。評價途徑很多,一要重視習作態度的評價,學生對習作有了端正的態度,習作興致自然就有了,寫批語時要發現學生的好詞佳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二要注重啟發性評價,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籠統、抽象的評價,學生一知半解,對學生的具體幫助不大。為了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提高習作水平,我們可以這樣評價:針對作文內容的評價,針對作文習慣的評價,針對作文方法的評價,針對情感態度的評價及針對合作評改的評價等。作文評價方式也要多元化,可由原來單一的分數變成星級、圈點、讀后感等多種方式。制定星級評價表是很受歡迎的方式,教師可以在級組集體備課時共同討論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學生也可一一對照表中內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習作。這樣以評促寫,以改促文,真正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習作興趣及習作能力。
先說后寫,學生愛說、樂說,自然就愛寫、善寫。以說促寫,說寫結合,使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都得以提高,能讓學生張口能說,提筆能寫[7]。所以,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在“說”上做文章,以說促寫,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結語
通過研究得出,“以說促寫”作文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它能有效解決教師不知道怎樣教作文和學生不知道怎樣寫作文的問題。語文教師應增強學生說寫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希望廣大語文教師重視作文教學,探討更多更實踐的教學策略,有效推進語文新課程教學。
參考文獻:
[1]陳麗茵.以說促寫提高表達能力[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11):65-66.
[2]吳昌順.語文能力培養趣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30-32.
[3]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67-169.
[4]袁微子.小學語文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10.
[5]禮明.六歲的孩子能寫什么——外甥作文記[J].師道,2009(7、8):82-83.
[6]林燕慧.作文教學要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J].廣東教育,1998(7、8):68.
[7]蔡俊杰.說寫結合以說促寫[J].廣東教育教研,2009(6):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