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
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高校就業工作更加離不開網絡的輔助作用,特別是以網絡為依托建立的高校就業信息管理系統,能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高校就業信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進而實現成功就業。同時也成為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一環,高校就業信息管理系統為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平臺,可使招聘單位與學校就業部門之間及時了解彼此的人才供需信息,有利于畢業生就業與企業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循環機制。
關鍵詞:高校 就業信息管理系統 應用情況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035-02
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相關規章制度、勞動就業制度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為現在高校的大量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可以更好地進行“雙向選擇”,與此同時,畢業生也不得不面對選擇主體的巨大壓力和競爭的嚴峻挑戰。就業難這一現象,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點,也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之一。但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較為復雜。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去向、擇業標準與社會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當網絡越來越占據生活重要的部分,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高度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要想站到一個新的高度,就要不斷與社會與世界接軌。針對畢業生的就業主動性、依據、態度、所需信息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科學的數據統計、分析,能夠幫助大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就業心態,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就業前景分析。因此,一個簡單易用的畢業生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對提高學生就業率,促進學生成功就業,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
一、高校信息化的發展與現狀
相對國外發達國家,我國經濟和教育水平落后,另外我國計算機技術起步較晚,導致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教育部關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要根據新形勢下的畢業生就業工作特點和要求,不斷加大投入,調整、充實機構,強化服務意識,健全服務體系,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加快無形市場建設,用信息化帶動就業指導的專業化,實現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信息化才在高校就業工作中推廣開來。
二、當前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國內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已取得實質性進步,各高校紛紛建立并完成了自己的信息化平臺。但是,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也因此顯現出一些問題:
(1)從國內外發展現狀來看,國內高校目前普遍信息化水平比較低,高校信息網絡建設不夠完善和開放,這與高校領導信息管理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目前高校信息管理平臺多由學生維護,學生本身技術水平不夠,加之學生本身流動較快的特點,往往得不到連續性的持續發展就中途斷裂,所以嚴重影響了高校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即使是在世界上發達國家,高校的信息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就業與學生管理方面聯系不足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完善高校信息管理系統顯得十分必要。
(2)300家重點高校的調查問卷表明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嚴重的資金投入不足問題,截止到2000年年初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投資累計僅占總資產的03%。而發達國家信息化建設可達總資產投資的8%~10%。相比之下我國高校與國外高校在信息化投資方面相距甚遠。
(3)網絡利用率較差,當今高校學生多數為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所以他們看世界的重要窗口就是互聯網,因而網上消費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廣泛流行。充分利用網絡,開展網絡銷售商務模擬平臺,借助網絡開展校園商務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擇業就業能力。
(4)國產信息成本高,高校投入成本大,見效周期長。現階段,我國信息技術產業還處于飛速研發階段,多數信息產品還不能夠全面普及,高校所能應用的信息技術產品有限,產品種類及質量方面明顯不足,高校技術人員的技術更新跟不上產品更新,一些新設備成了擺設,得不到有效利用,長此以往,導致校領導對于信息管理方面信心喪失,更加不重視。
(5)高校網絡安全存在隱患。目前針對高校網絡安全問題,國家尚無相關明確法律,這導致學校系統被不法分子頻繁入侵,導致學生信息泄露,不僅使學校信息管理平臺喪失信服力,還會引發一系列由于學生信息泄露導致的不良后果。
三、加速信息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1)普及高校網絡信息管理觀念,制定長足發展規劃。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高校信息化管理必然是未來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相關部門不應只是埋頭苦干,應樹立全校共建、共享的意識,齊心合力,共同為高校網絡信息管理出謀劃策,使全體師生領導真正了解到信息平臺給大家帶來的切實利益,共享網絡信息平臺給大家帶來的切身方便和好處。同時樹立長遠發展眼光,相關人員全局規劃,按步實施。
(2)應與政府等部分加強密切聯系,切實反映校園信息網絡的安全等問題,引起相關部分重視,加快網絡完善監管步伐。學校網絡信息平臺應與公安監管網絡警察密切配合,一旦發現學生信息泄露或者學校系統非法入侵情況,應及時監管處理,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同時結合網絡安全大狀況,及時總結匯總,督促相關部門出臺法律故障制度等。
(3)保證定期定量的必要資金投入,使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由于信息產品的技術研發等特點,決定了購買信息技術產品需要一定的資金,而信息技術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決定了學校的投入應緊跟信息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這個跟從不應是盲目的,首先應在掌握了新技術和會應用的情況下才申請及時更新換代,避免盲目換代的問題。
(4)以高校主要信息管理部門領導人員為核心,以學生技術操作為輔助。當今高效信息管理平臺多由學生負責維護或更新,主要還是查成績、發通知等基礎信息,與校外甚至企業聯系不密切,學生有時也不能及時收到相關信息。這就需要高校信息管理領導樹立長遠目標計劃,及時解決學生相關的問題,爭取與學生手機捆綁,使高校信息能批量第一時間發到學生手機上,讓學生及時了解學校通知、規定,企業招聘信息等。讓解決學生問題成為校園信息平臺建設的主要方面,并有計劃地不斷完善。
(5)加強管理平臺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工作。定期開會,總結管理人員在維護學校網絡平臺中遇到的問題,對技術不足或不能及時彌補的問題制訂出相應的防護預案。同時定期對全校師生領導進行各種形式的校園網絡應用培訓。加強高校全體人員網絡應用素質,真正實現網絡信息平臺的共建和共享。
參考文獻:
[1]薛海燕,王庸貴,楊齊壽.就業評估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四川工業學院學報,2002(4).
[2]鄭偉發.基于B/S模式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系統的開發[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S1).
[3]劉法力,喬丙武.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管理信息系統[J].聊城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
責任編輯:劉 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