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申,高 峰
(1.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溫空氣燃燒技術(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HTAC))是20世紀90年代開發成功的一項燃料燃燒領域中的新技術。HTAC包括兩項基本技術手段:一是通過性能優良的蓄熱回收裝置使燃燒產物顯熱極限回收;二是燃料在低氧氣氛下燃燒,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的目的。HTAC技術可以降低30%的二氧化碳排放和50%的污染物排放,同時減小25%的設備尺寸[1]。
在我國,大部分倒焰窯爐的熱利用效率較低,同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目前高溫空氣燃燒技術已經在很多行業的工業窯爐中有所應用,例如冶金和玻璃窯爐等[5]。現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節能減排及環保檢查的常態化,高溫空氣燃燒技術作為一項節能、環保技術也一定會引起關注。
通過查閱工業窯爐數值模擬、HTAC技術的大量相關資料,本文利用FLUENT軟件對采用高溫空氣燃燒技術的新型倒焰窯爐進行數值模擬,通過改變燃料噴入速度,研究窯爐內部的溫度變化、組分分布的情況。
模擬對象為一個小型窯爐,有效容積為2m3,其尺寸是4403mm×3800mm×4104mm,該窯爐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燃料燒嘴;底部分成兩部分,空氣通過一側底部煙道進入窯爐內與燃料反應,煙氣從另一側煙道排出。
燃料燒嘴的尺寸大小為Φ30mm;燃料燒嘴中心和底部煙道的距離為570mm;底部分布煙道24個,長×寬=115×30mm。窯爐的結構如圖1。

圖1 窯爐模型 Fig.1 Kiln model
網格的劃分質量對數值模擬的計算精度和結果的收斂性有很大影響,一般情況下網格質量越高計算出的結果精度也越高。在對計算區域進行網格劃分時,主要考慮的內容有:初始化的時間、計算花費和數值耗散[2]。
在進行網格劃分時,根據實際情況,首先將模型劃分為不同的多個區域,然后分別對每一個區域進行網格劃分[3]。計算模型對燒嘴局部區域進行網格加密,保證計算的精度。計算區域的網格劃分見圖2。

圖2 計算區域的網格劃分 Fig.2 Grid division of regional
湍流模型采用Reynolds Stress模型和κ-ε兩方程紊流模型。因為Reynolds Stress模型可以精確的預測復雜流動模型,而κ-ε兩方程模型計算簡單、經濟、方便和成熟[3-4]。燃燒模型選用甲烷兩步完成反應機制,燃料燃燒系統用finite-rate化學模型分析[3]。
模型的幾何結構簡單,故熱輻射模型采用計算精度適中,占用計算機內存不大的P-1輻射模型[3]。
方程求解器采用SIMPLEC方法[3]。控制方程的離散格式選用精度較高的二階迎風格式,各方程的松弛因子采用默認值[3]。所有參數設定完畢后,最后對方程迭代求解。
燃氣進口采用速度邊界條件,空氣入口和出口都采用壓力邊界條件,燃燒室墻壁使用壁面邊界條件,溫度為固定值300K。
為了研究燃料流速度對對窯爐內的溫度場的影響。對模型進行了燃料射流速度為10m/s、20m/s、30m/s、35m/s、40m/s等五個工況下爐內溫度場,組分場數值模擬,計算工況見表1。

表1 計算工況Tab.1 Calculation conditions
燃料射流速度不同時,燃料燒嘴所在截面的溫度分布見圖3~圖7。

圖3 A的溫度分布圖 Fig.3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

圖4 B的溫度分布圖 Fig.4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B

圖5 C的溫度分布圖 Fig.5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C

圖6 D的溫度分布圖 Fig.6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D

圖7 E的溫度分布圖 Fig.7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E
從圖3~圖7可以看出,提高燃料噴入速度,燒嘴截面上的最高溫度升高,同時高溫區域逐步擴大,溫差逐步減小。當燃料以較低速度噴入時,整個窯爐內部溫度較低,只有在燒嘴的附近有較高溫度存在。這主要是因為燃料噴入速度較低,燃燒發生在燒嘴周圍,爐內氣體流動性差,擾動少,傳熱較差,故此,高溫區域較集中,大部分區域溫度較低,溫度分部不均勻。燃料噴入速度的進一步增大,燃燒放出的熱能量增加,最高溫度在升高,區域范圍在擴大,這樣達到燃燒條件的燃氣就越多。同時,由于燃料速度的增大,卷吸大量熱煙氣,提高氣體的湍流強度,帶動周圍氣體的流動,有利于傳熱,從而使溫度的差值減小。下表2列出了不同工況下模擬得到的爐內溫度。其最高溫度、平均溫度為模擬計算得到的窯爐內的煙氣溫度的最大值、平均值。

表2 最高溫度與平均溫度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表2可以看出,燃料噴出速度從10m/s~40m/s,窯爐內部的溫差在減少,窯爐內部的溫度逐漸均勻化。
燃料的射流速度會對組分場產生影響。對CH4、O2和CO2組分場的影響分布圖見圖8~圖26。

