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喜春+何延順
【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國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需要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論文從高職學校學生特點出發,調查并分析了當前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態度和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如何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業創新能力。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state has acceler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t is urgent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how to enhance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mprove thei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意識;創業創新能力
【Keywords】mass entrepreneurship; mas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中圖分類號】F713.50;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2-0117-02
1 引言
2014年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觀點,這一觀點的提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后續的落實過程中,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希望以創新創業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而創業創新需要具有科技知識的人才引領,大學生群體是科技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增強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鼓勵自主創業,不僅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49萬,2016年畢業生人數為756萬,大學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最高,而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大概是2.93%。在美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重高達20%至30%,由此可見我國在大學生創業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這個差距恰恰是國家發展的潛力。
2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
在“雙創”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想創業,但是目前創業的難度和創業的成功率并不是很理想,所以也會讓有些大學生雖有創業想法,但面對現實也會退縮。以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系2017屆畢業生為例,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80份,其中有50%的學生表示會考慮創業,而且在這些具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中,有過實習經歷或工作經驗的占60%左右;有創業經歷的僅占2%;學生創業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更傾向于選擇低風險的行業進行創業,如銷售、餐飲等。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有五成以上的學生有創業意向,大學生群體對創業有極大熱情和積極心態,但在創業實踐中成功率非常低,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也是高校應該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下,雙創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就[1]。據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往年畢業的大學生有58%的學生都會選擇到企業上班。23.4%的學生會選擇繼承家庭的事業,幫助家里進行相關事業的經營。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有想過進行自主創業。但是在雙創背景下,在實施了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之后,當前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想要實現自主創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48.3%,而且很多學生都能夠在自身的創業當中取得較為不錯的成果。
3 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3.1 對人才理念的定位還有所缺陷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勞動者技術能力較低與社會發展日益需求量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盡管我國規劃了高職高專院校,專門為社會輸出技能型以及應用型的人才,但是由于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以及對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定位認識不高,新時期的人才培養理念認識不清晰,導致在很長的一段教學工作時間內,盡管社會和國家為高職高專院校的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提供了較為強大的經濟支柱和后勤保障,但是仍舊不能夠在實際教學當中培養出當前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2]。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只是對學生進行應用專業知識的培養,頂多就算得上是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沒有著重加強學生將自身專業能力結合,實現利用自身專業知識進行創業能力的培養。
3.2 缺乏完善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到創業是一個較為完善體系,需要從學校到社會的逐漸轉變,不僅是學生思想意識上的新認識,更是實踐能力的新突破。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開展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教學措施以及能夠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的實踐場所和機會等等。但是,縱觀當前的高校,這些要素都嚴重缺乏,這就導致了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學的教育改革不具備相應的環境和條件。同時,師資力量的欠缺也嚴重阻礙了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很多高校教師的都是理論性,對于如何創新、怎樣創業能夠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不具備實用型和實踐型,從而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endprint
3.3 師資力量結構不合理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當中,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不僅是創新創業理論的支持者和教授者,更是創新創業的指導實踐者。和傳統的理論教學有很大的區別,就是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就目前來說,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都是兼職的,甚至很多教師都是在校研究生。這些教師根本就沒有社會實踐經驗,社會環節缺失。盡管當前高職院校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師資力量結構設置方式,但是仍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和改變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力量不強、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從而導致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舉步維艱。
4 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4.1 注重在基礎教育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創新創業的教育改革應該在高校的基礎教育中逐漸滲透。首先,在基礎教育中向學生滲透創新意識。在基礎教育中,教師要從各個側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在教學中墨守陳規。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科技博覽、職業教育等課程,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重組和培養。其次,轉變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創業動機的引導。教學方式往往決定著教學結果,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輸入更多的新的教學理念,如加強實踐教學以及實踐和理論教學,讓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2 構建健全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
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的構建包括課程設置、師資力量以及實踐培訓等。在基礎教育中要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教育戰略,讓創新創業教學更加接近社會,讓學生到社會中、到企業中去鍛煉、去實踐,從而構建相對健全和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斷提高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效果。除此之外,在課程設置上,也要立足于創新創業教學基礎,要充分突出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并且能夠,很好地利用自身學到的問題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還可以適當的開設一些創新型課程,通過這些課程能夠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進行正確的引導,構建“能力+知識”的教學板塊。
4.3 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師資力量
首先,對于校內的師資力量,應該要著重實施雙師型教師。也就是這類教師,不僅要具備較為完善豐富的理論基礎,而且還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教師能夠利用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來指導學生的理論學習,同時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 結語
總之,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人才發展的需要。這都需要高職院校認清當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通過貫徹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完善課程教學體系以及構建師資力量等幾個方面來著重保障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實現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徐博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以高職院校財經專業為例[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7,5(04):67.
【2】徐希煒.“互聯網+”背景下信息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以濰坊職業學院信息類專業雙創人才培養為例[J].科技資訊,2017,15(23):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