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挺+
“云計算”是天上的云也會計算嗎?
“物聯網”是地上的動物也能聯網嗎?
“大數據”是不是很大很大,它是大過千億、萬億、萬萬億的一個數字嗎?
我想,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不算新的新詞匯,如果放在十年前,肯定會難倒好多人吧!
沒錯,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新時代,一個以信息化作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大趨勢的新時代。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帶來一個又一個新名詞,創造出一種又一種全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著人類經濟社會的變革和發展,也讓信息化時代朝著“智慧”的新時代而邁進。
就拿氣象觀測來說,當我們還隱約記得氣象觀測員們拿著玻璃溫度計人工測量溫度時,天氣雷達、氣象衛星、微波輻射計、超聲波測風儀等各種各樣的遙感遙測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早已使用“千里眼”“順風耳”的看家本領,洞悉了我們周圍一切的風云變幻。
智慧氣象觀測,是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傳統氣象觀測儀器、觀測方法等方面的深入應用。依托于氣象科學技術進步,氣象觀測系統逐漸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讓氣象觀測業務活動的全過程都充滿了“智慧”。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探知風雨雷電時所使用的“神器”,是一代代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智慧的結晶—一張覆蓋著海陸空甚至宇宙空間的神奇大網—綜合氣象觀測網。
在這張大網之中,既有我們身邊時常能夠見到,或者在“3·23”世界氣象日里說不定還有幸能夠進場參觀的地面氣象觀測站,又有常常作為城市地標建筑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站,還有翱翔在太空中時時刻刻為我們傳回地球大氣運行實況數據的高科技氣象衛星。當然,還包括隨時為我們的出行游玩提供貼心服務的交通氣象觀測站、旅游氣象觀測站,農業生產離不開的農業氣象觀測站,搭載在氣象飛機、商業航班甚至炫酷無人機上的各種高科技機載氣象觀測平臺,以及暢游在一望無際海洋里的船載或浮標氣象站等。
這些數量眾多、遍布于人類能夠企及的地球各個角落和宇宙空間里的氣象觀測設備,形成了對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息的蔚藍色神秘星球上,大氣圈、巖石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五大圈層的綜合、立體、智慧的觀測。

神話和傳說,承載了古代人類對自然界最原始的理解,也是文化與科學的萌芽狀態。從流傳至今的東西方神話故事里,我們還能夠依稀窺探到古人觀測自然和氣象要素的些許線索。比如,西方圣經故事里記載的連降40天大雨、洪災泛濫后的諾亞方舟,中國神話里的雷公電母、后羿射日……似乎全世界的古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將當時科學水平無法解釋的暴雨、雷電、干旱等自然現象,映射成一個個令人生畏的神話人物或故事。
中國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氣象大國,中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在技術、質量、數量等方面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其中,9顆“風云”系列氣象衛星,實現了極軌衛星和靜止衛星的業務化運行,是世界上極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包含200余部新一代天氣雷達的氣象雷達觀測網覆蓋神州大地,每6分鐘就能給天空中的云雨做一次全方位的掃描“體檢”。120多部新型探空雷達觀測網,每天2次與全球其他探空站同時釋放探空氣球,探測從地面到3萬多米高空范圍內的溫度、大氣壓力、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并將這些重要的觀測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共享和交換。70多個風廓線雷達觀測站連續獲取著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風速、風向等數據。
超過1萬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晝夜不停地獲取溫壓濕風、蒸發土壤、降水積冰等數十種氣象要素,區域級多要素自動氣象站更是多達5萬個以上。包含5個全球大氣本底站在內的數百個不同級別的大氣成分站、城市霧霾觀測站等,時時刻刻監視著溫室氣體、PM2.5、臭氧等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大氣信息。另外,農業、交通、旅游、海洋等各類氣象觀測站點,以及機載、船載、車載等氣象觀測儀器設備更是數以萬計、不勝枚舉。

物聯網有一個有趣的英文名,叫作“IoT”,手寫體的形象仿佛是一個聰明俏皮的小男孩,張著圓圓的小嘴巴,瞇縫起右邊的小眼睛,沖我們做著鬼臉。
可不要小看這個“IoT”,他的英文全稱叫作“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的物物相連有兩層意思:一是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Internet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其二,物聯網能夠延伸和擴展到物物之間進行通信和信息交換,蘊含著物物相息的哲學道理。
在氣象觀測領域,物聯網的神奇之處在于它能夠將遍布全國的綜合氣象觀測站網中所涵蓋的眾多不同類型的觀測站點、設備、儀器等,依照科學的規律相互串連起來,把以前看似相對獨立的單體或系統有機融合,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互聯互通,完成了從現實世界風云變幻到虛擬數字世界的完全映射,從而讓綜合觀測系統具備了感知、判斷、分析和自適應等能力,實現了比自動化、信息化更深層次的智慧化氣象觀測。
這就好像“IoT”這個聰明俏皮的小男孩,一邊邁著蹦跳的步伐,一邊用小手牽著細長的紅線,穿行游走在天氣雷達、自動氣象站、激光云高儀、微波輻射計這些板起面孔的“大伯伯”之間,微笑著把紅線塞進他們的手中,介紹他們認識自己的兩個玩伴—“大數據”和“智能化”,一同玩起“云計算”的小游戲,好讓這些嚴肅的“大伯伯”們,也跟快樂的小男孩們一起,展露出各自“智慧”的微笑。
(責任編輯/朱文超 ?美術編輯/胡美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