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國民經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我國也成為世界經濟、政治一體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必須要培養出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專業人才,以滿足我國外貿經濟持續增長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如何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導向,并基于我國外貿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培養英語專業有思想、有能力的跨文化交際人才,成為了各院校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英語專業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1-0158-02
引言
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加快,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化是兩大必然趨勢,多哈回合陷入困境,經濟全球化趨勢遇到阻力?;谶@一背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有了很大的空間。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RTA(Regional Trade Agreement,區域貿易協定)的數量自進入21世紀以后,以平均每年10個甚至10個以上的速度增長[1]。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英語專業發展情況
我國是一個進口大國,同樣也是一個出口大國,在參與對外貿易活動時,必然會需要大量的有很高英語素養的人才。也就是說,外貿企業在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量增大的同時,對人才質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就目前情況來看,外貿企業的英語人才大多為本科生和大專生,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才非常少。這種現狀主要是由于外貿企業注重實踐性的性質決定的,即追求有能力的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專業人才,而并不將能力與文憑掛鉤,實現市場資源和人才資源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何雪蓮(2012)等對衢州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被調單位中將近一半的人表示所在企業缺少外貿人才,僅有不到一成的單位認為未來幾年內不需要引進英語外貿人才。同時,在需引進外貿人才的單位中,要求應聘者學歷為大專的占50%,本科學歷則占46.7%,而要求研究生學歷及以上的僅占3.3%,也印證了上文提到的外貿企業注重實踐操作性的特點。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
(一)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定位原則
為加強外貿導向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其商務實踐水平,使之成為能夠從事對外經貿、商務洽談等工作的綜合型人才,需要地方高等院校制定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英語人才的定位原則,從教學體系改革、教學評價模式轉變、教學內容設置等方面入手,培養出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非常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商務英語人才[2],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英語實踐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和包括職業素養在內的綜合素質能力。
英語專業人才建設要緊緊圍繞“英語”和“區域經濟發展”兩個主心骨,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以培養英語專業水平高、職業素養高、道德水平高的“三高”人才為目標,切實促進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
(二)學生要為自己負責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許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一方面,他們缺乏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了解,認為自己“學不會”;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本土文化”因素,對于“異己”的學習內容有排斥的心理。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對未來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深入地去了解英語長難句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因素,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三)進行合理的課程體系改革
學生知識的獲取主要來源于課堂,因此,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地方院校要建設科學、合理的、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的課程體系,把控好教育源頭的質量,這也是院校自身發展的不二法則。廣西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提出了“三個平臺”的課程體系改革模式,即從公共課程平臺,學科基礎課程平臺和專業課程平臺三方面為學生打好英語學習基礎、深化課程教學內容以及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3]。
高校除了通過開設英語文化課程外,還可設立科技英語、商業英語等選修課程,通過這兩種課程設置并舉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加大校企、校校合作力度,努力培養全方位人才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重在實踐。對于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更是要將其安排到一定的崗位上,在與外國經貿人員洽談的過程中學習、應用專業知識,在實踐中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強與地方企業的聯系,讓企業接受學校的實習生或者頂崗實習,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在企業實習英語人才的專業素養要有利于企業的生存,或者通過“訂單式”“工學結合”等方式培養發展定向的外貿人才。
不僅僅是校企之間,高校之間也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學校之間可以通過學科交流、開展英語專業教師研討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換式學習等方式,揚長補短,充分發揮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并實現資源互補,讓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獨立上崗的英語水平和較高的行業知識水平,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五)加強高等院校與地方的聯系,創造社會經濟價值
地方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科建設要主動、科學、合理地適應地區發展模式,根據以往就業崗位的需求情況分層次地培養人才,適時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每個院校形成其特有的教學特色和專業、甚至是對口行業優勢[4],在經濟上爭取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支持,為社會創造人才。地方政府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本土化,進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六)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高校應加大對英語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培養教師在不同行業的英語交流、應用能力,以適應不同就業導向的學生群體,或者通過外聘企業技術骨干的方式實現師資隊伍的多元化發展。
結語
對英語專業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重在實踐,即要求其在相關行業崗位上,利用自己的英語專業知識能力和行業知識儲備,與同行業外貿人員進行交流與商務洽談,在英語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進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貢獻一技之長。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相應教學階段合理、科學的安排[5],更要與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掛鉤,為社會培養更多英語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為地區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全毅.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及中國的對策[J].經濟學家,2015,(1):94-104.
[2] 何雪蓮.面向區域經濟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4):464-468.
[3] 覃曉琪,周柳琴.區域經濟環境下的創新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5):120-122.
[4] 凌曉靖.基于區域經濟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4):124-125.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13,(6):2-8.
[責任編輯 劉 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