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威 張昊 王澤秋(長春市九臺區第四中學 吉林 長春 130507)
在我國,足球運動在所有的競技體育項目中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然而事與愿違,隨著一系列國際足球賽事的失利,我國足球無論比賽成績還是國際排名都呈嚴重下滑趨勢,中國足球面臨著舉國輿論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抨擊。為中國足球創造一個良性的、可持續性發展的良好環境成為當前社會群眾和中國體管部門的熱點問題,所以青少年校園足球項目建設就應運而生,然而隨著具體活動的實施,一些存在的問題也就浮出了水面。
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需要較強技戰術水平的專業運動項目。在指導青少年進行此類項目的學習過程中,教練員自身的專業素養必不可少,不僅自身對足球的技術、戰術、動作要領等具有深刻的理解,還要具備“授人以漁”的教育水平。目前我國的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教練員隊伍的綜合素養明顯達到不了進行足球教學的相關要求。
首先,教練員應聘標準不一,成員組成混亂?,F階段我國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絕大多數由退役運動員、體育非足球專業畢業生兼職。雖然其自身足球素養能夠達到標準,但并未進行任何的教育學理念學習和深造,教育方式方法過于“自由發揮”,這樣的教練員并不具備對青少年進行足球方面傳道受業解惑的教育能力。其次,教育者的價值觀有待加強。目前中國的青少年足球教育已經嚴重偏離了項目立項的初衷,過于重視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側成績水平已經嚴重影響了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發展,使得球員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在綠茵場上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制約了我國足球整體發展的上限。第三,訓練方式方法嚴重失衡。目前我國基層的青少年體育教育還依然沿用超負荷運動的方式來提高青少年球員的運動水平,這在本質上屬于“拔苗助長”的典型案例,使得球員在成年后的職業生涯上升空間較窄??茖W的員工方式方法教學改革在青少年足球領域已經迫在眉睫,不然長此以往,中國廣大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必將逐步喪失對足球運動的熱情。
依照中國目前的足球教育形式來看,各個足球俱樂部都固步自封,在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教育和培養中彼此間都缺乏溝通。雖然現階段我國也舉辦了多項相關賽事用于青少年足球隊伍的鍛煉,但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確很少能夠像歐洲、南美洲等頂級聯賽一樣向本國自己的高端聯賽進行青年人員滲透和交流。久而久之,青少年的訓練水平無法轉換實踐,難以跟上頂級聯賽的發展步伐,而聯賽也難以得到“新鮮血液”進行吸收和代謝,逐漸就猶如一汪死水一樣難以向前發展。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在這種訓練與聯賽相分離的環境中,失去了進一步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的機會,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就會導致中國足球出現青黃不接的窘境,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實際水平參差不齊也會導致青訓隊的訓練受到阻礙,進而影響到本國聯賽的可持續性發展。
作為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基數的中國,多年以來難以出現一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足球運動員一直被足球業界所詬病。在世界范圍內看,足球已經成為了當今世界幾大頂尖影響力運動項目之一,然而我國由于國情發展限制,使得足球在中國境內的普及度還相對較低,全民足球普及意識較差,究其原因也是存在很多方面:
首先,政治體制下運動項目本身就失去其純粹的本性。讓一些非專業領域的政治人才來指導專業人才進行專項教育,這在根本上就是本末倒置,這就難以在專業角度進行足球運動的普及、發展和推廣。其次,近年來中國處于高速的經濟發展過程,然綜合國力還有待提高,相較于其他小型球類項目,足球對基礎設置建設要求較高,在高密度人口的空間范圍內,普及足球場地建設難度較大,這給全面足球普及在客觀上帶來了桎梏。
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最終的應還是落在比賽當中,而目前國內校園足球的賽事仍比較少,雖說有一些大型的賽事,開辦范圍也較廣,但是由于最后能參與到這些比賽中的隊伍仍是較少,所以賽事的缺乏,導致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的推廣與開展速度緩慢。
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目前對于校園足球的認可度仍存有偏差,認為孩子從事足球運動會耽誤其學習,影響學習成績。這不但是部分家長的認知,同時也有一些學校,乃至社會對于項目本身的認知也是如此,影響了對其的支持力度,這在無形中對于校園足球的開展形成了較大的障礙,影響與限制了學生階段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
自古名師出高徒,想要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接受到正確的、良好的、科學的教育就需要強化我國足球教練員的整體水平。首先,需要對非教育學專業畢業的教練員(如:退役足球運動員、體育專業畢業生等)進行再教育活動,使他們在接受先進訓練理念的同時,接受教學理念的傳導模式,不然“茶壺煮餃子”,自己會練不會教就難以事半功倍了。其次,制定科學的選拔機制和評比機制,使得教練員們的價值觀不再嚴重傾向足球運動員成績本身,而是注重球員綜合素質和隊伍自身建設全面提高,這樣才能夠為我國青少年足球事業培養出優秀的教練員來,進而提高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整體水平。
現代化運動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得傳統的以量變帶質變的訓練理念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綜合科學和信息化如此之強的現代社會,科學有效額訓練理念才是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的必經之路。
首先,教練員要注重青少年球員心理健康發展。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喜歡背道而馳,這種狀況下一味的強制性訓練只會加劇青少年的抵觸情緒,進而喪失了對足球運動項目本身的熱愛。有效的把握青少年心理波動,才能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科目。其次,結合科學的儀器來監測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質、體能、機體狀況,制定科學飲食,針對不動肌群利用科學制定專項訓練,保障青少年運動員在健康成長的前提下實現技術素質提升最大化。
政治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運動教育中,實踐是檢驗訓練成果的唯一途徑。
首先,職業足球隊伍的專項青少年足球學校的培訓教育要結合青少年足球訓練的成長階段適當向職業聯賽靠攏甚至是交流,給予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足夠的信心,為其訓練成果轉換提供更大的比賽空間。其次,非職業足球學校在培養和儲備青少年足球人才時要結合地域相關政策,多制定具有一定規模、一定水準、一定影響力的足球賽事,使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在此類比賽過程中逐步汲取經驗和轉化訓練成果,在實現成果轉換的過程中,也能夠給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帶來新鮮感、滿足感和自豪感,進而促進青少年足球運動項目的蓬勃發展。
加強對校園足球文化以及運動本身的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價值,對于學生的價值,并獲得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支持,從而促進學生的全貌發展,另外也通過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調整孩子的生活制度,培養孩子成為興趣全面發展的人才。另外,從多視角看待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不要直接將足球運動看作為影響學生學習的項目,將其是作為“敵人”,要辯證的看待這一項運動,同時,要看到科學規劃后,校園足球能帶給孩子多少益處。
校園足球的開展與推行,必要的場地設施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學校尤其一些基礎教育的中小學,在開展校園足球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是場地設施受限的影響,這也導致了很多想要開展校園足球運動的學校望而止步,所以,加大效應場地設施的投入,構建能夠滿足條件的場地設施,也是校園足球開展的一個重要基礎保障,多舉措融合提升校園體育場地設施環境,提升學生的可參與足球運動時機,是推進校園足球運動中,行之必做的事情。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開展青少年足球運動項目是必要的,但在青少年足球培訓初級階段,我國的青少年足球運動活動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我們青少年足球教育者必須審時度勢,加強自身素養、學習科學的先進訓練理念、完善教育平臺和訓賽機制,注重青少年綜合能力素質培養,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的國家才會真正的在未來足球領域發展中迎來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