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近年來,中央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管服”舉措,極大地支持了一大批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淘汰落后產能、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優化服務等方面,讓實體經濟企業得到很多實惠。以江蘇省鹽城市為例,2017年實體經濟企業在用電、減稅、物流、融資等方面共計降低成本60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1%,新增納稅超億元企業14家。悅達集團2017年獲政府扶持資金1.86億元,這筆資金被用于研發和技術改造,更好地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
作為實體經濟企業的代表,我建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更多創新資源向實體經濟企業傾斜,促進實體經濟企業高質量發展。首先,更大力度調動實體經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下發《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極大調動了廣大企業家的積極性,現在關鍵要制定好實施細則,逐條落到實處。鹽城市近年來十分重視、尊重作出貢獻的企業家,以納稅為重要指標,在全市開展爭星評優活動,讓優秀企業家坐主席臺、給優秀企業家頒發獎牌,激發了更多有識之士投身實體經濟。同時要關心研發人員。建議國家適當降低研發科技工作者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外籍科研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簽證服務,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參與企業研發。
其次,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制造業企業只有注重科技研發,才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合資公司東風悅達起亞全力打造研發平臺,K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華騏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上市,與百度合作打造的國內合資品牌首款互聯網汽車新e代福瑞迪受到消費者青睞。2016年,國家科技部、農業部等部門支持悅達集團牽頭,5所高校、15個單位聯合建設悅達智能農裝公司智能園藝拖拉機研發平臺建設,該公司的產品“大棚王”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已達15%。
此外,還應更大力度地支持實體經濟企業智能化互聯網化改造,構建現代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邢曉婧)
環球時報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