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張 靜,李 偉,賀 遠,楊應明,董石飛,劉春奎,張峻松
(1.鄭州輕工業學院煙草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2.紅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料部,云南昆明 650231)
環境的變化對烤煙的生長有著極大的影響,不同海拔高度有著不同的溫度、降雨量、光照強度、有效積溫等生態因子。而對于同一地區而言,土壤理化性質的差距不大,這時海拔高度成為影響烤煙生長的重要影響因子之一[1]。胡元才,馬劍雄等人[2-3]研究指出,海拔高度對煙草的生育期有較大的影響,隨著海拔的增高,煙草的大田生育期和成熟期逐漸延長。吳杰等人[4]研究認為,煙株的主要農藝性狀從海拔梯度上看,在低海拔區域較高海拔區域具有更多的葉片數、更粗的莖圍。查宏波等人[5]在對不同品種烤煙的大田期煙株的生長發育狀況的研究中表明,云煙87的根、莖、葉中干物質積累量較高。殷紅慧等人[6]在地膜覆蓋下的烤煙干物質質量的研究表明,通過地膜覆蓋的烤煙有效提高了土壤溫度、烤煙煙株干物質的積累和養分的吸收。孔銀亮等人[7]在研究膜下移栽對煙草生長生理影響時發現,采用膜下小苗移栽技術的烤煙硝酸還原酶活性明顯優于常規移栽烤煙。布云虹等人[8]在對膜下小苗移栽對烤煙生長的研究中發現,該移栽技術能有效提高還苗期的地溫,為移栽后的煙苗提供較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有效促進煙株根系的快速生長。
云南煙區位于我國西南部,地處云貴高原,海拔高度相差較大,多樣化的地形地貌對該地區烤煙生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海拔高度成為制約云南烤煙品質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海拔高度1 400~1 700 m地區生產的煙葉具有云南清香型風味,外觀品質和內在品質較好[2,9]。武德傳[10]的研究發現,烤煙的致香物質在海拔2 000~2 100 m的積累最佳。王政等人[11]研究表明,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云煙97的各生育期明顯推遲,移栽后的煙株生長表現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慢”的變化規律。而從2012年開始,云南煙區便已經開始推廣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同時前人對不同品種、不同移栽方式等對烤煙生長生理的研究較多[12-15],但對于不同海拔高度下的膜下小苗移栽的煙株生長生理研究較少,針對這一問題在云南省宜良煙區開展試驗研究,旨在探明海拔高度對膜下移栽與常規移栽烤煙生長的影響,為云南煙區膜下移栽小苗技術的優化和推廣提供理論基礎。
在宜良縣紅云紅河煙草公司基地單元試驗田設置3個海拔高度,分別是1 600,1 800,2 000 m;采用常規移栽和膜下移栽2種移栽方式。
(1)常規移栽。按照當地正常移栽方式進行移栽。
(2)膜下移栽。在地膜蓋栽培的基礎上改常規苗齡 (苗齡60~70 d) 移栽為小苗齡 (苗齡30~35 d)的移栽方式,小苗在地膜下生長15~20 d后再破膜掏苗,把煙株拉出膜面生長。
1.2.1 農藝性狀的測定
在移栽30,45,60,75,90 d后,分別測定煙株的株高、株距、莖圍、有效葉數、最大葉長和寬。
1.2.2 干物質質量的測定
在移栽30,45,60,75,90 d后,分別對煙株各部位在烘箱中進行殺青(105℃),然后烘至恒質量(85℃),稱其質量。1.2.3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采用 SPAD-502型葉綠素儀[16],在移栽 30,45,60,75,90 d后,分別對20株煙株的第8片葉進行測定。
1.2.4 根系活力
采用α-萘胺氧化法[17],在移栽30,45,60,75,90 d后進行測定。
1.2.5 硝酸還原酶的測定
采用活體法[18],在移栽30,45,60,75,90 d后進行測定。
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
不同海拔高度下常規移栽和膜下移栽農藝性狀對比見表1。
同一海拔高度下,膜下移栽生長的煙株生長長勢明顯優于常規移栽,且2種移栽方式之間的差異隨著煙株生長期的后移逐漸變小;移栽30 d和45 d后,2種移栽方式的煙株農藝性狀有顯著差異(p<0.05)。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移栽方式的煙株,以海拔1 800 m的膜下移栽煙株株高、節距和最大葉寬最好,分別達到118.0,8.0,39.4 cm;煙株的莖圍和最大葉長以海拔1 600 m的膜下移栽煙株最佳,分別為8.9,86.0 cm:有效葉數以海拔2 000 m的煙株最好,常規移栽與膜下移栽的煙株均達到20片葉。
宜良縣不同海拔高度下常規移栽和膜下移栽干物質質量見表2。
表2顯示出,煙株各部位干物質質量隨生育期的延后呈上升趨勢。不同海拔高度煙株的各部位干物質質量均呈現海拔1 800 m烤煙>海拔2 000 m烤煙>海拔1 600 m烤煙;其中膜下移栽煙株干物質質量要顯著高于常規移栽煙株。同一海拔高度下,2種移栽方式的煙株各部位干物質均以膜下移栽煙株較好。在30,45,60 d,2種移栽方式之間的干物質質量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0.01);在90 d,2種移栽方式的煙株各部位干物質質量無顯著差異。移栽后的30 d,膜下移栽的烤煙煙株迅速適應生長環境,根系生長強勁,3個海拔高度的膜下移栽煙株根系干物質質量分別為常規移栽煙株根系干物質質量的430%,190%,176%;而在45 d時,2種移栽方式煙株的根和莖的干物質質量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

