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摘 要:文章作者提出,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核心素養的性質、內容及特征,將數學知識與核心素養相結合,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奠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簡介:王 建(1988—),女,山東煙臺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
一、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現實意義與主要內容
初中數學教學除了傳授知識包括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更要促使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運用合理的數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是核心素養。一個具備了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善于以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已成為當代學生進入社會的必備本領。在數學課堂落實核心素養,與新課標提到的“基礎性、整合性與前瞻性”要求相符合,它既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根本要求,也是著眼于數學教學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措施
1.教師針對核心素養應采取的措施
核心素養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主要概括為四大方面:其一,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習慣。其二,合理掌握數學方法。其三,在社會發展的國計民生事件中都可能涉及數學知識,包括數學概念等,尤其在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各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學。其四,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各種復雜的問題時,應優先考慮以數學思想或數學方法解決,整合數學知識與常規做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增強初中數學核心素養路徑。落實與培養核心素養是初中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目標,以小組合作為契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體現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學生掌握基礎的情況下充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學生的創新實踐與思考能力。
其次,在課堂上創造探究性學習氛圍。 核心素養是不能直接口頭傳授給學生的,這就需要教師在直接教學的過程中強化核心素養,不斷帶給學生積極的影響。只有讓學生把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真實的數學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與探究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最后,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數學開放型題目。所謂數學開放型題目,就是指那些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題目,這些問題在學生的討論合作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注重設計多樣性的數學開放習題目。
2.教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措施
第一,數學實踐課要豐富多彩。實踐對學生來說是最好的獲得真知的方法,要想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真正地體現出數學的價值,數學就要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探究交流,充分運用歸納、總結、推理、猜想等各種數學方法,鍛煉數學邏輯思維。
第二,要讓學生多運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和數學知識相結合。在當前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軟件,這樣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慢慢愛上數學。初中數學課堂要將數學知識與現代信息技術相關聯,提高課堂效率。
三、采用綜合性數學評價方法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評價方式往往就是作業與考試兩種形式,但是這兩種評價方式是不全面的,可能考查不出學生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技能水平。因此,評價方式也要逐步改為綜合性的評價方式,體現出評價時對核心素養的關注。教師在設計自己的課堂時既要考慮到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也要考慮到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改變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
總之,教師先要充分了解核心素養的意義,性質與內容,充分地把數學課堂和核心素養相結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一步使教學得到優化,時刻關注學生不同的發展和個性,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姜 煒.從“知”到“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數學教學通訊,2017(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