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3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零售商們正利用婦女節從“她經濟”中賺錢 中國的零售商們正在利用國際婦女節賺錢,通過提供優惠券、打折并將該節日稱為“女王節”或“女神節”等方式,吸引女性顧客為運動裝、化妝品和醫療服務打開荷包。
在全球其他地方,女性們正在舉行專題研討會、抗議和聚餐派對,以慶祝婦女權益運動并爭取更大程度的性別平等。但在中國,該節日早已被網上零售商的營銷攻勢所主導——該潮流已令婦女權益活動人士感到氣憤,她們希望將這一天重新當作在反性騷擾等問題上取得進展的契機。
國泰君安證券預測,以女性為目標的市場——即2007年由中國教育部公布的新詞匯“她經濟”——有望在2019年增至7000億美元。“如果你觀察商家正如何考慮其廣告支出和選擇產品,或許他們正認為70%至75%的(廣告)支出確實都需要直接針對女性,”中國市場研究集團駐上海主管本·凱文德如是說。阿里巴巴的報告稱,2017年中國女性的支出比2015年增加64%,其中大部分購物行為都來自京滬穗等大城市。但她們購買的商品并不僅限于化妝品和鞋。該公司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來購買“跑步全套裝備“的女性用戶比前一年增加了1389%,她們對拳擊手套的支出驟增75%。
此外,中國商家展開的營銷攻勢也不限于消費品。為吸引健康意識與日俱增的女性,今年該公司首次與私營醫院合作提供接種宮頸癌疫苗的服務。盡管女性對中國經濟越來越重要,但她們仍在商業等領域缺乏公平機遇。智聯招聘發布報告稱,中國女性整體收入低于男性22%。▲
(作者斯泰拉·丘(音)、克里斯蒂安·謝潑德,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