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霞 趙新憲
摘 要:移動學習由于具有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碎片化學習、個性化學習的優勢,已成為今后人們不可缺少的一種學習模式。文章針對包頭廣播電視大學“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運用移動學習有效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教與學,保障項目的質量,為農村的發展培養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移動學習;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電大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8)04-0094-03
一、研究背景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在移動設備幫助下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當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學習已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一種學習模式。與基于電腦的遠程在線學習相比,移動學習真正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習者不再被限制在電腦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隨時隨地進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學習[1]。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 ”(以下簡稱“一村一”)是專門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所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由教育部開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簡稱“中央電大 ”)具體組織實施的教育項目,主要采用面授和網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2004年秋季, “一村一”項目試點開始,中央電大針對“一村一”項目共開設了農、林、畜牧、管理類相關的18個專業。截止目前,“一村一”項目相繼覆蓋了全國各地。包頭廣播電視大學從2010年秋季開始承擔“一村一”項目,截止目前,為包頭農村的發展共培養了1576名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筆者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發現,由于“一村一”學員多來自農村、牧區,常常不能參加面授課;學員受外在條件所限,家里大多沒有電腦和網絡,嚴重影響了學員的學習效果和項目的實施效果。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探討利用移動學習解決“一村一”學員的學習問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二、調查方法與調查內容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包頭廣播電視大學2015秋、2016春“一村一”項目學員進行了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55份,回收53份,有效問卷50份。針對調查的結果主要采用SPSS19.0和Excel軟件進行了統計與分析。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①“一村一”學員學習的基本情況;②“一村一”學員使用移動設備的基本情況;③“一村一”學員對移動學習課程資源的需求;④影響“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
三、“一村一”學員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員工學矛盾突出,不能參加面授課。學員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牧區從事農牧業,工作的流動性和季節性較強,使得學員的學習和勞動難以協調,勞累了一天的農活后學員不愿意再去看枯燥的課本,更不愿意再去參加面授課程。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包頭“一村一”學員每周學習時間不超過3個小時的達到90%,平均每天學習時間不到半個小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村一”教學的實施效果。
二是學員在線學習條件不具備。74.3%的“一村一”學員家中沒有電腦或網絡。學員不具備遠程學習的條件,嚴重影響了主要以遠程網上學習為主的學員的學習。
三是學員文化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一村一”學員主要來自農村、牧區,年齡主要集中在20-50歲,他們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由調查結果可知,44%的學員是初中畢業,22%是中職和職高畢業,文化基礎較差,知識遷移能力不強,面對文字教材理解困難,興趣不高。
四是學習管理欠缺。“一村一”學員分布比較分散,不便于統一管理。基層電大工作人員少,為“一村一”項目專門配備的師資力量非常有限,對學生的學習管理欠缺,只有在開學初和期末考試學員必須參加的事情才通知學員,日常對學員的學習和管理缺失,這也影響了“一村一”項目的實施。
四、移動學習在“一村一”項目中的優勢
一是解決學員工學矛盾問題。將移動學習應用于“一村一”項目,可以使學員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個性化的學習,學員工作忙可以利用閑暇時間隨時隨地學習。不能參加面授課,可通過移動平臺觀看教師的授課視頻,與老師和同學交流,達到面授課一樣的效果。
二是解決學員缺乏遠程學習硬件的困擾。一些學員家中沒有電腦,不方便學習,有了移動學習,只要學員擁有一部能上網的手機即可進行學習,既為學員減少了經濟成本,又保障了學員的學習效果。
三是有利于對“一村一”學員的管理。通過移動學習平臺,教師可以方便地發送通知、文件,定期組織學習和進行學習指導,有助于對學員管理,督促學員學習。
五、“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調查與分析
1.“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
(1)“一村一”學員移動設備擁有率。通過調查,目前,100%的“一村一”學員擁有智能手機,并且隨著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改善,有些學員自己家里雖然不具備無線上網的條件,但是在村子里可以找到無線上網的場所,可以定期下載學習資源。
(2)“一村一”學員對移動學習的態度。根據我們的調查,大部分學員非常愿意使用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進行學習,有的學員對移動學習缺乏認識,但愿意嘗試。由此可見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實施教學“一村一”學員還是支持的。
(3)“一村一”學員每天手機上網時間。調查結果表明,“一村一”學員每天手機上網1到2小時的大約有64.3%,每天手機上網在2小時以上的大約有21.4%,這說明,大部分學員每天是有時間使用手機上網的,這對移動學習的實施提供了時間保障。
2.“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的需求
(1)“一村一”學員需要的學習資源
從表1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實踐技能課程是“一村一”學員學習的一個重要需求,這也說明學員希望通過學習能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技能。農村工作更需要的是實踐技能,理論知識不便于學員理解,學員更傾向于學了就能具體運用。此外期末考試復習資料、教師授課視頻也是學員需求的重點,畢竟掌握知識、順利拿到畢業證是“一村一”學員的主要目標。endprint
