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林
歲末年初,不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會細細盤點一下這一年來的功過得失。講成績令人歡欣鼓舞,自信滿滿;說問題讓人垂頭喪氣,心情沮喪。這也是大多數單位和大多數人對取得的成績大書特書、對存在的問題輕描淡寫甚至視而不見的重要原因。
成績是顯性的,在不在意都擺在那里,有目共睹;問題是隱性的,不用心去發現和解決,就容易把小問題累積成大矛盾,一旦爆發后果嚴重。所以,發現問題比總結成績更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善于去發現問題、敢于去面對問題、樂于去解決問題。
能不能發現問題,善不善于解決問題,考驗著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隊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洞察力。這就是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問題思維。那么,問題思維從哪里來?怎樣才能增強問題思維?
首先,問題思維來自于強烈的憂患意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沒有長遠的打算,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睆娬{的就是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常懷憂患之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和不安,就會保持一分清醒和警覺,在勝利面前不驕傲,挫折面前不低頭,這樣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正視自己的問題和不足。
其次,問題思維來自于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從本質上來講,人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初心和欲望。但是隨著時間的消磨和閱歷的增長,一些人被磨去了棱角,變得激情不再,隨波逐流,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自然不愿意也不善于去發現和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優秀員工和一般員工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進取心和責任感上的差異。缺乏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即使問題擺在面前,有的人依然會視而不見。唯有始終保持進取之心,才會不甘人后,認真履職盡責、創先爭優,才會激情滿懷地投入工作,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推進工作、促進發展。這也是我們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動力源泉。
發現問題的能力來自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進取心、責任感,促使我們不斷地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本領,不斷適應新時代、新發展、新任務、新要求的需要。學習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也是提升素質、增強本領的必由之路。沒有知識和經驗的長期積累,人云亦云、唯唯諾諾也就在所難免,就很難有自己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就更談不上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了。因此,必須把增強學習能力作為自己的基礎能力來加以培養和鍛煉,在學習中進行比較、分析和甄別,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常思“是什么”,常想“為什么”,常問“還會有什么”,舉一反三,久久為功,方能在增長知識、提升素質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分析觀察能力和研究思考能力。
有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問題,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不僅要善于總結經驗、總結成績,保持工作激情、堅定發展信心,更要有強烈的問題思維,善于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我們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寶。(作者單位:中共綿陽市涪城區委黨校) (責編:陳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