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尚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理縣堅持以黨建為總攬,以脫貧摘帽為目標,縣、鄉、村三級及“五個一”幫扶力量形成合力,實現了組織強、產業興、百姓富的良性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縣退出貧困村31個,退出貧困人口4259人,全縣貧困發生率降為0.2%。
縣委統籌抓脫貧,主責主業擔起來。一是責任壓實上向脫貧聚焦。建立健全“脫貧責任、督查巡查、雙向考核、歇幫”四項機制,以主體責任凝聚攻堅合力、以督查巡查倒逼責任落實、以雙向考核激發工作活力、以歇幫治懶激發內生動力。同時,縣委13名常委分別到鄉鎮兼任黨委第一書記,全面指導、督促、幫助鄉鎮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二是干部選用上向脫貧聚焦。制發《理縣突出正向激勵激發干部干事活力實施方案》,注重從脫貧一線選拔任用干部,先后提拔在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的干部50名。三是問責問效上向脫貧聚焦。建立周督查、月督導督查巡查工作機制,縣委賦予督查巡查組目標考核、干部選任、問責追責的處理建議發言權,先后對8個單位進行通報批評,約談鄉鎮部門“一把手”10人,8名縣鄉干部向常委會作出檢討。
部門合力抓脫貧,聯動意識立起來。一是充分發揮行業部門牽頭作用。按照鄉鎮“提需求”、部門“出項目”的原則,縣級22個行業扶貧主管部門黨組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全部統籌用于公共服務設施。二是充分發揮幫扶部門引領作用。健全完善“掛包幫”工作機制,全縣79個部門聯系幫扶81個村,部門黨員全部聯系1-2戶貧困戶和2戶以上非貧困戶。整合全縣師資力量,建立322人農民夜校專兼職師資庫,整合編制本土教材6種。三是充分發揮鄉鎮黨政主體作用。堅持鄉鎮黨委政府脫貧攻堅全面負責制,賦予鄉鎮對上級、對部門的考核權,由鄉鎮黨委政府對“五個一”責任主體工作推進情況進行考核。
支部引領抓脫貧,戰斗堡壘強起來。一是支部書記強黨建。通過“書記講給書記聽”的方式,激勵、帶動教育村黨支部書記抓實黨建脫貧工作。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促進基層黨建發展的首要作用,化解村“兩委”班子不團結、軟弱渙散等問題,筑牢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二是組織引領促發展。按照“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干部示范干、群眾圍著支部轉”的思路,采取“黨建+”模式,制訂36個貧困村“一村一策”集體經濟發展規劃。三是集中整頓抓提升。由書記、縣長、縣委常委聯系指導9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采取“實施專項整治、開展專題培訓、建設服務陣地、發揮黨員作用、建設美麗鄉村、培育致富產業、實行結對幫扶”七條措施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切實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黨員帶頭抓脫貧,先鋒表率樹起來。一是黨員帶頭宣講政策。邀請43名老干部老黨員組成宣講團,深入鄉鎮、村組開展宣講活動。二是黨員帶頭結對幫扶。全面實施黨員聯系貧困戶、非貧困戶制度,1579名農村黨員聯系本村農戶,通過“點對點”“面對面”幫扶,激發群眾感恩奮進活力。三是黨員帶頭脫貧行動。開展以“黨支部委員聯系黨小組、黨員聯系群眾,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為主要內容的“雙聯雙帶”活動,將97名致富帶頭人發展為黨員,由黨員致富帶頭人引導群眾發展產業,有效帶動700余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作者系中共理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編:劉艷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