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源,李海燕,龐鈺潔,竺嘯恒,陸玫丹,賈惠娟*
(1.浙江大學園藝系,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省武義縣農業局特產站,浙江金華 321200)
火龍果為仙人掌科(Cataceae)量天尺屬(Hylocereus)和蛇鞭柱屬(Seleniereus)植物,原產于墨西哥、中美洲等熱帶沙漠地區,因其外形獨特、色澤鮮艷,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有機酸等營養物質[1],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熱帶亞熱帶果樹。
浙江省火龍果最早于2000年初期引種到金華[2],經過10余年的發展,目前全省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金華、臺州、溫州等地。因火龍果喜光,怕冷,怕積水,適于生長在熱帶氣候區域,當溫度低于10 ℃或高于38 ℃時會停止生長[3]。作為新型產業在浙江的栽培技術尚不成熟,特別是火龍果的基本品質性狀表現無系統研究,果實的商品性、品質評價體系等參差不齊,導致消費者對火龍果的品質和價格的關系模糊不清。筆者對相同采收期的紅心火龍果從果實不同大小和不同部位的品質性狀進行研究,旨在為火龍果的品質評價體系建立和更好地指導產業栽培技術研發提供理論依據。
1.1材料供試材料為2015年10月14日采自浙江省金華市武義某商業火龍果基地成熟度均勻一致的紅心火龍果,果實采摘預冷后,快速運往實驗室,按照單果重由小到大分成7級,編號Ⅰ、Ⅱ、Ⅲ、Ⅳ、Ⅴ、Ⅵ、Ⅶ。單果重120~390 g(圖1A)。
1.2方法隨機在每一分級中分別選取5個紅心火龍果為一組,測定每組果實單果重,用游標卡尺測量每個火龍果的橫徑、縱徑,計算果形指數。切開果實,采用便攜式數字折光儀(PR-101,Atago,日本)測定果實不同部位(圖1B)的可溶性固形物TSS(total soluble solid)含量,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可滴定酸TA(titratable acid,)含量,選取其中幾個TSS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一步測定還原糖和有機酸含量。TSS和TA測定參照余意[4]的方法,有機酸和還原糖測定參照Huang等[5]的方法,進而分析紅心火龍果不同大小和部位品質的差異。
1.3數據分析采用Excel 2013和SPSS 16.0軟件進行相關統計分析,用Ducan新復極差法(P<0.05)進行差異顯著性比較。
2.1不同大小和部位紅心火龍果外觀品質及TSS、TA含量紅心火龍果單果重在120~390 g,分成Ⅰ~Ⅶ共7個等級(表1)。火龍果的果形指數在0.72~0.85,為長圓形或近圓形,且每個分級之間無顯著差異。不同大小紅心火龍果TSS和TA含量顯示,Ⅲ的TSS含量達15.10 °Brix,與其他果實均有顯著差異,而TA含量除Ⅲ外,其余果實均無顯著差異,Ⅳ的果心和果實四周TA含量最高。不同部位的TSS含量除Ⅳ等級外,其余果實果心和果實四周均差異顯著,表現為果心含量高于果實四周,而果底部位的TSS含量均與果實四周無顯著差異。不同部位的TA含量除Ⅲ等級外,其余果實各個部位均無顯著差異。果心部位固酸比(TSS/TA)顯示,前3級的火龍果固酸比較高,其中Ⅲ最高,達37.6;而后4級的火龍果固酸比較低,其中Ⅳ最低,為14.6。推測Ⅲ的風味最佳,Ⅳ的風味較劣。

圖1 不同大小(A)和不同部位(B)紅心火龍果Fig.1 Red pitaya of different sizes(A)and different parts(B)

級別Level單果重Singlefruitweight∥g果形指數FruitshapeindexTSS∥°Brix果心Core果頂Fruittop果底Fruitbottom果實四周AroundthefruitTA∥%果心Core果頂Fruittop果底Fruitbottom果實四周AroundthefruitTSS/TA果心CoreTSS/TAⅠ120.37g0.74bc11.10Abc8.60Bb8.50Bb8.50Bb0.31Ad0.30Ac0.28Ac0.28Ac32.70bⅡ163.97f0.85a11.20Abc9.30Bb9.60Bb9.40Bb0.37Ac0.31Ac0.32Ac0.28Ac32.12bⅢ189.30e0.76bc15.10Aa12.50Ba11.90Bb12.20Ba0.42Ac0.30Bc0.33Bc0.31Bc37.64aⅣ214.12d0.72c9.50Ac8.80Bb9.00Bb8.80Ab0.68Aa0.57Aa0.63Aa0.58Aa14.59eⅤ280.05c0.75bc10.80Abc9.10Bb9.10Bb9.00Bb0.54Ab0.53Aab0.56Aab0.55Aab18.19dⅥ348.26b0.78abc10.30Ac8.90Bb8.50Bb8.80Bb0.50Ab0.48Ab0.48Ab0.50Ab19.17cdⅦ385.23a0.81ab11.30Abc8.50Bb8.70Bb8.60Bb0.50Ab0.49Ab0.48Ab0.49Ab20.07c
注:n=3;同行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指標不同等級間差異顯著(P<0.05);同行后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同一等級不同測定部位差異顯著(P<0.05)
