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僑月
摘 要:從總體上看,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的地位及作用在人事管理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的發展與人事管理的要求差距還較大。針對人事統計水平較低、統計數據可信度不高和信息化程度偏低等問題,需要提高人事統計工作的認識,構建科學完善的人事統計指標體系,提高統計人員素質,提高統計水平和資源共享。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問題;應對
隨著高職院校人事制度的不斷改革與深化,人事統計工作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統計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工作要求也會越來越嚴格。只有切實把高職院校人事工作做好做實,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現人事統計工作的現代化與科學化,促進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有序化,最終在人事制度管理工作中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一、人事統計在高職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人事統計可以反映高職院校人事管理方面的信息
人事統計工作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對大量人員基本信息的調查、統計、整理和分析,形成詳實、科學、具有時效性的統計信息。人事統計工作是高職院校人事管理部門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它是用具體的數據,準確、全面、及時地反映高職院校的基本情況,例如高職院校內部的機構改革、調整、人員規模、人員變動、師資隊伍儲備、教職工的專業技術構成和年齡結構等,從而為高職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和用人計劃、崗位設置等相關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二)人事統計為高職院校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對教師的構成情況定期進行統計,實時進行監督,通過分析不同時期教師總數、教師結構、工資水平的增減變化情況,積極地提出建議方案,可以更好地了解本校或本單位的人員需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科學地預測未來發展狀態,以便在人才引進方面制定一個長遠的規劃。同時,通過對教職工績效工資的變動情況、各類津貼的考核管理情況進行實時監督,研究績效工資改革對教職工工作效率的影響情況,有利于評估現有績效管理制度,包括對薪酬和績效工資改革前后的人員變動情況進行比較,也可以通過分析發現學校實施績效后人員的工作動向和高職院校組織結構、管理效能等的變化,為今后不斷改革和完善相關績效管理制度提供現實依據。
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事統計水平較低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進行機構改革,各個部門精簡裁員,人事管理部門更不例外,這樣導致許多人事統計工作人員經常是身兼數職,專職的統計人員很少。另外,大多數高職院校人事統計人員并非是統計專業,也沒有參加過統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統計工作的培訓,缺乏統計專業知識,更缺少對統計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加上平時極少對人事統計提出針對性的分析,往往匆匆忙忙應付了事,直接影響了統計工作的質量。長此以往,更談不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的統計分析和統計預測報告所需的數據。
(二)統計數據可信度不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頒布實施以來,強調準確的統計數據和科學統計方法,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法律保障。但事實上,個別高職院校為了達到上級撥款或減少支出,故意在統計數據上造假,任意編造教師和學生的數量比例,以擴大高職院校的規模。以勞動工資統計報表為例,一些單位只以編制內職工工資為基礎數據填報,而編外用工等工資福利支出并沒有被統計在內,導致統計報表中的數據與實際支出不相符。因此,高職院校的人事統計報表并不能準確地反映出統計報表填報的目的,其數據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三)統計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各單位對計算機的應用基本上停留在報表的處理階段,統計數據資料只能從數量上反映人員的狀態、規模,統計分析大多只是描述性的圖表和簡單的數據說明。由于統計人員在統計專業知識等方面的不足,使高職院校在人事統計數據的搜集、處理、分析等方面自動化水平較低,高職院校的人事統計工作效率比較低下,根本無法借助專業的統計工具對基礎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和分析,不能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分析挖掘,有效地開發和綜合利用人事統計信息,也不能形成科學合理的統計分析結論和可靠的預測、決策意見,為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提供參考。由于人事統計的深層次分析工作無法展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人事統計工作只是被動地應付上級主管部門分配的統計任務,不能有效發揮統計工作應該具有的更高層次的作用和職能。
三、高職院校勞資統計問題的根源分析
(一)缺乏準確的認識
一直以來,大家對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的理解總是片面的。如認為統計工作只是一些純粹的數據整理和統計,只是在做一些簡單的數字加減工作;再如統計工作不用一些高深的知識,只要按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即可;還有的認為人事統計工作也不能給高職院校帶來經濟上的利益,統計信息是一項可有可無的事情。以上的這幾種片面認識,人為地將人事統計與人事管理間的內在聯系割裂開來,結果必然是把人事統計與人事管理當成兩回事,甚至將二者加以對立,忽視了統計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因為上述觀念的存在,所以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沒有被擺在高職院校人事管理的重要的應有的位置。
