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以體驗為中心,以此貫穿整個教學,是實現醫學生實踐體驗的教學過程。它是注重學生參與以及實踐體驗的新型教學。文章從體驗式教學的概述、必要性和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合理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三個方面來論述,希望能幫助提升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醫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24
作者簡介:溫丹紅(1985—),女,廣西南寧人,現就讀廣西師范大學16級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述
關于體驗式學習的概念和模式是由美國大衛·庫伯(David kolb)提出,體驗式教學最早引入在2011年,應用于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是以體驗為中心,以此貫穿整個教學,總之,體驗式教學是實現醫學生體驗的教學過程。
體驗式教學主張運用多元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活動,并掌握知識的同時產生情感體驗,進而提高認知,達到教育自我的目的。比如講授關于《青年的自我意識》的課堂,通常會運用到多元教學方法,通過對體驗式教學方式如何運用到心理課程的研究也許能促進對教學方法的探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相比傳統的講授,體驗式教學強調以體驗為中心,讓學生在體驗中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索的欲望,在體驗中領會,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從體驗式學習的內容設置上看,全程參與的多元化體驗式教學能夠進一步完善內容體系。從它的環節上來看,強調每個環節都要相互聯系,逐漸遞進。從教學方式來看,體驗式教學將多種方法,如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情景模擬、故事分享、游戲活動等結合使用,以期全面強化學生體驗。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1.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包含心理輔導、知識傳授以及行為鍛煉,所以根據個案來靈活調整整個課程體系,以達到個性化教育目的是極為重要的。在標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可以運用討論的方法,去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更好地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必要性。而在課程的情緒章節內,可以采取音樂體驗的方法。通過聆聽音樂后,進行討論,讓醫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使醫學生學會理解情緒、表達情緒。利用音樂故事,結合醫學生的心理特點,編排策劃自己的音樂人生故事,進行互動分享自己的故事,讓他們有話可說,從而豐富課堂教學效果,強調體驗與交流,最終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合理地運用情緒,讓醫學生保持樂觀而穩定的情緒,有利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在壓力章節中,通過音樂體驗可以幫助醫學生減輕各種原因造成的身心壓力,改善情緒,抒發情感;適當運用音樂體驗還可以達到培養意志和鑄造道德品德的效果;而在課程的人際交往章節,通過心理劇的表演,在情緒和人際張力的關系上讓他們更能深入體驗等。體驗教學方法的使用能激發醫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
2.促進醫學生身心發展
救死扶傷是醫生最重要的職責。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達到醫生職業所要求的素質。如果醫學生不具有成熟心理,其勢必會對醫院工作效率的高效運行造成較大的影響,社會的安穩性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醫學生的身心健康顯得更加重要。那么,課程的設計就要針對醫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和規律,以理論基礎為切入點,促進醫學生心理健康為落腳點。通過歌曲討論、音樂想象、音樂回憶、音樂同步等多種方法對醫學生進行音樂體驗式教學,讓醫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協調身心,幫助醫學生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緩解身心壓力、增強信心。提高情商,促進人際交往及人格完善,提高醫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大學生有自我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心理健康發展。
3.培養醫學生實戰能力
教師在理論的基礎上應該側重醫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中多設計情景再現體驗環節,如設計一個活動、一個即興演講表演、一個心理劇及音樂劇等來激發醫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及課堂氣氛,通過醫學生自己親身參與體驗,培養他們在實踐中善于發現問題、善于分析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善于創新的能力,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三、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合理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
1.更新體驗教學觀念
在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不再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應該把傳統的觀念進行更新,把以前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讓醫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把這個學習的過程變成我想學、我要學、我會學的效果。首先,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是民主平等的,重點強調教師與學生都要參與,教師就充當一個總導演的角色,讓醫學生扮演主角的角色,這樣就讓醫學生達到了以體驗分享為主體,這一教學模式與當今的學習觀和教學形式相一致。教師要積極地引導醫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讓醫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重要角色作用,那么醫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這有助于提升醫學生的綜合技能能力,增加醫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其次,教師還要正確地引導學生關注“醫患關系”“規培和考研、工作的選擇”等熱門問題,讓學生積極地發表自主的意見、暢所欲言。因此,觀念的更新很重要。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融入音樂體驗教學,通過聆聽事先準備好的音樂,細細地品味并體驗音樂的情緒與情感,從感性認識上升理性認識的一個過程。音樂本身具有一個令人愉悅的力量。在有經驗的教師領導下,讓情緒得到平緩,心態恢復平和,在平靜中去感受自我,拓展自我認知、提高審美體驗,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實現課堂目標。
2.優化體驗教學設計
教師可以用某個醫學生個案貫穿課程始終,來引起醫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好奇心、關注度以及重新設計課程內容,并設計多個醫學生心理問題模擬情境,給他們以帶入感。并通過某個醫學生個案將這些心理問題模擬情境貫穿起來。這些個案不僅來源于他們的大學生活,同時也正是當今醫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將這些典型的案例改編成心理劇,在舞臺、課堂上進行表演,用他們自己的故事來教育他們自己,容易產生共鳴性的教育意義。
3.提升醫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專職人員不夠,甚至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課是輔導員來兼職上這門課,因此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首先,學校層面:學校領導要重視這方面的人才培養,采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形式,讓教師多出去培訓和學習。其次,個人層面:在教學技能方面,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積極參加各項講課類比賽、聽課學習、體驗式教學知識的學習。有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要懂得去抓住和珍惜;在教育科研方面,也要積極申報課題和撰寫論文。最后,專業層面:教師應該具有一顆學無止境的心,積極參加繼續教育等來提升自己。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在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旨在提高醫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身心健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樣才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更有效地實現其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吳 禹,魏紅娟,厲 紅,等.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8).
[2]陳 莎.體驗式教學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