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毅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并以“六穩”定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方向。穩投資是“六穩”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投資在穩定短期需求和促進長期發展方面的關鍵作用。
北京市較早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從2012年起投資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增速為9.3%,并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5.7%,2018年以來投資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自一季度起出現-9.7%的負增長,上半年進一步擴大到-14.4%。北京市堅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創新舉措、精準施策、統籌加力,多措并舉“穩投資”,推動投資高質量發展。1-9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19.8億元、同比下降12.7%,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7個百分點。充分發揮投資對疏功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鍵性作用。
北京市始終堅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確定發展思路、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堅定不移推動投資由速度規模向質量效益加快轉變。年初,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全市年度投資調控思路,把直接反映實體投資情況,可全部轉化為資本形成總額并納入當年GDP核算的建安投資的增速作為GDP支撐指標,進一步明確了以精準有效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投資工作導向,在全國尚屬首次。
今年以來,市領導多次專題研究促投資工作,啟動重大投資項目任務落實情況督查,集中解決制約項目落地難題。同時,全市進一步強化高頻率精細化投資調度工作機制,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數據,按月開展重點行業領域投資運行監測與形勢分析,及時發現掌握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梳理匯總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共性難點問題,建立投資分析“一個月報”,切實增強投資調控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健全投資任務和重大項目完成進度、審批動態、難點問題“三本臺賬”,密切跟蹤建設項目投資落地情況,及時排查解決各類制約項目開工和推進的問題,統籌實施精準調度和協調服務,推動投資加快落地。
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投資運行不乏亮點。從投資構成看,建安投資、費用投資占比改善。1-9月全市完成建安投資2227億元、同比增長0.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41.9%,高于2017年5.3個百分點,投資調控的精準有效性和對經濟增長支撐的質量進一步增強。費用投資占比為45.5%,低于2017年1.7個百分點。從行業看,重點行業投資增長較快。1-9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3.9%、14.6%和10%。從資金構成看,民間投資占比不斷提高。1-9月民間投資完成1585.9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0.9%,較2017年提高1.2個百分點。從補短板成效看,民生領域投資實現較快增長,保障性住房投資增長37.8%,交通運輸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1%,占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50.8%、同比提高11.3個百分點。
北京市始終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總抓手,2018年全面對標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以制定實施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批重點地區、重點領域行動計劃為抓手,全年共安排市政府重點工程276項,當年計劃完成投資2378億元,其中建安投資1210億元。
為切實有效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全市將市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全部納入市政府綠色審批通道,在供地安排、規劃指標、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等方面優先予以保障。同時,建立市政府重點工程協調服務體系,對已開工項目按照“責任落實到位、要素保障到位、跟蹤督導到位”的要求加快實施進度,對未開工項目按照“梳理制約環節、明確服務事項、倒排時間節點”的要求加快推動落地,集中力量抓開工、保進度、促投產,推進重點工程投資更好、更有效落地。
1-9月市政府重點工程完成建安投資約700億元,支撐全市建安投資三成以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城市副中心、冬奧會冬殘奧會、世園會等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京津冀協同發展確定的重大工程及一批市級重大建設項目順利推進,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在經濟下行風險增大的情況下,擴大政府投資有利于抵御外部因素沖擊,熨平周期波動,是恢復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不折不扣的“藥引子”。第一,政府投資擴張將影響到建筑建材、交通運輸、裝備制造、鋼鐵有色、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進而傳導至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釋放經濟發展活力。第二,政府投資中有相當部分可以轉化為人力資本和技術的積累,進而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全要素生產率。第三,政府投資增加有利于改善基礎設施環境,帶動投資品需求擴張和消費品市場活躍,為民間投資拓展市場空間,改善投資者預期。
2018年度北京市政府投資計劃已于8月底全部下達完畢,累計下達資金586億元,實現了早安排、早帶動。在資金安排上,一是突出保障全市重點建設任務,其中安排民生和環境改善項目159億元、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178.3億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項目189.3億元、促進科技文化創新項目54.5億元。二是突出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安排城市副中心投資117.3億元,實現了年初確定的不低于20%的調控目標;安排城南地區投資181.7億元,實現了年初確定的不低于30%的調控目標。三是突出政府投資引導放大作用,共安排公共領域市場化配套、投資補助等引導放大資金234.4億元,占40%,充分發揮了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
改革是推動投資穩定增長的基本動力,要通過改革重新調整利益關系、完善權責分工,營造有利于社會投資的發展環境,加強社會投資者的信心。
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年初,北京市以市委1號文件印發了《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從優化規范企業投資管理、健全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拓寬融資方式和渠道、提高政府服務管理水平4個方面提出17項重點改革任務舉措。著力完善企業自主決策、政府行為規范,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資體制。發布了新版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取消核準事項59項、同比減少58%,最大限度放寬企業投資準入門檻。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去年9月份,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從投資環境、貿易環境、生產經營環境、人才環境、法治環境、實施保障等六個方面推出了26項改革措施和136條政策清單,系統部署各項改革任務,今年3月份,北京市又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為契機,聚焦辦理開辦企業、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等重點環節,進一步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精準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將企業開辦時間從24天縮短至5天,將社會投資建設項目辦理施工許可時限從109個工作日壓縮至45個工作日以內,將低壓電力接入辦理從141天壓縮至25天以內。
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方面,今年以來,北京市聚焦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不斷細化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圍繞基礎設施、教育養老、旅游體育、國企混改、創新創業、便民服務、政策住房等重點領域,推出27條細化政策措施和5個配套工作機制,形成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的“27+5”政策機制,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同時,不斷強化民營企業對接服務,健全市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建立服務企業發展和項目落地“雙平臺”工作機制,“一對一”對接阿里、騰訊、京東、小米等民營企業,精準實施“一企一策”服務,加快總投資超9000億元的600余個社會投資項目落地,鼓勵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1-9月北京市民間投資完成1585.9億元、同比下降14.6%,降幅較上半年收窄7.6個百分點。
促進有效投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撐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面對當前投資運行的新困難新問題新挑戰,北京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減量發展不動搖,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堅持大氣治理不動搖,堅持擴大有效投資不動搖,加大“穩投資”政策落實,切實發揮好投資對城市和經濟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以高質量投資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