(二)缺少對統計工作人財物的投人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尤為重要。而以信息為生命的統計工作,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中卻顯得相對滯后。高校統計工作因沒有足夠的經費投入,硬件難以更新,軟件難以購買,人員難以培訓,作為勞資統計,更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硬件、軟件、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這樣既無法提高統計工作效率,又無法保證統計工作的準確性、時效性,嚴重制約著統計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妨礙了統計信息功能的發揮。
(三)相關部門各自為政,重復性工作較多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高職院校的上級主管部門都相繼采用了相應的統計軟件對高職院校進行管理,例如人事主管部門推廣使用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編制管理部門使用的編制管理軟件、保險部門使用的社保系統醫療保險軟件、教育主管部門使用的專任教師資格證管理軟件、勞資部門使用工資數據庫對工資進行審批,財政主管部門使用的預算管理軟件,等等。但是,由于這些上級主管部門各自為政,在統計指標的篩選、統計口徑的界定、統計指標的解釋等方面不統一,造成不少統計內容都是重復填報,同時由于缺少共享平臺,數據格式、統計口徑不一致而無法共享,致使基層工作人員苦不堪言,工作效率不升反降。endprint
四、改善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的應對路徑
(一)提高人事統計工作的認識,完善人事統計崗位責任制
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涉及面較廣,人事數據、勞資數據和財務數據等各個方面都與人事統計工作密切相關。做好人事統計工作,一是要統一思想,提高對人事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人事統計工作列入日常的人事管理中來,實現人事統計與人事管理同步化;二是要明確工作職責,建立人事統計工作的崗位責任制,加強對統計人員業務能力的培養;三是要做好統計臺賬,廣泛收集相關統計指標的信息,為人事統計做好基礎性工作。
(二)構建科學完善的人事統計指標體系
鑒于目前高職院校的人事統計工作存在多部門重復統計,統計數據庫數量多、基礎信息交叉嚴重、指標口徑不一致等問題,要切實提高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效發揮人事統計工作在學校各方面管理的重要作用,需要構建一套相對全面、穩定、科學的人事統計指標體系。為此,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對現有各類數據庫進行總結和分析,構建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相關職能部門應依據工作需要,分別搭建子信息數據庫,通過授權的方式與總數據庫進行鏈接;各高職院校也應以同樣的方式,授權對本單位的數據進行搜集和整理,從而構建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校驗、相互促進的完整、統一、科學的指標體系,從而更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人事統計信息。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各項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人事統計工作同樣需要優秀的人力資源。各高職院校要設立一定數量的專門的統計工作崗位,按照專業技術崗位進行管理,預留出一定數量的高級稱職,為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提供晉升空間,這樣有利于穩定統計工作從業人員。應建立和完善針對人事統計工作人員的培訓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人事統計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及職業道德素養。加強對人事統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和培養,盡快使其掌握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必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熟練掌握各種統計方法和統計手段,切實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要把握人事統計工作和實際工作需要的對應關系,提高統計工作的實效。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統計水平和資源共享
搞好高職院校人事統計工作,首先必須加強統計信息的系統網絡規劃與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推行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用,尤其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進一步完善與提高人事數據信息庫,建立全校教職工信息管理系統,便于高職院校各部門及時收集和采用人事統計信息資料,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研究和開發高職院校人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同時,應該充分考慮將教務、科研、人事等管理系統相銜接,并研發出兼容性更高的軟件,從而達到高職院校人事統計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實現人事統計處理與管理的現代化、標準化,使統計數據更新、更快、更準確,更加方便地為學校領導與相關部門提供可共享的人事統計信息資料。
參考文獻:
[1]金鑫.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
[2]侯偉.高職學院人事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3.
[3]白楊.論統計工作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作用[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3):48-50.
[4]王玉潔.我國高校人事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分析[J].理論界,2015(01):148-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