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純真
摘 要:游戲是幼兒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動,幼兒有權決定游戲中的一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展開、自由交流游戲的情節、內容等;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等。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幼兒游戲的主題、材料的選擇及游戲的進行都應由幼兒自己來確定,教師只需為幼兒自主地順利進行提供一些必要的準備和幫助,這樣幼兒才是自主游戲的真正主人。
關鍵詞:小班;自主性游戲;游戲價值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是指幼兒自主的、由幼兒自動發起的、以游戲本身為目的的游戲,如角色游戲、表演游戲、建構游戲等。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帶著興趣自主地、積極地作用于環境,動手動腦,創造和展開活動的整個動態。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幼兒就是在游戲的過程中成長和進步的。之前,幼兒在游戲時,常常是由我們老師來精心安排,幼兒被動地聽從調動和“游戲”,在教師看來,似乎是在組織游戲活動,而在幼兒的心里,卻只是在完成我們布置的任務,并不是進行游戲活動。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等,這需要我們放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一、根據需要,創設游戲主題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孩子所有的活動都依賴于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創造。”游戲主題的選擇要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而開設,需要教師細心地觀察,不斷地思考和聽取幼兒的心聲,讓幼兒對游戲主題感興趣,從而有效地推動游戲的發展。比如,班級組織幼兒用超輕泥制作冰淇淋時,幼兒就特別感興趣,制作各種各樣的冰淇淋。在區域活動的時候,美工區人數爆滿,每個人都在做冰淇淋,后來聯系自己的生活,制作杯子蛋糕、餅干等各式各樣的甜品。幼兒興趣濃厚,于是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兒主動提出要創設甜品店,并討論該如何開甜品店,有的幼兒負責賣甜品,有的幼兒在加工坊里制作甜品,幼兒在游戲中懂得分工合作。工作人員能主動招呼顧客,吸引大批顧客,店鋪門口排起長長的隊伍。
二、創設人物,解決游戲沖突
游戲中出現矛盾、糾紛要以幼兒的方式來解決。幼兒在游戲中經常出現各種問題或矛盾,有時自己不能很好地解決,會引發一些矛盾、爭吵,在幼兒不能解決的時候,有的會用比較暴力的方式解決,有的會懂得求助老師。于是利用餐前準備的時候跟小朋友討論還可以增加什么人物,男孩子提出要有警察,理由是警察可以抓壞人,維持秩序。在交談中發現幼兒很喜歡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戲,于是購買了兩頂警帽,并與幼兒討論警察的職責。要當警察沒有那么容易,要每天表現好的幼兒才能當警察,這個誘惑力太大了,有的幼兒會為了當警察讓自己表現得更好,比如吃飯很快、上課認真聽講等。當警察也不容易,警察要巡邏,捉小偷,發生矛盾要解決,還要幫助別人,不過還是阻止不了他們的熱情。在游戲中如果發生事情幼兒就懂得找警察解決,你們會看到警察總是很忙碌的樣子,但他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
三、豐富材料,豐富游戲內容
自主游戲材料的投放,并不是隨手擺放一些材料讓孩子去操作,而是投放前有思考,游戲中有觀察,游戲后有討論,反思后有調整,如此循序漸進、積累經驗,最終形成一個讓幼兒在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活動。在幼兒對材料關注和感興趣的過程中,他們還會增加產生問題、引發爭論、從而推動活動的進程。為了使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不減,也為了激發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游戲材料需要源源不斷地更新和替換,從而提升孩子們的游戲經驗。因此,我們經常鼓勵家長與我們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鞋盒、布、奶粉罐等,并將這些材料投放在各種不同的游戲區域,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東西可玩、可以創新,幼兒常常會因為新材料的投入而創造出新的游戲內容。在游戲的時候,會發現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找不到東西懂得尋找別的東西代替。比如:飲料店沒有吸管,他們懂得拿玩具塑料水管來代替;鞋盒疊在一起當桌子;自己用玩具拼個喇叭大聲叫賣“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從而吸引顧客上門。
四、細致觀察,保障游戲開展
教師只有觀察幼兒的游戲,才有可能發現他們游戲的興趣和需要,了解幼兒游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游戲,確定何時參與、介入游戲以及以什么方式參與游戲,做出有效的指導。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分析才能決定指導的對象和方式: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參與幼兒的游戲;哪些幼兒需要幫助,需要什么樣的幫助等。觀察可以是對游戲的全面觀察,也可以是有具體對象的重點觀察。小班幼兒喜歡獨自游戲、自由結伴游戲,他們不愿意成人過分地干預,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不需要或不喜歡和教師共同游戲。教師參與到游戲中,會使幼兒的游戲興趣大增。另外,小班幼兒受年齡及生活經驗的限制,游戲的玩法單一,教師的參與能使幼兒游戲內容更加豐富,情節更加深入。
五、交流共享,探討游戲問題
自由交流是幼兒對游戲的評價,是幼兒傳遞分享快樂的重要形式。這一環節中教師指導的關鍵在于引導幼兒自發進行交流,積極地表達情感,共解難題,共享快樂,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表現、交往和學習的機會。在游戲結束階段的自由交流中,我會上傳一些游戲時的照片到電腦,讓他們看一些游戲情況,比如店鋪的布置、排隊等待等行為,有針對性地引導讓幼兒觀察了解游戲時的情況。教師引導幼兒分析,此次游戲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讓幼兒自己討論、商量解決方法,并讓幼兒提出下次能夠玩得更好的辦法,讓每位幼兒都擁有交流權,為下一次游戲提供更多的經驗。交流分享環節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幼兒游戲的發展和進程,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我將繼續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發生的事,挖掘游戲中有價值的點作為講評分享的重點,讓幼兒從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滿足,從而進行模仿學習。
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體驗著游戲的快樂,體驗著自由感、興趣感、成功感,教師創設環境、提供材料適時適度地參與、介入游戲,指導幼兒自由交流、分享經驗,使幼兒的游戲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到幼兒獲得發展。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游戲的價值得到了體現,游戲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