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文


12月9日,中國科協第二屆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經過三個月的激烈角逐,在經歷了初賽、復賽及全國總決賽后,在天津圓滿落下帷幕。最終經過精彩的擂臺之戰,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摘得桂冠,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和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巴潤礦業分公司分獲銀獎和銅獎。在此前舉行的項目展示和理論測試比賽中,來自中國石化、一汽轎車、大慶油田、廣西柳工等企業的16支代表隊獲得一等獎。
第二屆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及天津市科協承辦。大賽自今年9月啟動以來,全國共有1195支代表隊報名參賽,涉及機械、電子、材料、化工、石油、生物、交通、建筑、新能源等四十多個專業領域,各地區分賽之后,來自全國的150支代表隊450余人進入全國總決賽,本屆大賽的參賽選手和項目數量較之首屆都成倍增加。同時擂臺賽實現電視轉播,專家評審團隊也都聚集了國內創新方法研究領域造詣深厚的學者。12月7日和8日經過項目展示和理論考試,評選出一等獎16名,最終由前10名企業代表隊進入9日在天津電視臺舉行的電視擂臺賽。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宋軍,聞邦椿、劉人懷、顧國彪三位院士,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許振超,中國科協企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鄭浩峻,天津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姚建軍,創新方法研究會秘書長周元等嘉賓出席了27日舉行的金獎擂臺賽和頒獎典禮,并為獲獎選手和優秀組織單位頒獎。
本次創新方法大賽主要圍繞TRIZ等應用在企業一線的創新方法進行比拼,中國科協從2008年開始,充分發揮全國學會、地方科協、企業科協的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致力于以TRIZ理論為代表的創新方法在企業一線的推廣普及工作。10年來共培訓了企業科技人員超過30萬名,協助企業申請國家專利3000多項,獲得間接和直接效益超百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宋軍在致辭時說,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為廣大企業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創新理論、提升創新水平、碰撞創新思維、展示創新風采的大舞臺。去年首屆大賽就得到了熱烈響應,激發了企業一線科技人員創新爭先熱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打造了科協服務企業創新工作的新品牌。宋軍表示,第二屆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是全國各行業企業科技工作者比創新精神、比創新能力、比創新水平的大比武,也是科技工作者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創新實踐、弘揚工匠精神的一次盛會。中國科協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努力為科技工作者搭建釋放創新活力、促進人才發展的大平臺。各級科協組織以企業創新和企業科技工作者現實需求為出發點,在引領科技工作者投身創新創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