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琦
摘要:近十年關于反預期的研究逐漸增多,“偏偏”作為典型的反預期標記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但是關于表達式“偏偏+VP”的類型劃分還不夠細致深入。本文將目前出現的兩個基本分析角度“語義特征”和“結構模式”加以整合,提出了基于句內語義比較的分類方法。最后尋找兩種角度的契合點,綜合出關于反預期表達式“偏偏+VP”更具完整性和系統性的類型劃分。
關鍵詞:反預期表達式“偏偏+VP” 情態系統 模式分析 類型綜合分析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062-03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預期與反預期是話語——語用層面的一對概念,體現了語言的主觀性。其中反預期信息最為語法學家所關注,因為反預期是有標記的,既可以是詞語也可以是搭配、構式。目前對于反預期表達式的研究很多,針對“偏偏”的分析,尤其是與“偏”的對比分析具有一定規模,但是對于“偏偏+VP”結構作為反預期標記的類型分析還不夠系統和具體。本文將從語義特征和結構模式角度對已有的研究進行對比,并進一步細化,不僅在結構模式中基于句內語義比較提出了新的分類方法,還依此進行了完整的多角度類型分析。
二、從語義特征角度劃分
要想研究反預期表達式“偏偏+VP”的用法,需要先從反預期標記“偏偏”的語義特征入手。一方面我們根據義項對其進行義素分析,另一方面我們通過義素進一步從主觀性層面抽象出“偏偏+VP”的情態系統類型。
(一)義項義素分析
“偏偏”具有三個義項:一是同副詞“偏”;二是表示事實跟主觀想法恰好相反;三是表示范圍,僅僅、只有,含有不滿的口氣。①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第二個義項時,“偏偏”表示與客觀事實相反(主觀對抗客觀/客觀違背現實),有的還表示由此義引申而來的說話人對施事者的評價。因此,“偏偏”的基本語義框架是表示與客觀事實相反,其義素包括“+客觀違背”“+主觀評價”。如:
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我們某些“公仆”偏偏缺乏“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慎獨精神。
這里的“偏偏”既指出政府人員的客觀問題又表達說話者的批評態度。
(二)情態系統分析
根據義項義素分析可以發現“偏偏”的情態類型偏向“評價情態。”②因為評價情態不僅包括施事者還包括說話者的主觀情態,并且說話者的主觀情態具有主導性和無條件性,所以相對于認識情態、道義情態、動力情態等其他三種情態類型,評價形態的主觀性最強。
基于此,我們按照情態系統分析可將反預期表達式“偏偏+VP”作如下分類。
1.預料系統
在預料系統中,“偏偏+VP”一般表達客觀背離現象,如:
今年鋼鐵業一片紅火,業績增長1倍以上的比比皆是,但撫順特鋼偏偏是個“特殊”。按照客觀因素鞍鋼的業績也應該增長一倍以上,但是事實并沒有,違背了預料。
2.心愿系統
在心愿系統中,“偏偏+VP”一般表示主觀背離現象。如:可惜了這孩子,如此才情,卻偏偏是個女兒身,若是個男孩,怕不鼎甲可期。③
此句說話者希望對方是大丈夫,建立一番功業,但對方是女兒身,背離了說話者意愿,也帶有惋惜之情。
三、從結構模式角度劃分
從語義結構模式看,可以對“偏偏+VP”存在的語句進行如下的分析:存在預設A并根據A推斷結果B,但事實出現了結果C。下面就從結果B和C的關系方面對反預期表達式“偏偏+VP”進行分類。
(一)B、C的差異程度
丁雪妮在《“偏偏”句中的施動性考察》中經過分析,總結出如下的語義結構模式:[(因為)A+(所以)B] +(但實際上卻)偏偏C。①從B和C的差異關系看,二者可以相反也可以偏離,偏離的差異程度低,相反的差異程度高。差異程度與主觀性成正比,與預料性成反比。如:陳木水三人問清陳信軍的住址,又急匆匆地趕到海員宿舍報訊,偏偏遇上陳信軍的父母都不在家。
可以看出,此句的預期B與事實C相反,施事者主觀性強,事實的預料性弱。
(二)B、C的語義比較
立足于結果事實B、C是否積極,我們推導出兩種關系模式:C>B和C
1.“C>B”模式
“C>B”即事實結果比預期結果更具積極意義,如:
他選那注號碼的時候我還提醒他那是上期出過的,可是偏偏就是這注號碼中獎了!