而對于資源媒體的呈現方式如圖1所示,82%的學員喜歡微視頻資源,其次是圖片和文本,而對于傳統的視頻和音頻資源學員不太喜歡。這也是“一村一“學員的工作實際所至致,大部分學員很難有一個穩定的學習時間,只能擠出零碎的時間學習,微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比較適合移動學習。
(2)移動學習平臺功能的需求
目前所使用的移動學習平臺主要功能包括學習、考試、查詢成績、接收通知、交流等,大部分“一村一”學員認為其功能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
對移動學習平臺,從圖2可以看出,學員最關注的是移動學習平臺的學習資源的質量和更新速度。學習資源是學員進行移動學習的保障。其次是平臺的功能使用是否簡單,學員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計算機技能培訓,計算機技能相對差些,平臺簡單易用便于學員使用,否則會影響學員移動學習的興趣。再者,學習資源是否可以下載和學習資源是否收費也是學員重點關注的。有的學員家中沒有WiFi,需要提前將資源下載到手機上,利用閑暇時間學習,如果資源不能下載和收費都會增加學員學習的經濟成本。
3.影響移動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對影響移動學習效果的主要原因調查中,88%的“一村一”學員認為資源缺乏是影響移動學習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資源缺乏、更新緩慢,學員登錄幾次后發現沒有可學的內容,便失去了最初的學習興趣。其次,“一村一”項目的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70%的學員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使得學員不知道該怎么學習。這說明在移動學習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也是影響“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的一個主要因素。此外沒有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也是影響學員移動學習的一個主要因素。60%的學員認為利用手機移動學習時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容易被微信、游戲、新聞、小說等娛樂性內容所吸引,以至于影響了學習。
六、“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發展建議
1.加強政策引導
雖然移動學習有助于“一村一”項目的有效實施,但產業鏈還未形成[2]。學校需要大力推廣移動學習并制定相關的政策引導師生使用。
一是引導教師通過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教學。教師是成功推廣移動教學的保障,首先要引導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移動教學不同于傳統的面授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信息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習,相對于面授課堂,移動教學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設計,這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學校要制定相關的政策,給教師提出明確的任務要求;設置獎勵措施,給教師適當的獎勵,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二是引導學生通過移動學習平臺進行學習。學生是移動學習的主體,由于受傳統面授學習方式的影響,“一村一”學員還沒形成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學校要加強宣傳移動學習的理念;制定措施讓學員登錄平臺學習,如通過平臺布置作業、過程性考試、推送資源、定期討論等,引導學生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學習。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一村一”項目有效實施的“軟件保障”。根據我們的調查,當前各電大從事“一村一”項目的師資嚴重不足,專業教師更是缺乏,大多基層電大甚至沒有一個農業、園林、畜牧類專業的教師,很難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一是招聘專兼職教師。向人事主管部門申請,從高校招聘專業教師專門從事“一村一”項目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定期對專業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是建立“一村一”師資庫,實現人才資源共享。“一村一”項目的專業比較多,各電大師資有限,不能做到每個分校各專業都有充足的教師隊伍。要充分發揮系統的作用,中央電大和省校要針對“一村一”項目建立師資庫,實現人才資源共享。
3.加大學習資源建設力度與共享力度
資源不足是移動學習面臨的最大障礙。根據調查結果,資源不足與資源更新緩慢是影響“一村一”項目學員移動學習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移動學習平臺對資源的要求不同于開始的基于電腦的在線學習資源,對資源的大小、分辨率和格式都有獨特要求,因此,將原有資源直接批量遷移到移動學習平臺是不可行的,可以選取優質的資源進行加工和轉換。
移動學習更適合碎片化的學習,因此,針對“一村一”學員特點和學習需求,開發大量模塊化的微課程資源是解決“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的關鍵。在建設微課程時要重點突出、內容精煉,便于學員自主學習。同時,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要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實例,便于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建設資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加快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以免各校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
4.強化教師在移動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和引導
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也是影響“一村一”學員移動學習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要強化教師在移動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和引導作用。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施教學,按照教學計劃定期推送學習資源,組織學員進行討論,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一是提醒學員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二是讓學員像在傳統的課堂一樣,感覺到老師的關注和關愛。
總之,移動學習的出現有助于真正實現“一村一”項目學員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有效地彌補傳統的遠程教育的不足,解決學員的學習問題,可以保證“一村一”項目的有效實施,為農村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熊小猛.基于M-learning的遠程自主學習模型建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2):71-73。
[2]傅健,楊雪.國內移動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十年瞰覽[J].中國電化教育,2009(7). (編輯:魯利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