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其教學模式實際就是教師在教學期間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特別是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被應用到教學活動中,這也讓傳統教學當中的弊端逐漸凸顯出來,而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則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科學的改革,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使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此,文章圍繞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討論,對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加以分析,并對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相關見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改革;合理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4
作者簡介:蔡金元(1969—),男,江西鄱陽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數學研究與應用。
一、傳統小數數學教學模式中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應該對課堂氛圍進行有效的控制,既不能太過沉悶,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也不能太過活潑,影響課程的正常進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應用的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往往是以師生之間的簡單問答為主,未能對知識進行真正的探究,且學習過程中缺乏協作,導致每個學生都成了獨立的個體,但小學生受到認知規律等因素的影響,并不能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致使其在學習過程中較為被動。
2.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離
在相關調查當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準備例題時,都未能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設計,教學例題與學生生活不符,導致學生難以根據自身生活對所學知識進行具象處理,數學知識的抽象化導致學生存在學習困難的問題,從而使其對數學知識失去興趣,無法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嚴重消減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建議
1.對合作教學模式加以應用
合作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有效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并且能夠在合作中明確如何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組織分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和探討,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例如,在對乘法口訣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先針對所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講解,然后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相互之間進行提問,這樣能夠有效改善死記硬背造成的枯燥問題。此外,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合作學習預留相應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明確課堂學習中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所掌握的不扎實的內容得到進一步鞏固,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對情境教學模式加以應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這個特點,對教學情境進行有效的創設,一方面可以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可以運用自身經驗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對整數及小數乘法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讓一名同學扮演超市售貨員,另一名同學扮演顧客,針對水果買賣進行談話。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不僅可以將學生快速引入學習狀態,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3.對實踐教學模式加以應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面比較趨向于具象思維,但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學生思維和數學知識之間構建一座橋梁,引導學生利用動手實踐學會知識。在實踐中,學生能夠更加具體地了解數學知識,從而對相關理論知識產生更為深入的理解,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對加法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準備一盒火柴,在火柴盒當中放入6根火柴,在盒外放置3根火柴,然后讓學生計算6+3等于幾,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將盒外的火柴放到火柴盒中,并數一下火柴的總量,這時學生能夠輕易得出計算結果,教師可以運用類似的方法,設置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答案,這樣能夠使數學知識變得更為直觀,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具體需求,所以,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教學模式當中的不足進行改進,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 娟.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2]譚玉珍.任務驅動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好家長,2017(5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