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育
摘 要: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包括生活、學習、游戲、運動等環節,在這些環節與環節之間存在著空隙,這一空隙稱為過渡環節。過渡環節是連接兩個活動的中介,有時也被看成是自由活動或休息的時間。事實上,過渡環節不僅僅在于它的過渡作用,還在于它本身可以獨立地發揮積極的教育價值,更在于它可以同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其他的活動之間建立起積極的聯絡互動。通過一些小策略,對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過渡環節進行優化,以減少幼兒的消極等待。
關鍵詞:過渡環節;優化;主人
一、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過渡環節的現狀分析
(一)過渡環節幼兒“無事可做”——隱性浪費
用幾分鐘的時間盥洗、整理衣物,然后直接進入第一個集體教學活動。雖然在環節實施上不存在問題,但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在這幾分鐘的過渡環節過程中,并不能使所有幼兒馬上以很好的狀態進入下一環節,注意力也無法集中,造成一種隱性的浪費。
(二)過渡環節“放羊式”——存在隱患
如果每個教學活動后的過渡環節時常用生活活動來代替,有的幼兒喝水、解小便,而有的幼兒則在教室里追逐、打鬧,短時間的“放羊式”讓教室亂哄哄的,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二、利用多種方式優化過渡環節,讓幼兒成為過渡環節的主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與實施更是把過渡環節當作是獨特的、與生活環節一樣有著重大意義的資源,而不是作為一種需要加以消極避免的誤區。所以如何來減少過渡環節出現的種種不合理的現象,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提高保教質量,引導幼兒更快樂、更自主地成長,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思考。
(一)把權力交給孩子,讓孩子成為過渡環節的主人
1.自主選擇過渡內容
一周活動計劃貼墻上,幼兒自行安排活動。如餐后活動:一般餐后活動時間較長,在30分鐘左右,這么長的時間如何要孩子身心愉悅地度過呢?我們可以把事先商定好的活動內容張貼在墻上,讓吃飯快的孩子看著計劃表自行安排活動。午睡音樂響了,就開始整理,做睡前準備。
2.我是小老師
每個幼兒都渴望被老師充分關注、認可,以滿足其情感上的需要。過渡環節正好可以滿足幼兒的這個需求。老師可以在這個“彈性的空間”里,組織“我是小老師”的活動。
我是小老師——不僅讓我們的過渡環節不再是枯燥的等待,而且還鍛煉了幼兒的活動組織能力,讓他們了解了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當“小老師”這一角色也讓幼兒充滿了自豪感,他們回家總會很開心地告訴爸爸媽媽自己當了小老師。
3.提供環境支持
區角優化:
有些區域活動易拿易收,也是一個過渡環節中比較好操作的形式。老師可以根據前一個活動的量來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區角進行簡單的游戲,如果前一個活動是運動量比較大的,就引導孩子選擇相對安靜的活動。如書吧:提供幼兒感興趣的圖書,既滿足了他們的愿望,也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前一個活動比較安靜,則可以選擇相對活動量較大的活動。如科探角:提供一些小實驗,讓孩子動手動腦,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活動時教師盡量少干預,讓孩子漸漸地從上一個活動中過渡到下一個活動中。
(二)建構支架,讓教師成為過渡環節的推手
1.利用游戲優化,讓幼兒成為過渡環節的主人
我們可以利用民間游戲、手指游戲、等待性游戲優化。
很多游戲中有朗朗上口的兒歌,簡單的游戲規則,在短暫的時間內,能有效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而且過渡環節中的等待是不合理等待,而用一些具有等待性質的游戲,這個等待就變成合理的等待了。所以通過這一巧妙的“移花接木”技術,教師就將矛盾消除于無形之中。教室里少了跑來跑去的身影,多了幼兒游戲的畫面;少了大喊大叫、吵鬧的聲音,多了游戲中的歡聲笑語。
2.利用音樂優化,讓幼兒成為過渡環節的主人
音樂是幼兒的最愛,旋律優美或是經典的曲目都是幼兒喜歡的,在過渡環節,我們選擇一些幼兒喜歡的經典音樂或者放固定的常規性的音樂,或者放幼兒熟悉的會唱、會表演的音樂,讓幼兒聽,讓幼兒學習。
3.利用談話優化,讓幼兒成為過渡環節的主人
老師可以在這個“彈性的空間”里以個別或小群體的形式進行簡單聊天,同時幫孩子整理衣物,摸摸小臉蛋,拉拉小手,說些鼓勵的話,甚至給孩子一個擁抱等。這些肌膚親近的方式都能很好地表達你對孩子的重視和關愛,增進孩子對你的信賴和情感。
過渡環節雖小,卻是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連接紐帶,積極地看待和利用一日生活中的過渡環節,既能充分體現班級的特色,發揮好基本的教育作用,又能減少和消除幼兒消極等待的現象。
讓過渡環節成為師生積極交流、互動,充分發揮幼兒個性的過程,同時也讓這個過程巧妙、自然和諧,充滿樂趣!
參考文獻:
張凱波.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的研究[J].學期課程研究,2009(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