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淘汰,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進入課堂,提高了教學效率。其中,導學案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更是優化了課堂教學,豐富了課堂教學內涵,構建了創造性課堂。對此,文章探討了導學案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導學案;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簡介:方冬華(1985—),女,江西于都人,中小學二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一、導學案的簡單介紹
導學案,主要是用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研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其是經由多位優秀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最后再集體研討制訂。導學案式教學法,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配合教師的科學評價,推動學生自主發展[1]。當前,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導學案因其種種優勢,被各個教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育,實現了高效課堂。
二、優化導學案的設計,構建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導學案設計應具有試探性、科學性指導性,以此保障課堂整體質量,實現高效課堂[2]。其中,導學案的試探性,主要是指數學課堂設計問題的真實性,將課堂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速度。導學案的科學性,主要是指課堂教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避免課堂問題超過學生認知,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并且,導學案的科學性,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富有調理與層次感,學生能夠循序漸進掌握知識,為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奠定了基礎。導學案的指導性,真正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保障了學生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連減應用題時,教師可設計如下問題:小明媽媽去逛商場,在商場上挑選了一條圍巾,36元,為小明挑選了一雙運動鞋,59元,在收銀臺付款時,小明媽媽錢包里有150元,一張100,一張50,問小明媽媽如何付款?問題的真實性,提高了學生參與興趣,問題的開放性,學生思路得到開拓,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速度與效率。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設計導學案,能夠引領高效課堂。
三、建立導學互助學習模式,打造互動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學案的應用,教師應建立導學互助學習模式,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實現高效課堂。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體驗教師的樂趣,通過學生授課,提高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比如教師可采用優生輔導后進生的模式,以此達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具體如下:在兩位數除法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高鐵每小時行駛344km,小車2小時行駛172km,請問,小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火車速度是小車的幾倍?”為題,先請學習較好的學生扮演教師角色,教師與剩余學生在下邊共同聽講。如此,幾名學生講解了幾個類似題型后,教師可讓全班同學打分,并給予學生獎勵,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指出其中的不足,并給予補充,以此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增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水平,實現高效課堂。
四、在導學案中設計課堂檢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學案應用中,適當的課堂檢測,能夠提高學生自我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方向,為實現教學目標奠定基礎。在導學案式教學中,課堂小檢測的設立,能夠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了解課堂學習效果,為學生未來學習提供了方向,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進提供了參考。在導學案應用中,筆者發現,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消化本節課所學內容,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學生數學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五、總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中,導學案教學法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有效降低了教學問題的出現,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了課堂學習效率,實現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對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導學案的特性,巧妙運用導學案,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場所,以此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文剛.善用導學案,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學習(上半月刊),2015(2):64.
[2]陳寶燕.用導學案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科普童話,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