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1,馮衛東2,王育偉3,周哲學4,蘇元軍5
(1.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甘孜州畜牧業科學研究所,四川康定621000;3.四川省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綿陽626000;4.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
5.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畜牧科學技術研究所,四川 紅原624400)
藏雞產業是四川甘孜縣的特色產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的優點,近年來在當地重視與支持下產業發展迅速,尤其對當地產業扶貧帶動顯著。為貫徹“科技扶貧萬里行”活動精神,推動甘孜縣家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充分發揮家禽業在產業扶貧、助農增收中的作用。筆者近期對甘孜縣藏雞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甘孜縣農牧民在歷史上有飼養藏雞的習慣,但由于多種原因近年來藏雞的飼養幾近絕跡。為響應扶貧攻堅要求,甘孜州縣農牧科技和供銷合作局于2016年分兩批次從甘孜州德榮縣和鄉城縣購進成年藏雞2 500羽,2017年購進3 000羽,免費投放到5個鄉鎮,戶均30只,主要用于產蛋。到家禽產業技術服務團對甘孜縣藏雞產業調研為止,這兩年投放的藏雞存欄近2000羽,銷售的藏雞蛋總計近20 000枚,銷售的藏雞近1000只。藏雞產業發展提升空間較大。
通過對五個鄉的實地走訪,目前甘孜縣藏雞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養殖積極性差 養殖戶普遍養殖藏雞的積極性不高,寧愿養牛也不愿養雞。
2.2 養殖條件差 缺乏養殖所需基本條件及技術,死亡率較高。放雞前未對養雞貧困戶進行基本的技術培訓和指導,缺乏補飼飼料,雞生長發育不良,啄羽嚴重,死亡率整體高達60%以上。生產性能低下,每只雞年產蛋僅20~30枚,遠遠低于品種標準。
2.3 圈舍搭建不科學 很多圈舍簡陋潮濕,基本不能遮風擋雨。養殖戶未使用漏縫底網,糞便未能分離,冬季無保溫設施。
2.4 扶貧項目設計不完善 扶貧項目組把雞發放到貧困戶后缺乏后續的跟進管理和技術支持,養殖戶缺乏過渡飼料、相應藥品與設備,只有發生烈性傳染病時縣農牧部門的技術人員才介入,但此時已給養殖戶造成損失。
2.5 養殖標準化程度低 養殖戶普遍缺乏標準化的喂料和飲水設備,養殖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養殖模式,喂料和飲水設施簡陋,衛生不達標。
2.6 服務體系不完善 缺乏技術人員,沒有銷售雞飼料、獸藥及養雞設備的門店。
3.1 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力度 立足甘孜縣得天獨厚的藏雞資源和放養環境優勢,充分發揮養雞產業在脫貧奔康中的作用。首先是加強對甘孜縣農牧科技技術人員的培訓,增強其服務藏雞產業的技能;其次是放雞前后加強對貧困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專門就如何建圈、準備過渡期飼料、自有飼料搭配及防治雞病開展技術培訓。圈舍建設育雛舍要干燥保溫,設置地網分離糞便。成雞圈舍內應添置棲息架,地面添加干燥無霉變的墊料。
3.2 完善扶貧項目規劃設計 扶貧項目在提供雞源的同時,可適當收取雞苗費(如每只收取5元),用于購買過渡期配合飼料及藥品返還給養殖戶。主管部門應把雞圈建設補貼、料桶、水桶、過渡期飼料及適當的預防用藥等納入養雞扶貧項目設計,以提高養雞成活率,增強養殖戶信心,確保產業扶貧的持續性。
3.3 提高種蛋孵化率 針對種雞場孵化率低的問題,可以采取對孵化器增氧、增濕、提高孵化房室溫的綜合措施,以提高種蛋孵化率。
3.4 引進外種,提高經濟效益 針對甘孜縣藏雞品種雜亂的現象,建議當地統一引進優良的肉蛋兼用型或蛋用型良種雞(如草科雞、大恒肉雞、溫氏青腳麻雞)與藏雞雜交,以提高產蛋和產肉性能,進而提高養雞經濟效益,增強農牧民養殖積極性。
3.5 完善養雞產業服務體系 甘孜縣應盡力引進有實力的養雞企業實施“五統一分”(統一品種、統一服務、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營銷,分散養殖。)的模式,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企業、農牧民的主體作用,形成上下聯動,有力助推養雞產業發展,增加農牧民的收入,以產業帶動精準脫貧工作。
3.6 成立村養雞經濟合作社 在養雞集中的村,尋找能調動養殖戶積極性的技術帶頭人,成立村經濟合作社,在技術服務、產品營銷中發揮重要作用,使養殖戶獲取到養殖藏雞的效益,增強其內動力,帶動養殖戶脫貧致富。
3.7 加大宣傳力度,打造圣潔甘孜生態藏雞品牌 以生態養殖藏雞為特色,依托政府有關部門和種雞場,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甘孜生態藏雞的宣傳力度,把甘孜藏雞打造成省內外知名的強勢品牌。結合甘孜文旅活動,舉辦各種文化節、交流會,參加各種產品發布會,展銷會,利用電視、網絡等平臺大力宣傳圣潔甘孜生態藏雞特色,將甘孜藏雞品牌做大做強,為當地脫貧奔小康提供廣闊的渠道。