預期中說話人認為這注彩票不會中獎,結果卻中獎了,說明“C>B”時具有驚喜義。
2.“C
“C
雨水、汗水、淚水在臉上一塌糊涂,渾身上下都是泥。偏偏有宣傳干事拍了照片,還給了我一張。
說話人最不希望的就是一身狼狽的樣子被人看到,結果被拍了照還送到了手上,比預想的結果更糟糕。
四、將語義特征和結構模式結合的綜合分析
(一)綜合分析的必要性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語義特征分析立足于反預期標記“偏偏”的義項,得出核心義素后將表達式“偏偏+VP”放入情態系統中細化,突出“偏偏+VP”施動性強的特點。但是這種方法很少考慮其在語句、語段中的作用,使研究停留在較小單位。結構模式則具有整體觀,將“偏偏+VP”放在語段中分析預期B與事實C的差異程度,本文還創新性地比較二者的積極性,得出新的分類:C>B和C
由此,我們不妨綜合兩種角度,在明確語義的前提下分析整體作用,得出一個更加完整的類型劃分,如圖3:
(二)與預料系統不一致
與預料系統不一致側重“+客觀違背”的語義,可以是外在情況的影響也可以是客觀事實的評價。根據事實結果的積極性是否高于預料可以分為“超預期”和“負預期”兩個方面。
1.超預期
易正中在《反預期功能句型“虧你 VP”》中提出與高預期相反或者與低預期相反這種超出預期的現象為“超預期”。本文立足結果和預期的積極性對比,將結果事實的積極性高于預期的類型稱為“超預期”,并將其進一步分為“高于一般預期”和“與低預期相反”兩種小類。
(1)高于一般預期。預料結果為中性判斷性質的一般預期而事實結果更具積極義,可以稱之為“高于一般預期”,例如:今天我們要見面,偏偏看到了第一場雪,小女孩的小愿望還是在老天的眷顧下實現了。
預料結果為今天見面不會發生什么事情,結果事實為下了第一場雪完成了小女孩的心愿,出乎意料,有驚喜意。
(2)與低預期相反。
預料結果為消極預期而事實結果具有積極義,可以稱之為“與低預期相反”,例如:
①面對困難怨天尤人,建筑市場就會少一家優勢企業。偏偏就是這家企業的決策者,不但沒有喪失戰勝困難的勇氣,反而更加勇往直前。
預料結果中決策者會因為自怨自艾失去機會,但事實上他總結經驗之后更加勇往直前,化解了競爭危機。
②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針鋒相對,偏偏是兩個超級大國的導彈之爭,促使兩個德意志國家看清了它們之間的共同利益——避免成為美蘇在歐洲的犧牲品。
預料中兩個德意志國家應該在惡劣環境中人人自危,結果事實中卻合作起來,找到了共同利益。
2.負預期
與上面所述結果事實的積極性高于預期的“超預期” 類型相對,我們將結果事實的積極性低于預期的情況稱為“負預期”。負預期同樣可分為兩種形式:“低于一般預期”和“與高預期相反”。
(1)低于一般預期。
預料結果為中性判斷性質的一般預期而事實結果比其更具消極義,可以稱為“低于一般預期”,例如:
救民心切的李忠正打算發放賑糧,卻偏偏遇上新帝登基,普查倉糧實額,萬般無奈之下,才出此“陰兵借糧”的下下策。
預料結果為開倉放糧,事實結果卻是遭遇突發檢查,不得不“陰兵借糧”。
(2)與高預期相反。
預料結果為積極預期而事實結果具有消極義,可以稱為“與高預期相反”,例如:
①政府部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鼓勵失業人員自強自立。可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人“等靠要”,拒絕政府提供的崗位呢?
預期在政府的扶持與引導下,失業人員應該積極再就業,但現實情況是人們寧可吃低保也不愿意去政府提供的崗位。
②他的功夫比我預料的要高,這么好的身手足可以在江湖上揚名立萬,可他為什么偏偏去做個小捕頭?預期中他身手不凡應該建功立業,結果他成了小捕頭,可惜了一身功夫。
(三)與心愿系統不一致
與心愿系統不一致側重“+主觀評價”的語義,一般是施事者的主觀愿望未被滿足,甚至發生截然相反的情況,產生遺憾、不滿等負面情緒。我們可以根據愿望未被滿足的程度分為相反心愿和偏離心愿兩個層次。
1.相反心愿
相反心愿情況下事實結果與主觀愿望背離程度高,負面評價比重大。例如:
①他原以為孩子哭累了自然會停,偏偏像和他作對似的,哭聲變得愈來愈驚天動地。施事者的主觀愿望是哭聲停止,事實結果卻是哭聲愈演愈烈,使人心煩意亂。②他怕自己會控制不住沖過去質問他:“我這樣信任你,你為什么偏偏要令我失望!”施事者的主觀愿望是對方對得起自己的信任,但卻被辜負了,有不滿的語義。
2.偏離心愿
偏離心愿情況下事實結果與主觀愿望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負面評價比重較低。例如:
其實我想一個人唱喜歡的歌,別人偏偏來合唱,又不好意思拒絕。“我”的心愿是一個人,事實結果出現其他人,使“我”陷入尷尬,但不表示“我”不能唱歌,只是偏離主觀期待而非對立。
五、結語
在眾多反預期研究中,本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偏偏+VP”結構,在研習已有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語義特征和結構模式方法各有優缺點。經過大量語料的搜集和分類,找到按預期和事實積極性程度劃分的新角度。在此基礎上試圖融合“偏偏+VP”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成一種較為完整的類型劃分模式。隨著反預期標記和表達式研究的持續深入,會出現更加嚴密更具信服力的論證。
注釋:
①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②謝佳玲.漢語情態詞的語義界定[J].中國語文研究,2006(1).
③注:本文摘錄的語料均改編自BCC語料庫.
④丁雪妮.“偏偏”句中的施動性考察[J].山東社會科學,2005(6):106-108.
參考文獻:
[1]吳福祥.試說“X 不比 Y·Z”的語用功能[J].中國語文,2004(3).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0.
[3]謝佳玲.漢語情態詞的語義界定[J].中國語文研究,2006(1).
[4]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4).
[5]丁雪妮.“偏偏”句中的施動性考察[J].山東社會科學,2005(6):106-108.
[6]陳熹.試論語氣副詞“偏偏”的語義、句法、語用[J].文教資料,2008(5).
[7]范偉.“偏”和“偏偏”的情態類型及主觀性差異[J].南京師大報,2009(5).
[8]房紅梅,嚴世清.概念整合運作的認知理據[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4).
[9]齊滬揚,胡劍鋒.試論負預期信息量標記構式“X是X”[J].世界漢語教學,2006(2).
[10]宗守云.說說反預期結構式“X 比 Y 還 W”[J].語言研究,2011(3).
[11]易正中.反預期功能句型“虧你 VP”[J].漢語學習,2014(3).
[12]楊霽楚.語氣副詞“偏偏”的主觀語義及相關句式考察[C].第十四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2006.
責任編輯:劉 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