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雯嫻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為了適應當前市場經濟,我國在稅制改革中提出“營改增”政策,該政策在各地進行試點之后,反應良好,使得稅制改革的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并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了強有力的推進作用。“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在給大多數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使得企業所面臨的挑戰隨之增加。與其他企業相比,由于增值稅的征收范圍擴大,建筑企業所面臨的機遇增多。“營改增”政策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影響頗深,所以建筑企業需要在挑戰之中找到突破口,有效應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找到企業規避風險的對策。本文試從以往財務稅收制度對建筑企業的影響進行闡述,簡要分析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政策;建筑業;機遇與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長達二十多年的增值稅與營業稅并存的局面被打破,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新政策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受到市場各企業的推崇。由于我國在稅務征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征稅的范圍卻很廣泛,營業稅和增值稅并存的局面會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賦稅壓力增加,導致企業由于重復征稅的問題而面臨更大的風險,嚴重影響了建筑企業的穩定發展。所以,“營改增”政策是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機遇,提出相應政策,為建筑企業的長久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以往稅制的不足之處
(一)重復征稅對企業造成稅收壓力
就以往稅收制度來說,建筑施工企業歸屬于營業稅征收范圍,但是建筑材料以及相關的建筑設備等卻歸于增值稅征收范圍,所以,企業在繳納了建筑材料以及相關設備的增值稅后,是不能與企業營業稅相互抵扣,從而造成了重復征稅的現象,只是企業的稅收壓力增大,不利于企業穩定發展。
(二)由于征稅差異導致不同企業間公平化難以實現
對于建筑企業而言,不同建筑企業之間雖然履行相同稅制,諸如加工企業和安裝企業都屬于增值稅征收范疇,但是繳納的稅費不均衡,使得不同企業間的公平化難以實現。
二、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為建筑業帶來的機遇
(一)減少重復征稅的現象,降低企業稅收壓力
建筑企業在工程實施的時候,已經繳納了從相關企業購進的原材料的增值稅,但是還要繳納屬于自身建筑行業應繳納的營業稅,這嚴重增加了建筑企業的稅收壓力。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建筑企業可以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對部分項目稅款進行發票抵扣,減少了重復征稅的現象,降低了建筑企業的稅負,能夠充分提高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增加自身穩定性。
(二)加快企業整體改革進程
營改增政策后我國實行以增值稅為主的稅收制度,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相應的稅款應該進行重新計算,企業可以借助這一機會對企業運作進行規劃整理,在加強企業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的同時,對財務收支的整體環節進行變革創新,間接促進相關部門的革新進程,完善企業自身管理機制,促進建筑企業整體的改革進程,使得企業發展順應市場潮流。
(三)促進企業內部穩定發展
我國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后,會減少建筑企業重復納稅的現象,降低企業稅負。同時企業內部還會根據相關政策進行變革創新,在處理稅制變更等問題時還會及時發現內部財務管理當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此外,企業員工及管理人員一心為了企業轉型,大大增加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有利于促進企業內部穩定發展。
三、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為建筑業帶來的挑戰
(一)為參建勞動工人工資的發放造成難度
建筑行業與其他企業不同,建筑工人大多來源于農村,目前我國城鎮化加劇,使得大量農民成為城市的基本勞動力。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的諸多環節都需要人力資源的投入,但是自從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致使參建工人工資無法直接申報,成為抵扣項目,這會嚴重影響工人工資的發放時間,導致企業在工人心中的可信度下降,會對企業造成人力資源短缺的風險,嚴重制約著企業的平穩發展。
(二)使得企業的財務制度落后,無法適應新的稅收制度
建筑企業在計算增值稅和營業稅時存在很大的區別,諸如增值稅的計算要求企業從財務支出與收入的具體環節逐一計算,而營業稅只需對匯總的財務數據進行計算,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使得建筑企業財務部門的相關制度不能滿足現有稅收制度的需求,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改進創新,這不僅使得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在使用當今政策,同樣也為企業適應營改增政策加大了難度。
(三)財務人員的相關技能不能滿足如今的稅收制度
上述提到,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計算方式存在明顯區別,計算步驟以及計算公式自然就會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稅收計算上所需要的設備和相關技術人員以及對相關流程的要求也存在諸多區別。因此,增值稅的稅收范圍加大之后,相關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稅制的需求,相關設備以及規章制度也需要重新改進完善。技術人員對增值稅的相關計算和業務了解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會導致企業的工作效率降低。
四、建筑業應對營改增政策帶來的挑戰的對策
(一)提前做好工人工資的申報審批工作
施工工人工資的按時發放是建筑施工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參建工人的工資不能被及時審批,導致工人對企業的信任度下降。因此,建筑企業應該針對國家政策,制定具體可能情況發生的應對工作,參建工人大多數是由企業下屬部門進行招收,工人來源較為零散,這嚴重阻礙了參建工人勞務費用的審批工作,不利于企業對此進行統一管理。建筑企業應該通過特定的專業部門從專業的勞務市場聘用工人,提前準備勞動工人的工資發票,為企業申報做好準備。
(二)改進并完善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
對于建筑企業而言,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增值稅的稅收范圍擴大以后,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已經被能在適用于當前政策。因此,企業應該針對增值稅制定新的計算流程,根據各個部門提供的采購發票以及對各部門生產運輸等環節的相關費用進行計算,得出建筑企業應繳納的稅款。與此同時。企業應該跟隨市場規律,對自身財務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創新,通過增加新的規章制度,保障相關發票在稅款抵扣過程的順利進行,完善自身財務管理機制,提高自身穩定性。
(三)加強對相關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財務人員的技術水平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相關財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稅制需求,因此,建筑企業應該加強對在崗人員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力度,幫助財務人員對增值稅進行了解,掌握增值稅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流程。與此同時,企業應該在相關設備上加大投資力度,對企業內部財務軟件進行更新換代,并對財務人員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保證相關業務的順利進行,提高財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充實企業的內部實力。
總而言之,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拓寬了增值稅的征收范圍,為建筑企業帶來了諸多機遇。建筑企業與其他企業不同,傳統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的局面造成了很多重復征稅的現象,增加了建筑企業的稅收壓力,并使得建筑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由于稅收不同而產生一定的不公平性。新政策的實施,減輕了企業重復交稅的壓力,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此外還促進了企業整體的革新進程,推動企業的平穩發展。建筑企業應該緊跟市場潮流,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加強對企業員工專業技能的培訓力度,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王素榮.增值稅轉型對上市公司財務影響程度研究[J].會計研究,2013(09).
[2]李林根.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稅務研究,2012(15).
[3]周萍.建筑業“營改增”幾個問題的初探[J].經營管理者,2015(09).
(作者單位:桂林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