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黃龍鎮農業綜合服務站,湖南 新寧 422700)
我國柑橘產量和面積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說全世界4 個柑橘中就有一個是中國生產的。在2017 年,我國柑橘產量超過了3600 萬噸,人均消費量約為50 斤。隨著生產以及流通環節逐漸完善,加之政策的支持,帶動著柑橘種植產業的發展。目前,廣西和湘南等,成為生產砂糖桔以及臍橙等的主要地區,極具市場競爭力。柑橘生產逐漸向優勢產區集中,生產的現代化和規模化以及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
不過從柑橘種植情況來說,受到病蟲害的影響,極易造成果實品質下降、減產等問題,影響著柑橘產業的發展。因此加大柑橘病蟲害研究力度,提出綜合防治的有效手段,有著重要意義。
從柑橘種植實際來說,常見各類病蟲害,其中大實蠅的發生尤其頻繁。若發生病蟲害,加之氣候的影響,極易造成減產。除此之外,很容易影響品質,使得柑橘的市場價格受到影響,進而難以保證種植經濟效益。以美國為例,受到疫病+颶風的影響,2017-2018 年柑橘的產量下降了21%。從我國柑橘各大種植區的實際情況來說,常見的病蟲害以大實蠅為主,使得果實極易被危害,進而造成蟲果,影響著柑橘的價格。因此,為保證果實的品質,進而保證柑橘的市場價格不受品質的影響,加大柑橘大實蠅的研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柑橘大實蠅只危害柑桔類果實,通過在幼果中產卵,經過孵化后成蟲,在果實的內部取食果肉和果汁、種子。隨著果實的腐爛和發臭,內生柑蛆,使得果實失去食用價值。
柑橘大實蠅也被稱作是柑蛆和大果蠅,為國際國內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于20 世紀60-70 年代,疫情不斷加重。柑橘大實蠅發生面積大,而且危害損失嚴重,疫區的果實不準外銷,一旦發生,會給果農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已經成為柑桔生產的首要蟲害。大實蠅的寄主包括甜橙和紅橘以及柚子等。柑橘大實蠅的具體情況如下:
(1)成蟲形態特征。成蟲一般體長在10~12mm 內,雌蟲因為有產卵器,因此長度在16~18mm。蟲子的體色為褐黃,腹眼金綠色,胸背面中央多有深茶褐色人形斑紋。蟲子的翅膀透明,翅脈為黃褐色。一般來說,成蟲多在白天活動,在下午1~4 時活動最為頻繁,天黑后不活動。適宜活動的溫度為21~30℃,多晴天活動。如果溫度過高,會選擇在葉片的背陰面避暑。
(2)蟲卵形態特征。一般來說,蟲卵為乳白色,為長橢圓形,中部微彎,兩端相對透明,長度大約在1.5~1.6mm。產卵習性。柑橘大實蠅在6 月中旬開始產卵,盛卵期為7-8 月份。因為寄主差異,成蟲產卵的位置也不同。比如,臍橙和冰糖橙等,主要為腰際之間,產卵位置通常有乳狀突起。
(3)蛹。蛹多為橢圓形,長度大約為8.5~10.2mm,寬度為4mm,為黃褐色。羽化前的顏色為黑褐色。一般來說,越冬蛹在4 月份下旬,當溫度達到20℃時,逐漸羽化出土,在5 月份的上旬盛發。地表上5 寸以內,蛹集中分布。若羽化前土壤的溫度過高,則不利于蛹羽化,很容易造成蛹死亡。
(4)幼蟲。柑橘大實蠅的幼蟲呈蛆形,為乳白至乳黃色,有光澤。3 齡時體型長度為14~16mm;老熟時體型長度為15~19mm。幼蟲主要是在果實內蛀食危害。如果果實被害,在產卵和初孵幼蟲為害位置周圍先變黃,集中發生在9 月中旬。
一般來說,除了危害柑橘類果實外,大實蠅還會在柑橘幼果內產卵。經過孵化后成蟲,在果實內部蛀食果肉,最終使得被害果成為了蛆柑。通常幼蟲從孵化到老熟前,都生活在果子內。很多被害果實沒有成熟前,便出現了癥狀,出現黃色或黃中略帶紅色的色斑。被害果的果皮很疏松,稍碰一下,就會出現果皮下陷的情況,很容易脫落,進而喪失食用價值。
從發生的原因角度來說,主要包括環境因素以及栽培因素。就環境因素角度而言,柑橘大實蠅的發生,以年降雨量分布差異很大的年份為主,成蟲大量羽化和交尾、產卵以及繁殖。成蟲出土時間,受到果園朝向和土壤質量等因素的影響。通常來說,陽坡果園以及沙質土壤有利于蛹過冬。因為冬春季節的降雨量適中,而且土壤溫度維持在10℃左右,為蛹過冬以及羽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柑橘栽培管理的角度來說,受到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外出務工的人員不斷增加,由于勞動力的減少,影響著柑橘田間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柑橘大實蠅防治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及時噴藥或者防治,則難以實現綜合防治。
