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有效思維的可視化,其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能夠簡單有效地幫助學生洞悉問題解決的關鍵。因此,文章在小學生的閱讀中引入了思維導圖,并基于實際情況做了一些嘗試,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課內閱讀;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09
作者簡介:李笑笑(1990—),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一、思維導圖的課內閱讀前運用
日常的語文學習中,在預習一篇課文時,教師一般都會給學生布置預習要求,其初衷是讓學生通過預習來熟悉文章,找出他們不太理解的地方,從而解決困難。但事實上,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把它付諸實踐,更不用說有深層次的感悟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制作預習思維導圖,通過自學了解和分析他們所知道的。首先,學生畫一個喜歡的思維導圖的形式,然后用醒目的字體寫主題,使用“生字新詞”,“好詞佳句”,“介紹作者”,“主要內容”和其他發散的關鍵詞,然后一個接一個地完成任務。然后,學生將未知的和難以理解的反映在另一個思維導圖中。最后,學生根據設計繪制自己喜歡的顏色,完成預習思維導圖,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結果組織閱讀教學,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嘗試中得到反饋,重點分析和指出學生在反饋中反映的問題、困難。通過這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發揮主要作用,提高課內閱讀的有效性。
二、思維導圖的課內閱讀中運用
1.思維導圖在課堂筆記中的運用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會出現以下現象:學生根據教學過程來做筆記,很多學生都是教師講到哪里,他的筆記就做到哪里,沒有技巧,沒有選擇性,重點也不突出;雖然這樣學生記錄詳細,但沒有聽到重要的引導和解釋,也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筆記的內容很多,但是復習時又找不到重點。思維導圖可以彌補流水線記錄的缺陷。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修飾詞,可以記錄關鍵信息以便于回憶,并且將課文內容集中到一張圖中,學生不僅可以清晰地理解和識記,而且可以有效地保存信息便于復習。它不僅反映了學生當前的知識水平,而且在復習時簡單直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思維導圖在合作學習中的應用
當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記錄學生思考所得的與主題相關的所有關鍵詞。一個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但如果發揮組內所有學生的想象力,那將是一場頭腦風暴。學生的思想互相啟發,相互碰撞,使每個人的思維都很活躍。這樣將觀點和想法都清晰明了地呈現在思維導圖中,直接有效且便于陳述總結。
三、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外閱讀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運用到課內閱讀中,也可以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學校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然而,很多學生只追求了“量”的達標,而不能取得“質”的效果。因此,思維導圖可以成為追求“質”的有效形式。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可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可注意故事情節、故事人物、心得體會、表達方式等內容。比如:以“《三國演義》感悟人物形象”為例,很多學生設計了富有自身特點的思維導圖,有“蜀國名將簡介”“周瑜與諸葛亮人物對比”“《三國演義》人物特點”等。在嘗試對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并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在文本歸納、重構整體結構、理解邏輯順序的過程中,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四、結語
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閱讀的實踐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繪畫,形成扎實、細致的閱讀習慣。思維導圖的發散性和聚焦性特征有助于知識的重組、連接和創新,使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個體思維的充分展示。它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靈活性和深度,促進學生創造性的閱讀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長期的練習也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鍛煉思維能力。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他們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有效而有趣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身心愉悅地進行閱讀,喜愛閱讀并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因此,思維導圖是學生有效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輔助工具。
參考文獻:
[1]潘紅霞.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高段群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下半月刊),2018(9):110-111.
[2]馮 霞.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