Note:n=3;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line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P<0.05)
2.2不同大小和部位紅心火龍果還原糖和有機酸含量該試驗檢測到有機酸種類有蘋果酸、檸檬酸,還原糖為果糖和葡萄糖(表2)。火龍果果肉中有機酸主要以蘋果酸為主,占總量的89.5%~92.7%,果心中含量為3.02~4.07 mg/g,檸檬酸含量較低,僅占總量的不到10.0%;還原糖主要以葡萄糖為主,占還原糖總量的76.8%~87.3%,果心中含量達41.30~68.29 mg/g,其次是果糖,占總量的20.0%左右。比較不同大小火龍果中4種糖酸的含量,除Ⅲ和Ⅳ檸檬酸含量無顯著差異外,Ⅲ、Ⅳ、Ⅵ之間的其他指標均差異顯著,Ⅲ的蘋果酸含量最低,檸檬酸和葡萄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中等;Ⅳ的蘋果酸含量中等,檸檬酸含量最高,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最低;Ⅵ的果糖和蘋果酸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中等,檸檬酸含量最低。Ⅲ的有機酸總量最低,還原糖總量最高。由此推測紅心火龍果中等大小的果實風味品質最佳。比較4種糖酸含量在果實不同部位的差異,除Ⅵ中檸檬酸在果心和果實四周無顯著差異外,其余部位均差異顯著。其中蘋果酸果心略高于果實四周,檸檬酸果實四周略高于果心,果糖和葡萄糖均為果心顯著高于果實四周。這與TSS和TA的測定結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火龍果中的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和檸檬酸[6-9],糖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7-8],另外還含有微量的草酸[6-8]、酒石酸[6-7,9]和蔗糖[10]。主要糖酸種類與該試驗結果一致,但該試驗未測出酒石酸、草酸和蔗糖,可能是品種差異或栽培管理技術不同所致。
表2紅心火龍果不同大小和部位糖酸含量

Table 2 Content of sugar and acid in different sizes and different parts of red pitaya mg/g
注:n=3;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級別不同部位間差異顯著(P<0.05)
Note:n=3;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不同大小果實品質性狀的研究在臍橙[11]、砂糖橘[12]、甌柑[13]、桃[14]、高橙[15]、鴨梨[16]等樹種上已有報道。臍橙、砂糖橘、甌柑、桃上的研究均將果實分成大、中、小3個等級,中型果的風味品質明顯比大型果好,且不同大小臍橙、桃的風味品質表現由優到劣依次為中型果、小型果、大型果。在高橙上的研究將其由大到小分成4個等級,果實由小到大品質逐漸下降,而鴨梨上的研究則正好相反,果實由小到大品質逐漸變好。該試驗比較不同大小紅心火龍果品質差異,結果表明,中小型果TSS、還原糖等方面品質明顯優于大型果,其中單果重190 g左右(中等大小)的果實品質最佳,與臍橙、桃的研究結果一致。果實大小對風味的影響也受栽培管理的影響。梨[17]、葡萄[18]上的研究表明,采前灌水會導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栽培管理過程中施肥不合理也會導致大小果品質差異。唐恒朋等[19]研究表明,火龍果產量和品質隨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變好后變差,氮肥過多,而磷鉀肥及其他微量元素缺乏,會導致風味物質積累速度比果實膨大速度緩慢,大型果風味不佳。同樣結果在蘋果[20]、香梨[21-22]、葡萄[23]、果桑[24]上也有報道。
有關果實不同部位風味品質差異的研究較少,僅在楊桃[25]、西瓜[26]中有報道。楊桃果實下端TSS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上端最低;西瓜中部糖含量高于近皮部。該研究結果顯示,火龍果果實不同部位的品質存在差異,所有分級果實果心部位的糖含量明顯高于果實果頂、果底和果實四周,但果頂、果底、果實四周無顯著差異,與西瓜的研究結果相近。由此可見,果實不同部位品質的差異因樹種和品種而有差異。具體風味物質積累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該試驗是探究相同采收條件下不同大小紅心火龍果的品質差異,為生產實踐中紅心火龍果的品質評價提供參考。該研究結果表明,中小型果具有比大型果更高的糖酸含量,尤其以中型果(單果重190 g左右)的果實TSS、還原糖、固酸比最高,風味品質最佳。
[1] 陳冠林,鄧曉婷,胡坤,等.火龍果的營養價值、生物學活性及其開發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1):2030-2033.