表1 不同海拔高度下常規移栽和膜下移栽農藝性狀對比

表2 宜良縣不同海拔高度下常規移栽和膜下移栽干物質質量/g
海拔 1 600 m(a)、1 800 m(b)、2 000 m(c)烤煙煙株的SPAD值見圖1。

圖1 海拔1 600 m(a)、1 800 m(b)、2 000 m(c) 烤煙煙株的SPAD值
從圖1中可以看出,隨著煙株的生長,所有處理下煙葉的SPAD值均呈現出逐漸減小的趨勢。同一海拔高度的烤煙,在煙株生長期的30~60 d,以膜下移栽煙株SPAD值較高,且這種差異在海拔1 600 m時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而其他海拔高度的差異并不顯著。75 d以后,膜下移栽煙株SPAD值要低于常規移栽煙株;同一海拔高度下2種移栽方式的煙株SPAD值呈現出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趨勢。
海拔 1 600 m(a)、1 800 m(b)、2 000 m(c)煙株根系活力見圖2。

圖2 海拔1 600 m(a)、1 800 m(b)、2 000 m(c) 煙株根系活力
圖2 表明,2種移栽方式的煙株根系活力隨著烤煙的大田生長呈現出先增大后下降的趨勢,這與煙株生長生理的規律相同。對比同一海拔高度,膜下移栽煙株在30~60 d的根系活力高于常規移栽煙株,而生長至90 d時,膜下移栽煙株的根系活力要低于常規移栽煙株,并且這2種移栽方式下的煙株根系活力差異顯著(p<0.05),這表明膜下煙在煙株生長的前中期能夠快速的生根生長,能夠有效提高移栽后的煙株的成活率。
海拔 1 600 m(a)、1 800 m(b)、2 000 m(c)煙株硝酸還原酶活性見圖3。

