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辦高校的管理過程中,受到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學習能力的影響,管理工作較普通高校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章根據民辦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對民辦高校學生管理人性化思維創新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為民辦高校學生管理的人性化提供學術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管理;人性化思維;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11
作者簡介:周孝貴(1979—),男,湖南邵陽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民辦高校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有孔子創辦的“孔家學院”,之后陸續有漢代的“經管”、宋代的“書院”等,這些都是民辦高校的前身。相較我國的普通高校,民辦高校的門檻較低,對學生的基礎要求不高,為大量高考失利的學生提供了繼續學習的機會,對提高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民辦高校的生源質量客觀上比普通高校的生源質量差一些,因此,在民辦高校的管理過程中,多采取嚴格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民辦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以往的管理過程中,民辦高校的管理理念多趨于嚴格管理,對學生的作息時間、課外活動等都有著明確的規定,為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將許多的時間耗費在了學生的專業學習中,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民辦高校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相較普通高校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劣勢,為提高民辦高校學生的就業優勢,民辦高校在管理的過程采用我國傳統教育中中學的管理辦法,對于學生的作息時間、課外活動、學習作業、寢室文化都有著嚴格的管理,學生被動的按照學院的要求進行活動,從而阻礙了學生的綜合發展[1]。
在管理方式上,多是采用集體管理、規范性管理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但是這種被動的約束方法并不利于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養成,導致學生過于依賴學校管理,在學校之外仍舊沒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此外,這樣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容易導致學生對學校產生反感情緒,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2.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以往的民辦高校管理過程中,學校過于重視學生的專業成績,忽視對學生的德育培養,造成學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高等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重要的時期,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以往民辦高校的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我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趨于多元化,要求其不僅需要具有高知識、高技能,還必須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但民辦高校的硬性管理方式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成績,并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今后的長期發展具有消極影響[2]。
近年來,在高校的教師結構中,許多“80后”“90后”的畢業生成為輔導員,在管理的過程中,也受到其年輕思維的影響,追求個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而傳統的民辦高校的管理模式不被這些年輕的輔導員所接受,在管理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管理不當的情況,導致學校與學生之間、學校與輔導員之間的矛盾激化,不利于學校的長久發展。
3.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人文教育,旨在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性人才,民辦高校的管理理念與具體的管理措施,不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3]。時代在進步,民辦高校的管理方式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在管理的過程中實現“以人為本”,為學生服務,放開對學生的控制權,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增加校內外的交流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中成長,更要在課外活動中全面成長。
我國大學生在畢業時多面臨著學習能力差、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民辦高校的管理過程中,要加大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自身的成長引起重視,使學生從被動管理轉變為自我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管理,完善民辦高校的管理制度,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
二、人性化思維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的創新運用
1.給予輔導員人文關懷,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在民辦高校的管理過程中,輔導員具有重要作用,及時掌握與調整輔導員的工作情況,對高校的管理效率有著關鍵作用。近年來,民辦高校的輔導員組織結構趨于年輕化,許多的“80后”“90后”畢業生加入了民辦高校的輔導員行列,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給民辦高校的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改變,其具有十分顯著的個性特點以及意識特征,在管理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學性與民主性,強調進行人性化管理,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人文關懷,采用“軟硬兼施”的政策對學生進行管理,在提高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以往的管理過程中,民辦高校的硬性管理措施與年輕輔導員的管理理念相違背,增加了學校與輔導員之間的意識矛盾,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在民辦高校管理方式的創新過程中,要合理添加人性化管理理念,高校在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輔導員的個性、發展特點,對輔導員的生活、工作開展人性化關懷,對輔導員在管理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幫助,定期對輔導員展開培訓,滿足輔導員自身發展的需求。開展輔導員集體活動,增加輔導員之間的合作意識,使輔導員在管理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交流意見,共同發展。
2.以學生為本,樹立“人性化”管理意識
在民辦高校的管理創新中,要以學生為本,在管理的過程中充分體現管理人性化思維的理念。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民辦高校的管理制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以往的民辦高校管理過程中,高校過于注重對學生義務的管理與行為習慣的約束,忽視了學生的權利與個性化發展的特點,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在民辦高校的管理創新中,要以學生為本制定管理制度,不僅要明確學生的義務,更要落實學生的權利,在管理的過程中,主動關愛學生、幫助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全方面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3.利用網絡技術,全方位拓寬學生管理的渠道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在民辦高校的管理過程中,要積極地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如微信公眾號、網頁、論壇等手段,對學校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進行宣傳,通過QQ、微信等聊天工具拉近學生與學校之間的距離,更快速、更直接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全面呵護,引導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對生活保持熱愛,為學生的長久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民辦高校的教育中,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對高校最終的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高校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學生成長的特點進行相應的管理理念與管理制度的創新,將人性化思維落實在民辦高校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就業優勢,為學生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 莉.淺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才智,2018(14).
[2]包守娟.高校學生管理人性化思維創新[J].赤子(下旬刊),2016(6).
[3]李 嫦.高校學生管理的人性化思維創新[J].亞太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