圖8 A的甲烷濃度分布 Fig.8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A

圖9 B的甲烷濃度分布 Fig.9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B

圖10 C的甲烷濃度分布 Fig.10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C

圖11 D的甲烷濃度分布 Fig.11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D

圖12 E的甲烷濃度分布 Fig.12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E

圖13 A的氧氣濃度分布 Fig.13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A

圖14 B的氧氣濃度分布 Fig.14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B

圖15 C的氧氣濃度分布 Fig.15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C

圖16 D的氧氣濃度分布 Fig.16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D

圖17 E的氧氣濃度分布 Fig.17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E

圖18 A的二氧化碳濃度分布 Fig.18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A

圖19 B的二氧化碳濃度分布 Fig.19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B

圖20 C的二氧化碳濃度分布 Fig.20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C

圖21 D的二氧化碳濃度分布 Fig.21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D

圖22 E的二氧化碳濃度分布 Fig.22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E

圖23 燃料燒嘴軸線上CH4的濃度圖 Fig.23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central axis
圖8~圖12可知,燃料噴口速度的加快,帶動周圍氣體,使燃燒的區域遠離窯爐的內壁,這樣就保護了窯爐內壁。不同工況下,燃料都可以很快發生燃燒反應,且燃燒完全。當燃料以較高速度噴入時,加大對爐內煙氣和空氣的擾動,有利于熱量的散發,從而降低窯爐內部的溫差。
圖13~圖17可以發現,燃料噴口速度的加快,更多的氧氣參與燃燒反應,并且使氧氣的流動更加的快速,促進熱量的散發。各工況下,由于燃燒反應的徹底進行,在燒嘴附近的區域形成第一個低氧區,但是在當燃料速度大于30m/s時,在窯爐的出口處,形成第二個低氧區。隨著工況燃料速度的加大,第二個低氧區的范圍逐漸的加大,主要原因是流速加大,促進煙氣的流動,從而形成一個小的漩渦,進一步稀釋空氣而造成的。
圖18~圖22可以發現,圖形外觀上看,二氧化碳的濃度分布和氧氣的濃度分布大小正好互補。
綜合以上,燃料噴口速度加快,燃料量增加,燃料在窯爐內的濃度提高,有利于燃燒反應和稀釋氧氣,放出大量的熱;同時加強了窯爐內部煙氣的擾動,有利于進一步減少窯爐內部的溫差,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燃料的射流速度不同時,燃料燒嘴軸線上的CH4、O2和CO2的分布分別見圖23~圖26。其中圖24是圖23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24 燃料燒嘴軸線上CH4的濃度局部放大圖 Fig.24 Methane concentration

圖25 燃料燒嘴軸線上O2的濃度圖 Fig.25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central axis enlarged drawing of central axis
從圖23、圖24可以看出,燃料噴出燒嘴后,燒嘴軸線上的燃料的濃度迅速降低。這主要是由于來自底部的空氣對燃料的吹動作用,使燃料向上偏移。燃料的速度越快,越穩定,空氣越難吹動燃料,使其脫離軸線。

圖26 燃料燒嘴軸線上CO2的濃度圖 Fig.26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central axis
圖26可以看出,第一階段二氧化碳的濃度隨著燃燒反應的進行而提高;在后期,由于出口壓力的吸力作用,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整個階段,燃料噴口的速度越高,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就越多,變化也越大,可見,提高燃料的速度,能夠加強窯爐內部煙氣的流動。
(1)燃料噴口速度的加快,可以強化窯爐內部擾動,燒嘴所在面上的最高溫度升高,高溫區進一步擴大,窯爐內部溫差逐步減小;
(2)隨著燃料噴口速度的提高,爐內煙氣流動加強,氧氣在燃料燒嘴所在面上高濃度的區域進一步減少,低濃度氧氣的區域增加;在低濃度氧氣區域二氧化碳的濃度較高,高氧濃度區域二氧化碳的濃度低。與傳統的倒焰窯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整體上是降低了。
[1] 劉曉東.常溫空氣MILD的實驗研究與火焰面模型的模擬[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2] 陶文銓.數值傳熱學[M].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3] 韓占忠,王 敬,蘭小平,等.FLUENT流體工程仿真計算實例與應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4] 于 蕾,李 敏,林 豹,等.FLUENT軟件在射流模擬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13):154-155.
[5] 程小蘇,柯善軍,曾令可,等.高溫空氣燃燒技術在陶瓷窯爐的應用分析[J].工業爐,2009,30(3):1-4.
[6] 呂 軍,唐一科,歐陽奇.高溫空氣對燃燒回流區流動影響的數值模擬[J].物理測試,2008,26(1):22-25.
[7] 羅國民,郭漢杰,溫志紅.高溫空氣燃燒和富氧燃燒在加熱爐生產應用中的對比研究[J].工業爐2008,37(5):44-48.
[8] 高力明.中國陶瓷熱工技術和窯爐的發展水平與前景[J].中國陶瓷,2005,41(1):1-6.
[9] Tong J H,Feng Q,Wang H P.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gas flow sand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firing zone of roller heath kiln [J]. China Ceramics,2006,42(5):27-31 .
[10] 宋新南.倒焰窯熱工特性與改進方向研究[J].工業加熱,2002(2):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