[2] 蔣飛榮,徐福君,鈄凌娟,等.紅肉火龍果在浙江金華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總結[J].現代園藝,2016(1):30-31.
[3] 黎舒.火龍果不同品系品種植物學形態和生物學特性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4:12.
[4] 余意.水蜜桃雜交優系及其親本的主要品質特性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5] HUANG C H,YU B,TENG Y W,et al.Effects of fruit bagging on coloring and related physiology,and qualities of red Chinese sand pears during fruit maturation[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9,121:149-158.
[6] 蔣儂輝,凡超,劉偉,等.運用RP-HPLC同時測定火龍果中7種有機酸和Vc含量的方法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5,37(5):798-803.
[7] 楊道富,林旗華,謝鴻根,等.火龍果果實生長過程有機酸與可溶性糖變化研究[J].福建農業學報,2012,27(10):1076-1080.
[8] OBENLAND D,CANTWELL M,LOBO R,et al.Impa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and variety on quality attributes and aroma volatiles of pitahaya(Hylocereusspp.)[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6,199:15-22.
[9] 關秀杰,蔡智軍,王瑩.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火龍果有機酸[J].中國農學通報,2009,27(23):114-117.
[10] 李文云,彭志軍,王彬,等.火龍果不同品種(品系)果肉糖、酸含量及組成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11):215-217.
[11] 刁俊明,曾憲錄,朱遠平,等.臍橙果實大小對果實感官品質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5,42(23):82-85.
[12] 王兆兵,李惠珍,林俊華,等.砂糖橘果實大小對其品質及貯藏性影響的研究[J].保鮮與加工,2012,12(1):6-11.
[13] 吳寶玉.不同采收期和貯藏方式的甌柑品質變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
[14] 賈惠娟,水口京子,岡本五郎.果實大小對白肉桃果實品質的影響[J].果樹學報,2003,20(6):439-444.
[15] 黃雪燕,陳丹霞,王燕斌,等.溫嶺高橙果實大小與品質的相關性研究[J].浙江柑桔,2008,25(4):7-9.
[16] 伍濤.豐水、鴨梨果實發育過程中糖積累特性及其與果實大小關系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17] 張建光,李英麗.梨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132.
[18] 李學斌,顏麗菊.水果安全優質高效生產技術創新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62.
[19] 唐恒朋,李莉婕,錢曉剛,等.氮素施用量對火龍果產量、品質及貯藏效果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6,45(8):64-68.
[20] 秦偉,郭藝鵬,陳波浪,等.不同氮磷鉀配比施肥對紅富士蘋果果實品質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3,50(12):2203-2210.
[21] 柴仲平,王雪梅,陳波浪,等.不同氮磷鉀施肥配比對庫爾勒香梨果實品質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2013,31(3):154-157.
[22] 郝國偉,白牡丹,高鵬,等.氮、磷、鉀配比施肥對玉露香梨果實品質的影響[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1):23-27.
[23] 程杰山,蔣愛麗,奚曉軍,等.不同施肥量對‘巨玫瑰’葡萄生長和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5):167-171.
[24] 韓傳明,王翠香,劉方春,等.不同施肥量對無核‘大十’果桑生長和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6):78-82.
[25] 林盛,唐燕瓊,劉振文,等.香蜜楊桃果實不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09,30(8):1079-1082.
[26] 萬學閃,劉文革,閻志紅,等.無籽西瓜果實不同部位糖含量測定[J].中國瓜菜,2009,2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