圖3 海拔1 600 m(a)、1 800 m(b)、2 000 m(c) 煙株硝酸還原酶活性
在同一海拔高度下,2種移栽方式的煙株的硝酸還原酶活性均呈現先減小再增大最后迅速減小的趨勢,并在移栽后30 d和60 d左右出現2個峰值。在煙株生長的30~60 d,膜下移栽的煙株硝酸還原酶活性較高,方差分析表明二者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這一結果表明膜下移栽煙株的氮素轉化利用率極顯著高于常規移栽煙株,促進煙株前中期的生長發育。不同海拔高度下,以海拔1 800 m的煙株硝酸還原酶活性最高,硝酸還原酶活性表現為海拔1 800 m烤煙>海拔1 600 m烤煙>海拔2 000 m烤煙。
通過對宜良煙區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移栽方式下烤煙煙株生長生理的研究發現,在同一海拔高度下,膜下移栽煙株生長長勢在60 d之前優于常規移栽煙株,2種移栽模式間存在極顯著差異,隨著生育期的后移,這種差距逐漸減少,在90 d時差異未達顯著水平,這也與韓曉飛等人[19]的研究結果相同。而不同海拔高度下,以海拔1 800 m烤煙長勢最好,且以該海拔高度的膜下移栽煙株生長長勢最佳。各部位干物質質量也與其農藝學性狀相對應,隨大田生長天數的增加而增加。
徐明康等人[20]通過對四川涼山海拔1 700~2 200 m的6個海拔高度點研究發現,以海拔2 000 m的煙株葉綠素含量最高,而試驗發現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烤煙煙株SPAD值逐漸增大,即葉綠素含量逐漸升高,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而在同一海拔高度下,膜下移栽煙株在30~60 d的SPAD值要高于常規移栽,75 d后膜下移栽煙株SPAD值下降較快,略低于常規移栽煙株,但二者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與普通烤煙煙株生長生理的規律相同,這2種移栽方式的煙株根系活力隨著移栽天數的增加呈現先增大后下降的趨勢,在45 d之前二者之間表現出顯著性差異,以膜下移栽煙株較好,這也說明了膜下移栽煙株在移栽后能夠快速適應生長環境,進行生根生長,從而提高煙苗的成活率。
氮素是煙株生長必不可少的元素[21],結果表明,3個海拔高度下的膜下移栽煙株,以海拔1 800 m的煙株硝酸還原酶活性最高,這與牛路路[22]的研究有所不同,煙株硝酸還原酶活性未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這可能是不同煙區、不同海拔氣候和土壤環境差異造成的;而各海拔高度的煙株在移栽后30 d硝酸還原酶活性達到最大值,這時煙株的氮素轉化利用率以膜下移栽煙株最佳,有效促進了煙株前中期的生長。
研究表明,不同海拔高度下,以海拔1 800 m的煙株生長長勢最好,各農藝性狀指標較優良;而對于不同移栽方式的煙株,膜下移栽煙株較常規移栽煙株相比,能夠更加迅速地適應大田生長環境,進行快速生根生長,有效提高了煙苗的成活率。因此,在宜良煙區海拔1 800 m推行膜下小苗移栽技術。
[1]段志超.云南不同煙區主要生態因子立體分布及其對不同品種煙葉化學成分的影響 [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
[2]胡元才,周丕遜,余永超,等.海拔高度與烤煙產量和質量的關系 [J].貴州農業科學,1995(5):36-39.
[3]馬劍雄,徐興陽,羅華元,等.不同品種烤煙對種植海拔的敏感性 [J].煙草科技,2009(3):53-55.
[4]吳杰,張建奎,戴秀梅,等.烤煙新品種金海一號在重慶煙區的適應性研究 [J].西南農業學報,2013,26(3):918-922.
[5]查宏波,黃韡,錢文有.不同烤煙品種干物質的積累動態 [J].煙草科技,2004(1):39-40.
[6]殷紅慧,趙正雄,王麗萍,等.地膜覆蓋下烤煙干物質積累和氮、鉀養分吸收分配規律的研究 [J].浙江農業科學,2006(1):63-67.
[7]孔銀亮,韓富根,沈錚,等.小苗膜下移栽對烤煙硝酸還原酶、轉化酶活性及致香物質的影響 [J].中國煙草科學,2011,32(6):47-52.
[8]布云虹,張映翠,胡小東,等.膜下小苗移栽對烤煙生長發育的影響 [J].江西農業學報,2013,25(4):157-160.
[9]簡永興,楊磊,謝龍杰,等.種植海拔對烤煙石油醚提取物及常規化學成份的影響 [J].煙草科技,2005(7):3-6.
[10]武德傳.大理烤煙品質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研究 [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0.
[11]王政,王學杰,王崇玉.不同海拔高度云煙97生長發育差異比較 [J].山東農業科學,2016(5):35-38.
[12]陳旭,石磊,袁坤,等.烤煙膜下小苗移栽技術探討 [J].安徽農業科學,2014(7):1 963-1 964,1 972.
[13]李曉宇,李安艷,袁遠.烤煙膜下小苗移栽 [J].云南農業,2015(8):24-26.
[14]周黎,李宏光,付亞麗.烤煙膜下小苗栽培優勢及主要技術分析 [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3):42-43,60.
[15]王錫金,解勇,宋崗,等.烤煙膜下小苗移栽技術技術應用研究 [J].現代農業科技,2014(1):38-39.
[16]曾建敏,姚恒,李天福,等.烤煙葉片葉綠素含量的測定及其與SPAD值的關系 [J].分子植物育種,2009,7(1):56-62.
[17]張志良,瞿偉菁.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4-38.
[18]鄒琦.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指導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25-30.
[19]韓曉飛,謝德體,高明,等.膜下移栽對烤煙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 [J].農機化研究,2013(7):164-169.
[20]徐明康,王松峰,俞世康,等.植煙海拔對烤煙紅花大金元質體色素及其降解產物的影響 [J].中國煙草科學,2011,32 (6):43-46.
[21]謝志堅,涂書新,李進平,等.移栽期和氮肥對烤煙產量、產值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J].核農學報,2009,23 (3):513-520.
[22]牛路路.不同海拔條件下畢節烤煙葉片組織結構及其碳氮代謝規律研究 [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