如果柑橘果實受危害,在9 月份下旬左右開始脫落,落果盛期一般為10 月下旬。跟隨落果,柑橘大實蠅也會抵達地面,進而跟著受害果實進入土壤,并且化為蟲蛹。部分發生比較遲的會跟著果實運輸,并且在果實內部越冬,當老熟后從果實內部爬出,并且入土化蛹,蛹期約為118 天。經過調查發現,柑橘大實蠅的傳播速度非常快,主要傳播途徑包括隨被害果實傳播;雌蟲自身飛翔傳播以及越冬蛹帶土苗木、包裝物傳播。若能夠掌握柑橘大實蠅的發生規律,對實現有效防治,有著積極的作用。
從柑橘大實蠅的傳播渠道來說,多是跟隨被害果實的運輸或者人們食用,實現的遠距離傳播。對于此情況,要做好市場以及產地檢疫方面的工作,杜絕外部蟲源的危害。在柑橘采摘和包裝以及運輸等各個環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檢疫要求,做好柑橘檢疫工作,挑出蟲果。如果發現必須要深埋處理,以免產生大范圍傳播的情況。基于柑橘大實蠅傳播規律,通過嚴格檢疫的方式,實現對蟲害的有效防范。
基于柑橘大實蠅的成長規律,采用誘殺成蟲法,進行防治。利用柑橘大實蠅成蟲產卵前的生活習性,也就是取食補充營養的習慣。使用糖酒敵百蟲液或者在敵百蟲糖液制成誘劑,誘殺成蟲。具體方法如下:
(1)噴霧法。在成蟲盛發期,也就是5 月中下旬-6 月上中旬,使用90%晶體敵百蟲+3%紅糖+水,按照1 兩、3 斤、100 斤的比例,制作成為90%晶體敵百蟲1000 倍液。選擇上午9 點,也就是成蟲開始取食之前,采取噴霧的方式,將大霧滴噴在柑橘枝葉上。對整個種植園1/3 的樹進行噴藥,間隔5~7 天,改變噴藥位置再進行噴霧,連續噴藥4~5 次。
(2)掛灌法。使用紅糖+酒+醋+晶體敵百蟲+水,按照5kg、1kg、0.5kg、0.2kg、100kg 的比例,進行糖酒醋藥液的配置,放入到15cm 以上口徑的器皿中,保證藥液的深度在3~4cm 左右,將罐放置到干樹枝上,便于成蟲取食。一般來說,每3~5 株樹木要掛上1 個罐。為有效預防,在5 月中下旬便開始掛罐,直到6 月下旬結束,間隔5~7 天更換1 次。
對于柑橘大實蠅的防治,采取斷絕蟲源的方式,能夠獲得不錯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摘除青果。選擇柑橘樹分布較為稀疏的地方,以及發生危害嚴重的位置,在7-8 月份,把所有橙類的青果全部摘光,使得果實中的幼蟲無法發育,進而實現斷代。
(2)砍樹法。結合柑橘種植區實際情況,對種植相對分散和品種老化區域,采取砍除再補植的方法,進行樹木換代。對于青果以及砍樹斷代的位置,不可以使用藥液,誘殺成蟲。
(3)拆除蛆果,將幼蟲殺死。從9 月份下旬開始,到11月中旬結束,將未熟先黃、黃中帶紅的蛆果,集中收集,采取煮沸處理的方式,或者深埋處理的方式,殺死幼蟲,實現斷絕蟲源。
若想實現對柑橘大實蠅的有效防治,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治理方法。比如,在冬季和春季,要及時做好果園的清理工作,徹底清除枯枝敗葉,及時銷毀樹葉。對果園的土壤,要重新進行翻耕,通過破壞冬蛹越冬環境的方式,使其無法羽化,進而避免害蟲繁殖。經過翻耕處理后,部分蛹體將會露出地面,最終會被鳥啄食或凍死,達到了減少蟲口數量的目的。
若想有效防治柑橘大實蠅,必須要從栽培管理工作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具體做法如下:
(1)做好冬季修剪工作。對柑橘果園的樹木,要及時進行修剪,保證通風和透光度。
(2)完成柑橘果實采收作業后,要及時進行施肥。選擇寒潮來臨前,開展施肥作業。對于成熟期靠后的柑橘,則施肥的時間要適當延后,選擇第二年花芽分化前進行,保證柑橘果樹的營養。
(3)橘園內應保留矮稈雜草或種植三葉草,吸引大實蠅的天敵,控制害蟲的發生。
綜上所述,關于柑橘大實蠅的防治,要結合其發生的特點和特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在具體實踐中,可采取嚴格檢疫誘殺成蟲法;斷絕蟲源;冬耕滅蛹;加強橘園管理等措施,實現有效的防范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