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芳+張家海+楊正理
摘要:從深化校企合作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專業特點和當前市場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并針對目前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具體情況,對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專業實習模式探索、教師隊伍培養、考核及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校企合作 實習 深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189-0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專業知識更新快,強弱電跨度大等特點。專業課程的改革和實習等實踐環節的改革一直是難點問題。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應用型本科教育需要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能夠更好地培養應用型電氣工程人才,如何才能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是我們解決的首要問題。而實習作為專業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如何充分利用實習過程,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從實習中獲得實踐知識,提升理論知識,是本次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問題。
一、現狀
我校的校企合作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合作方式,企業為學校提供學生實習,學校負責學生的指導和管理,學校與企業有一定的橫向課題合作。這種合作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實習機會,但是學生在前期仍然要按照傳統理論教學模式進行理論知識學習,而實踐過程的管理和指導主要由教師完成,學生不能深入地了解實踐工作,理論和實踐脫節。在本次校企合作改革中,探索使用新的合作模式,打破傳統,深入合作。
二、結合工程的理論教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一個專業,學科交叉性比較強,加強專業中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協調,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和應用能力成為學科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和關鍵目標。實際上,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中難以達到相輔相成、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為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結合,在合作中從最根本的專業建設改革、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設置等具體環節入手,實現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是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采用“請進來”辦法,引入工程實踐意見。在合作中,在進行專業建設過程中,將企業中的專家請進校園,與教師共同制定專業建設目標,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從由企業專家與教師合作共同設置課程體系,到由企業與教師共同編寫教材、教學大綱。利用企業資源在學生的課程中增加大量的貼近于實踐的實例提高理論知識的理解,部分專業課程中更是在課程的內容中直接講解和分析大量的實際工程案例,采用項目教學法,將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最大限度地結合。改革之后,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了大幅的修改,使其更加適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拉近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距離。通過以上方式深入合作,達到學生學習中理論知識體系改革的目標,為學生的實踐環節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三、改革實習模式
(一)實習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
以往的專業實習由于種種原因和條件限制,學生經常無法直接操作,或者只知操作不懂理解,實踐與理論嚴重脫節。在深化校企合作后,從實習模式上采用“雙師”合作指導制度,即將學生分組后,每一組由一名企業導師和學校的指導老師共同指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具體的工作由企業導師和指導教師共同分配和指導,在實踐的過程中由理論老師講解和解答學生在深層理解上的問題,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增加實踐工程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習帶創業模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成為大學畢業生努力開拓的新方向。大學生創業,是指大學生在未離校或即將離校這段時間里,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財力,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才干,個人或團體創造社會價值的活動過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 號),通知“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通過對有創業意愿與創業能力的大學生開設相關創業策劃、企業戰略、企業管理等課程以及邀請知名創業人士進行創業知識講座、授課等方式,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創業理論水平,但是實際企業運作很多細節和經驗是從理論學習中無法得到的。結合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在與企業的合作中為學生的創業提供有利條件。
在實習過程中采用全新的實習模式,學生參與到企業的運作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一個企業的運作是一個復雜的運籌過程,從產品的設計開發,到生產檢驗再到包裝出廠、推廣銷售、售后維護等等環節。結合當前大學生創業實踐計劃,在校企合作中讓一部分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深入到企業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深度實習,為學生的創業計劃增加砝碼,積累經驗。
四、利用企業資源,培養教師隊伍
高校的師資隊伍中有很多教師偏重于教學,對于工程實踐接觸較少,在對學生的實習和實踐教學的指導中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如何培養雙師型人才,滿足學生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作的雙重要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與企業簽訂相關協議將教師分批次輸送到企業中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教師的實踐工程經驗,同時通過在企業工作過程中細致的觀察和全方位的接觸,解決企業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
五、建立健全實習考核制度,完善獎懲機制
強化學生的實習認知并避免實習流于形式。校企雙方應共同制訂實習考核方案,建立考核指標體系,由實習基地和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工作態度、工作業績、職業技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將其考核結果與實習津貼及業績獎勵結合起來,并在實習結束時將綜合實習成績作為對校企雙方進行獎懲的直接依據。此外,高校和學生也要對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進行評價,以促使其指導水平的不斷提高。
六、結語
通過與企業進行深層次的校企合作,不僅能夠做到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實習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實踐經驗和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迎接市場挑戰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和經驗。
參考文獻:
[1]婁岳海,王循明,林潔.基于產學合作工作站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39-42.
[2]張學洪,王敦球,徐建平,曾鴻鵠.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培養創新型環境工程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7):1-4.
[3]陳金忠,郭樹青,郝曉輝.關于創建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的探索[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5):157-160.
責任編輯:韓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