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鳳 劉瑜 楊藝明 李瑩 王惠瑩 張曉鳳 孫玉 康文藝
摘 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開展實施,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將其有效融入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體系,也是藥學背景下食品安全與檢驗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研究食品化學課程過程性評價中,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策略和經驗,嘗試構建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模式,旨在探討如何在“教”與“學”相互促進的過程中,最大程度、高效地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創新 創業 食品化學 過程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2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開展實施,是教育部實施本科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舉措之一。目的是為了增強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1]。藥學背景食品安全與檢驗專業學生創新項目的開展,對其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能的實踐,專業態度的培養強化,專業素質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我們將專業理論教學與創新訓練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并且有效納入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體系,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
1 《食品化學》課程實施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的意義
《食品化學》涉及專業基礎理論多,能與生產生活實際多角度結合,方便創新創業實踐選題,故選定《食品化學》作為教改試點課程。《食品化學》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內容抽象,學習過程中易感到生澀枯燥,產生畏懼甚至厭倦心理,影響整體教學效果[2]。長期以來盛行“教育問責”的學業傳授評價方式,存在一些誤區,學生的思維容易被束縛,無法鍛煉食品專業課程高層次認知技能。深入實施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是食品化學教學的一種嘗試,評價與教學同時進行,相互交融,使課程“教”與“學”更具靈活性,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有良好的導向功能[3],能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有利于學生個性及專業發展 [4]。所以,我們以食品化學作為試點課程,探討如何將創新創業訓練有效融入專業課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體系。
2 大學生“創新”訓練有效融入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
藥學背景下的食品專業培養方案,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雖課程設置中已安排有實驗實習環節,但遠達不到培養目標需求標準[2,6]。可借助于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進行有效補充,作為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延伸,計入成績。傳統實驗課程體系主要為驗證重復性實驗,雖能鞏固理論知識,但存在一定弊端[5,6]。大學生創新計劃在實驗教改環節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教師“科教融合”,實現科研資源向本科教學的良好轉化。
本科生團隊,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創新性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條件準備和項目實施、研究報告撰寫、成果交流等工作。其實是相對完整的一次小型科研訓練。食品化學課程過程性評價創新項目的實施包括3個階段。
(1)立項。涉及選主題,選團隊。創新項目不等同于教學大綱內的實驗課,需要自行開發課題,要求導師結合自身科研與課程教學,設計出適合大學生創新的項目,不宜難度過大,力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研究和設計。例如,學習“蛋白質水合”理論,教師要求本科生自行設計小型創新課題,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動手制作透析袋,進行食品蛋白鹽溶鹽析試驗。嚴謹記錄結果,拍照,寫出研究報告,進行討論分析。課題雖簡單,卻以小見大,草灰蛇線,貫穿始終,賦予科研設計思路“情節完整”理念,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科研積極性。
(2)實施過程。確定創新項目后,學生進入科研實驗室實施創新訓練。通過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文獻的查閱,獨立找到完成項目的突破點。并重視中期匯報和年度總結,定期組織學生對項目實施近況進行討論匯報,重點指導學生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創新項目得以完整有效的實施。
(3)重視檢查驗收。檢查驗收工作由項目組成員現場匯報,指導老師可進行適當補充,學生通過項目建設目標、項目執行情況、特色、做法、取得的成效,可以有效的掌握研究背景、選題依據、研究方法和內容、研究結果和討論、創新點,達到創新訓練目的,項目可以結合學業在學校學習期間完成,作為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計入最終成績。
3 “創新”基礎上進行“創業”訓練,并有效融入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
“大創計劃”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不僅要重視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同時也要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更符合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和宗旨。相比較而言,“創業”訓練項目占用時間精力較多,若缺乏跟蹤指導,完成創業項目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們選擇食品專業課程學業成績過程性評價與學生創新訓練實施,達到研究實踐型課程教學的突破性改革。
導師指導下,團隊中每位成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扮演一個或多個具體角色,通過編制商業計劃書,開展可行性研究,模擬企業運行,參加企業實踐,撰寫創業報告等工作。涉及企業運作的設計,市場推廣,成本核算。例如,在課題組康文藝教授指導下,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立“汴仁藥食兩用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參與學生以食品專業同學為主,課題組成員涉及化學院、藥學院、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環境規劃學院等。第一部分,公司文化。公司地址選在鄭東新區,理由是該區域地勢平坦,勞動力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原料豐富,市場廣闊。創業理念是以健康保健的生產銷售為出發點,注重知識產權,加強系列產品的開發與轉化。公司采取直線型組織結構,下設總經理、營銷部、運營部、生產部、財務部、人力資源管理等部門。第二部分,產品技術。涉及垂絲海棠保健產品,知識產權。推出4種持續發展產品(海棠保健茶、海棠保肝膠囊、海棠降血糖片、海棠花溶栓膠囊),設計產品研發過程。第三部分,市場分析。主要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因素,SWOT分析,公司發展戰略,三大目標市場。第四部分,進行財務分析和風險評估。整個創業構想由會計專業、金融專業、藥學專業、化學專業等多個專業學生介入,重在模擬。學生團隊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下,采用前期創新訓練項目(或創新性實驗)的成果,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性產品或者服務,以此為基礎真正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結合橫向課題,產學研結合開展研究。對于綜合性大學而言,專業齊全,溝通便捷,開展創業計劃很有優勢。有助于在理論課學習的同時,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激情,為踏入社會前的提前演練。
培養學以致用的創新和創業能力,要求指導教師具有較強的科研理念,積累豐富的研究經驗[1-6]。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要鼓勵他們積極創業,不斷地將創新創業意識與正確的求知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緊密聯系,增強創業勇氣、自信和能力,滿足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求。這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工作,強調課堂內外的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在食品化學課程教學中,有計劃地將創新創業訓練融入學業成績評價體系,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專家評價,學生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理論課程和創新創業訓練實踐、實驗操作評價相結合。對學習質量的評價層次更高也更深入,有利于形成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助于調動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信心,強化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康國棟,張延亮.“互聯網+”背景下吉首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軟件工程專業離散結構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6(12):22-23.
[2] 康文藝,王學標,劉璐,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2016(4):116-117.
[3] 康文藝,王金梅,陳寅生,等.天然藥物化學教學過程性評價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7):131-133.
[4] 許會芳.電子專業混合式教學方法的研究及過程性評價[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31(1):90-93.
[5] 康文藝,王學標,王金梅,等.中藥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培養模式[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5):170-176.
[6] 郭秀春,魏金鳳,康文藝.“食品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6(18):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